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很多人参加国考一两次,直观感受就是不简单,或者是有点难!关于试卷的命题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谜一样的存在!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问题一:

1.常规来说,学历不是公务员的主要限制因素,但是研究生和大专生的考题都是一样的,这个要怎么跟他们竞争呢?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学历统计一览表

问题二:

2、有一些考生可能说,我不知道,我觉得命题人在变着法的想着如何为难考生,觉得题目出的特别变态,自己根本就不会做。那么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对大家要求真的这么高吗?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名誉所长的谢小庆曾经是国考命题人,据他介绍,其实出题人在出题的时候是需要严格遵循流程的,一般以行测为例,要通过征题、初筛、送审、会审、成卷这几个步骤,才能够最终拼出我们所需的试卷。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1.第一步,征题。一般在组织出题的时候,会找几十位信得过的有经验的老师征题,当然在征题的同时也会与出题人签署一份保密协议,保证试题不会在考试之前泄露,以确保考试的严谨性、保密性。

2.第二步,筛选。在征题结束之后,会派专人对大量的题目进行初次筛选。

3.第三步,送审。将筛选通过的题目送到考试专家组,专家组进行再次筛选。

4.第四步,会审。将题目进行开会讨论,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题目,更需要进行讨论,如果一些人觉得这道题不错,另一些人认为这道题不好,这道题可能就会被搁置。

5.第五步,成卷。最后的定稿还是考试录用司的负责人,他们会将各个模块的题目,按照知识点进行组合,同时对选项进行调整统计,确保每个选项的个数基本均匀,避免有人因为不会,只涂一个选项,却侥幸取得高分,这样对认真的人不太公平。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当然,为了为了避嫌,不到考试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非分管的领导都不会接触试题,分管的部领导会对题目进行审查,最后的拍板主要是考试录用司的领导。同时每年笔试结束之后,出题组马上就要统计出正确率,这是最基本统计,每年都会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复杂的统计。

以上就是国考的出卷流程啦,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考的考试制度是相对完善的,也在最大程度地保障考生笔试的公平性。同时希望各位考生在现阶段做好备考的准备,一举上岸。

别急还没结束呢!

有人说,“国考是国家第一大考,题目都很严谨、正规,不会出现什么纰漏,那些奇葩题目,因为根本就不会出现”。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但是别以为这种制度下养成的出题人都是老子、孟子类的人物!不禁想问这么严谨、公正的环境下的出题人是不是一直都是一本正经的出题呢?

(四书五经、语言逻辑、概率推算......)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出题当然不只这些了,要是都只考这些,公务员岂不是会被潜移默化成为“正经的书呆子”。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且看小编细细道来:这样的皮皮虾!国考也是有的。

国考出卷流程曝光!试卷真的是如此的严谨、正规吗?

2016年国考奇葩题

奇葩一:最“勾心斗角”的题目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人都去了

【答案】C。

本题考察复言命题推理。

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以四个人的话作为根据,要求选项不能与四句中任何一句冲突。

可以使用带入法验证选项。A项乙丙都去,由乙的话可知乙去丙一定不去,矛盾。

B项只有甲一个人去,根据丁的话可知甲去丁就一定会去,矛盾。

C项甲、丙、丁三个人去了,四句话都不矛盾,为可选答案。

D项,四个人都去,与乙的话丙去则乙不去矛盾。

奇葩二:最“逻辑”的言语题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D.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处的事物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的两种情况为:一、当外部环境与我们想法不一致时候,我们会试图改变外部环境来符合我们的期望;二、外部环境与我们的想法不一致,我们会对其寻找某种解释。

A项是被外部环境影响到了自身、B项明知自己错误、C项对环境产生厌倦都未体现出外部环境与我们认知的不一致。D项符合第二种情形。

2017年国考奇葩题

奇葩一:

寒:寒冷:寒舍

A.甘:甘甜:甘愿 B.恨:仇恨:怨恨

C.肤:皮肤:肌肤 D.讽:讽刺:讥讽

【答案】A

A项「甘」字有两个主要的语义:甜,味道好;自愿,乐意。甘甜中的「甘」指的是甜,甘愿中的「甘」指的是自愿,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仇恨、怨恨中的「恨」指的都是仇视的意思,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皮肤、肌肤中的「肤」指的都是肉体表面的皮,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讽刺、讥讽中的「讽」指的都是用含蓄的话讥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奇葩二:最“神奇”考题

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不能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

B.一蹴而就

C.妙手偶得

D.灵机一动

【答案】C

由材料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构成反对关系,故“妙手偶得”恰当。本题答案为C。

奇葩三:最“深奥”考题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A. 关于马的概念

B. 人的照片

C. 一棵树

D. 勾股定理

【答案】D

柏拉图的观点体现了否认绝对运动,那么可以认定他承认相对静止,在四个选项中,体现了相对静止的是勾股定理,这是一个恒定的定理,D项正确。A项中,关于马的概念,是人主观界定的,针对不同种类和时间会发生变化,属于绝对静止,所以A项不符合,B项在不同阶段人会变化,所以照片也会变化,B项不符合,C项中,一棵树是有其生长过程的,所以会发生变化,属于绝对运动,C项不符合。选择D。

大家坐在考场上与皮皮虾对战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它的皮吓到了,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偶尔皮一下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