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错了!这几个你现在“避之不及”的专业,其实是“金饭碗”

“北京大学的非洲文学专业2010年招了第一个人,到现在为止毕业了十个人,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开设非洲文学专业的学校……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多半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剩下的几个,一个非洲法语文学研究,一个非洲约鲁巴语文学研究,一个阿姆哈拉语文学研究,还有一个我。”

“特殊教育是个比较冷门的专业,体验就是,每次跟别人提起这个专业,大家都会说,哎呀你们好伟大啊,事实上已在内心深处默默怜悯答主n遍。还有就是迷一般的1:13的男女比例。”

------这是知乎上,说到“冷门”专业时两位同学的留言。“体验就是,做什么都是第一人,这种感觉挺爽的。”

说到“冷门”专业,我们大多都是一脸无奈甚至不屑,有时候都懒得向旁人解释。其实,“冷门”专业的红利,很多人都没有看到。

别再错了!这几个你现在“避之不及”的专业,其实是“金饭碗”

“冷”与“热”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假象

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就业曾经可谓甩其他专业几条街,然而,金融危机之后呢,这类专业的学生却一时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上海市高校本科专业因重复设置相对较多、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等因素,曾一度被列入2016年度预警专业。

工商管理这个曾经“时髦”的专业,如今报考人数很多而就业形势却不好,甚至被不少高校减招或停招。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曾经坦言,上大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并不理想,而不被家长和考生看中的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却是每年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

正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一些被冷落的专业,由于需求持久而且人才缺口一直较大,近几年的就业形势都呈现年年激增的趋势。

所以, 在此提醒广大考生,不要再被所谓的“冷门”专门,“热门”专业给迷惑了。与其扎堆的冲破脑袋,往所谓的“热门”专业里钻,倒不如让自己的脑袋彻底冷静下来,理性看待现在的所谓“冷门”专门,未来必定出现的“热门”趋势,选择这些朝阳专业。

今天将重点谈以下这两个专业,后续会陆续再做其他的专业盘点。

一、特殊教育专业

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而且具有相关编制工作的岗位都是非常难考,很多学生也因为接受不了就读特殊教育专业所带来的特殊环境而果断放弃报考这一门冷门专业。

然而,这个市场却在激剧增加,一方面,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在逐渐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是整个人群基数非常庞大,还有一个因素,高校开设这个专业整体比较晚,目前学生数量相对比较少,导致特教学校有专业背景的教师特别少,整条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急缺这方面人才。

以自闭症为例,自闭症是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病症之一。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我国估计有超过160万自闭症患儿。而目前这部分人群对应的专职辅导老师的量是何其之少。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果考生确实拥有爱心,不妨从兴趣与就业两个维度出发,特殊教育确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教育部曾经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就业率持续稳定,连续三年保持在85%-90%之间。

可以肯定的是特殊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特别是融合教育和特殊支持方面,特殊支持其实是介于狭义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几乎没有起步。暂且不谈特殊障碍儿童进行融合教育,即使是普通学校里的普通孩子都需要特殊帮助。”

特殊教育专业王牌院校

大学名称

所在区域

备注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西南大学

重庆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新疆师范大学

乌鲁木齐

邯郸学院

邯郸

安顺学院

贵州

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京

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兼及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与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济南大学

济南

郑州师范学院

郑州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

潍坊学院

潍坊

长春大学

长春

整体就业方向:

(1)、各种特殊教育学校、大、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以及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咨询或教学。

(2)、教育康复与服务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老人安养机构以及残疾人事业管理机构从事特殊交友、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咨询管理,若培智学校、聋哑人学校等。

(3)、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企业从事特殊儿童、特殊人群的用品开发,助听设备代理或销售,残疾人教育或其它用品代理、销售等。

(4)、到各地康复机构从事康复训练工作,也可从事手语翻译工作或到民政、残联机构做行政管理工作。

(二)文物与博物馆学

有这样一个人,在58岁可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却顶着严寒和酷暑,在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里像个孩子一样奔波。他亲自走遍9371间屋子,历时5个月,对1807558件文物都如数家珍,他明明是最懂故宫的人之一,却谦卑地说自己只是他的“看门人”。

这是央视节目《朗读者》的一期嘉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相信,当时10分钟的文字和画面感动了无数人。

曾经有一名博物馆学的学生如此表述:“需要修复的文物浩如烟海,至少三代人解决不完,就算大家毕业都去单位里天天喝茶看报纸,也每年全国加起来才四百人多,一线编制岗位完全给得起(这句只是打个比方,事实上大家都还年轻,还有点责任和激情)。”这也反映出了目前该专业人才的紧缺,其实,目前整个人才市场是属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上一辈老家族式修复师大都学历不高,而且手艺没真正彻底传承下来,并且年纪都大了。小一辈大都因为时代潮流而不得不选择更好的方向和道路。

别再错了!这几个你现在“避之不及”的专业,其实是“金饭碗”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收益最大的便是“博物馆学”专业,以及相关的考古学专业、科技考古专业、历史专业、古典文献学专业、图书馆专业等。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到2020年,文物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将从现有的12.5万人增至13.0万人,文博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0.3万人增至10.7万人。

该专业因为专业性比较强,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就业对口性很强,并且,文理科都可以报考当今的文化遗产热、博物馆热、文物收藏热的兴起已经显示了这一专业的潜力。

该专业可从事的行业还是比较广泛的,像各大拍卖行,艺术收藏类的公司,鉴宝专家等等,都是很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据了解,拍卖公司的行业起薪高,均在6K以上,同时,一个好的拍卖师主持一场拍卖的价格是过万的。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TOP10

别再错了!这几个你现在“避之不及”的专业,其实是“金饭碗”

就业方向:

(1)、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

(2)、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从事文物陈列于保护、博物馆管理和研究工作。

(3)、也可以在海关、商检和珠宝行等单位从事文物鉴定、评估和保护工作。

(4)、古玩鉴定机构和拍卖公司等从事文物收藏鉴定等相关工作。

(5)、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相关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