劉邦愛罵人,粗俗不堪?其實,劉邦罵人總留後招,顯出極高明手段

劉邦愛罵人,粗俗不堪?其實,劉邦罵人總留後招,顯出極高明手段

漢高祖劉邦,謎一樣的人物。要說他的事蹟,還是先得從“高祖”這個諡號說起。在皇帝的諡法中,其實並沒有“高”字,根據經學家顏師古考據,因為劉邦功勞太大,又是漢帝之太祖,所以特別設立了“高祖”這個名字。從官方的記錄中,可以看出劉邦地位之高,後人難望其項背。但是,不管在官方記錄還是民間野史中,劉邦的形象都不高大上,反而是一個滿口髒話的粗俗之人,難道這樣的人反而是世間英雄嗎?其實,劉邦雖然愛說髒話,但往往藉著髒話留有後招,顯出極高明的手段。

劉邦愛罵人,粗俗不堪?其實,劉邦罵人總留後招,顯出極高明手段

漢高祖十年,陳豨造反。劉邦趕往代地平叛,剛到前線,劉邦問左右:這裡有沒有能當將軍的?部下將四個當地校尉領入大帳,也許這四個人外形過於平庸,張了一張大眾臉。劉邦一見就大罵:這幾個玩意兒也能當將軍?(“豎子能為將乎?”)

四個人慚愧地趴在地上不敢吱聲。劉邦罵完還是給這四個人封了千戶,使之為將。左右勸諫劉邦:這幾個人沒有立功,為什麼封賞?劉邦回答:我來平叛,沒人響應,難能可貴這四個辣雞帶兵前來,我要是不封賞他們,怎麼打動本地的子弟?

劉邦愛罵人,粗俗不堪?其實,劉邦罵人總留後招,顯出極高明手段

罵歸罵,罵人的劉邦很清醒,他知道千金買馬骨的激勵效應,所以罵完人還賞個棗,讓被罵的人不僅不慍怒,反而會高興。

劉邦罵人的話,放在現代都很帶感,讀來讓人覺得中國罵人的語言似乎一直都沒變,比如劉邦特別愛自稱“乃公”,意思是“你爸爸我”。劉邦稱帝后,陸生勸他多讀書,劉邦表示:你爸爸我靠打仗而得了天下,怎麼能讀書?(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這個陸生也不是個含糊人,你自稱我爸爸,那我就得教育你,反擊劉邦道:皇上你靠打仗得了天下,難道還要靠打仗治理天下嗎?

劉邦愛罵人,粗俗不堪?其實,劉邦罵人總留後招,顯出極高明手段

陸生的話很犀利,直戳劉邦的肋骨縫。劉邦雖然不高興,又有些慚愧,但還是虛心地說:希望先生寫一些文章,教育我秦國失天下的教訓。後來陸生寫成二十篇大作,劉邦跟大臣們一篇一篇學習,每看一篇都很佩服。劉邦雖然一身江湖氣,但明事理,知好歹,雖然嘴上罵了人,但該服輸的時候果斷服輸。

還有一次,劉邦帶兵去打匈奴,先派大臣去大漠打聽消息。一位叫劉敬的齊地官員遊歷匈奴腹地,發現所到之處都是老弱殘兵,他覺得一定有詐。回去對劉邦說,一般來說,兩國交兵,一定要展示自己強盛的實力,沒有示弱的。但匈奴人故意讓我們覺得他們不堪一擊,這裡面一定有陰謀。當時漢兵已經聚集到邊境,準備出征了,劉敬這說法很讓劉邦反感,於是罵道:你這個齊國的俘虜,靠著嘴炮得了個官職,今天還敢胡說八道阻止我出征?

劉邦愛罵人,粗俗不堪?其實,劉邦罵人總留後招,顯出極高明手段

於是把劉敬扔進了牢裡。後來匈奴果然調集主力包圍了漢軍,把劉邦困在白登,差一點就滅了劉邦。劉邦最終靠著陳平的賄賂計策,勉強突出重圍,一離開前線,立刻讓人放了劉敬,恭恭敬敬地說:我以前沒有聽您的話,以至於被敵人包圍在平成。(“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這裡的公不能翻譯為爸爸,只能表示敬語。劉邦不可能表示:我沒有聽爸爸你的話,以至於被圍困平城。)然後封劉敬食邑二千戶,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

從罵人,到認錯,再大方地封建信侯。從這一些列操作中,我們不難看出劉邦做人的標準: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如果有錯,一定要改正;有用的人才,一定要大手筆籠絡。

劉邦愛罵人,粗俗不堪?其實,劉邦罵人總留後招,顯出極高明手段

這些手段看起來很高明,但又並不難理解。似乎每個人都能想到,但是想到不一定能做到,這要求博大的胸襟和豁達的性格。如果瞭解楚漢相爭的歷史,可以發現劉邦做人的標準正好全是項羽缺少的東西。韓信曾經在漢中對劉邦說過項羽的幾大失誤,句句戳中項羽軟肋,也句句言中劉邦的優點,這是另外的故事了。

你對劉邦罵人的歷史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