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信号出现,就是市场底

1、发改委跟财政部联合发布消息:

(1)对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取证券业务监管费,按股票交易额的0.02‰收取。

(2)对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收取机构监管费,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暂免征收。

有人说,救市了!有人说,股市都这样了,还敢来收费?一万只草泥马飘过,这是想给韭菜一刀,祝贺最后一程一路走好的节奏吧?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大家都一脸懵逼

事实上是咋回事呢,先解释第1条:从1995年开始,更大的监管层就向沪深交易所收取证券业务监管费,标准为股票、基金按年交易额的0.04%。然后从2012年7月1号开始,这个收费标准调整为按年交易额的0.02%。现在进一步下调到0.02‰。

第2条,过去一直是向境内券商、基金、期货公司收取注册资本0.5%的监管费。应该已经收了20多年,现在免掉3年。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免税了。

这么一说利好,还是利空一目了然,监管层似乎开始有点救市的味道……但这个力度毛毛雨啊,改变不了下跌趋势。如果大老板敢免掉印花税,又或者T+1改为T+0,又或者取消涨停板制度,这些市场才会有比较大的反应。

这些信号出现,就是市场底

2、其实现在大跌的也不只是A股,美股一样跌得不要不要的。过去9个交易日,美股跌了8天,股神特朗普他老人家都坐不住了,又开始推特护盘,说决定不采取最严厉措施对待中国,政策朝令夕改,这吃相老刘真的看不下去了,简直是一本正经耍流氓。所以美国股市不买账,我们熊霸天下的大A更加不买账,继续跌……

3、这一轮下跌中,如果你只是站在估值这一个维度去选择买入的标的,最终大概率会死的很惨。而在过去的多轮熊市中,防御品种最核心的指标是行业景气度,以及伴随的业绩与估值的匹配情况。

行业景气度,反映到业绩报告上,就是行业盈利增速能否上升;反映到行业上,就是集中度能否提升、龙头公司竞争优势能否持续强化;反映到细节上,类似于份额能否提升、产品价格能否提升等等,而份额提升是竞争优势的体现、价格上涨则是供需格局最直接的体现。

从景气度角度出发,目前逻辑最硬的依然是白酒和工程机械。而业绩和估值的匹配情况,最重要的指标还是peg,多少倍市盈率,应该对应多少倍业绩增速。虽然创业板已经出现大跌,砸出了历史低位,但不到20%的业绩增速,却有着40多倍的估值,这就是业绩和估值不匹配。所以,总体上,创业板看似低估值,其实是一个大坑。当然,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公司,创业50明显就是业绩增速大于市盈率的黄金坑。

4、外资大规模进来后,市场运行结构的变化,也值得关注。那就是,在给予相关公司估值时,更关注业绩的确定性,而不再是市值的大小,甚至将企业盈利增速的高低也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竞争格局好的、拥有品牌优势和垄断优势的公司享受溢价,龙头溢价等,诸如此类的“确定性溢价”。

5、目前,市场出现强势股进一步补跌、成交继续大幅萎缩、对好解读为利空,喊抄底满仓的人大幅减少、股民开始不谈论股市、自媒体舆论普遍认为A股是大赌场,这些都是市场底部快要出现的信号。当然,下跌不言底,现在肯定是在相对底部,但绝对底部在哪里我们都猜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