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而已集》

一个朋友老公出轨,前段时间离婚了,这两周天天叫人喝酒唱歌,能约的朋友都让她约了个遍,关系好些的更是几乎天天晚上都要陪着她。每次喝上几杯酒,就开始反复念叨前夫找小三、抛弃妻子云云,还强行要求朋友们跟她一起骂小三、渣男。

她的闺蜜无奈:渣男当然该骂,朋友失去家庭的悲伤我们也能理解,但不论我们如何劝解,她自己丝毫没有振作起来的意思,只是一件事反反复复诉说,不论是谁听多了总会烦吧?

一句你好说上三遍,对他人而言都是一种打扰,何况像这样持续输出负能量呢?

有个读者跟我吐槽过大学舍友一年换七份工作,每次离职都要拉他们出来,说一遍前公司多么坑爹,工作多、没提成,人家休假我加班……几个舍友被他搞得不胜其烦。偶尔不想去听他唠叨,反手就是一顶「不够朋友」的帽子扣下来。

「有时候我真恨不得没这个朋友!」

《鼠疫》中有一段经典台词:倘若我们当中哪一位偶尔想与人交交心或谈谈自己的感受,对方无论怎样回应,十有八九都会使他不快,因为他发现与他对话的人在顾左右而言他。他自己表达的,确实是他在日复一日的思虑和苦痛中凝结起来的东西,他想传达给对方的,也是长期经受等待和苦恋煎熬的景象。对方却相反,认为他那些感情都是俗套,他的痛苦俯仰皆是,他的惆怅人皆有之。

事实上,人是一种非常「冷漠」的生物,不论关系多好,个体之间的感情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有时我们做出关心他人的姿态,可能更多的是在自欺欺人,营造一种假性亲密关系。

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没有兴趣去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各种细节,我们关心他人,只是在做表面文章罢了。这也正是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圣母」、「愤青」、「键盘侠」为人所不齿的原因。

他人的悲欢,在我眼中只是徒劳的喧嚣。不论是离婚的朋友还是失业的舍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条独立的闭环,人可以有好友亲人,但生活哪怕时有悲欢,也与我毫不相干。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生性冷漠吗?自然不是。大多数人的「冷漠」并非冷漠,而是无力关怀。

若要一个人对他人的困境做出关怀,首先这个人本身是需要有切实的,至少是基础的生活物质保障,以及更为重要的,健全的人格或趋于圆满的精神状态。

一个自己都吃不饱的人,不愿分享自己微薄的食物绝不是冷漠;一个精神贫乏生活常常处于纠结状态的人,对他人的生活没有关注和帮助也绝不是冷漠。一个人只能给予他人自己有所富余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人类整体的幸福感。

如果一个“自身难保”的人却富有同情心,这个人会活得痛苦。而“无力过好自己生活”的人却占大多数。所以,我不会感叹「任性冷漠」。对于「无力关怀」的人来说,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是他们仅有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就像漫威世界里,《黑豹》的国度瓦坎达一样,在没有能力的时候选择隐藏、保护自己,绝不会贸然去关怀他人,而一旦拥有了相应的实力,便会自然而然地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