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漫谈:从内存涨价谈中国崛起

产业漫谈:从内存涨价谈中国崛起

一条8G的DDR4内存已经从去年的200元涨到了现在的900多元,所以网上的段子说一个开网吧的虽然网吧亏了10多万,但是内存的涨价给他全部弥补回来了。内存以前不是没有涨过,但是涨价如此之久,幅度如此直达,我进入这个行业这小二十年,还是第一次。

自从尔必达2012年破产之后,现在内存(DRAM)市场只剩下三个玩家:三星、海力士、镁光。是的,那个占据了全球DRAM市场47%的三星,除了DRAM之外,闪存(NAND)领域,三星也是市场四大龙头之一,市场占比37%,外加东芝、镁光、海力士占了整个市场的90%以上。

内存是半导体产业的一个部分,整个半导体产业,基本就是现代IT产业的基础,整个产业的进化几乎完全依赖于半导体行业的进化,除了刚刚说的存储器部分,处理器部分也一样,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垄断了全球高端芯片(无处不在的三星)。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的数据,过去三年,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年销售额大概在3400-3500亿美元之间,而我国的占比非常少,目前也只是在28nm以下的低端产业里有一些份额而已,高端芯片制造几乎还是空白。

PC的处理器大局已定很多年,基本就是英特尔和AMD,手机行业,我们的华为和小米也在奋起直追,但是目前主要也还是局限在芯片设计的部分,设计之后,还是要交给台积电或者三星来生产,半导体行业设计环节的利润比生产的低太多了,行业龙头ARM一年的利润才3亿英镑,还不到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的零头。

是的,整个半导体产业,我们目前几乎完全落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中芯,现在还在28nm制程工艺上较劲呢,而现在三星和台积电以及英特尔,已经在10nm上量产了,中间的差距还在非常巨大。

为什么我们国家发展了这么多年的半导体,目前依然还是落后那么多呢,业内众说纷纭,除了前面说的我们目前解决不了制程工艺的问题之外,前几年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因为受限于瓦森纳协议限制,中国进口不到高端的光刻机,没有高端的光刻机,即便设计出来,我们也无法生产。

除了受制于意识形态无法进口到高端光刻机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几年我们没有这个行业的高端人才,台积电能做,是因为张忠谋在德州仪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后带着大批的人才在台湾整个的大力支持下成长起来的,三星半导体的突飞猛进也是2006年挖到了台积电的高管梁孟松解决了14nm工艺量产问题之后,才开始突飞猛进,打败了台积电的16nm的工艺。

也就是说,在台积电发展起来之前,整个半导体基本还是在美国和日本手里,但是随着日本的半导体公司纷纷折戟,美国一度一枝独秀。台积电成长起来之后,最终成为一个市值1700亿美元的巨头,甚至市值是整个台湾股市权重的20%,这样的地位,只有三星在韩国股市的市值能与之比肩了。

以上 就是现在半导体行业的现状,因为这样的现状,所以内存要涨价多少,基本就涨价多少。因为这样的现状,我们的华为麒麟也好,小米的澎湃也好,前者只能找三星代工,后者只能找台积电代工。

我们在半导体行业落后这么多,后面还能追赶吗?前面写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看清楚我们的不足,才能知道我们后面努力的方向。

过去20年,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绩非常显著,从路桥的建设,到高铁、航天科技等可以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大家戏称我国政府为“基建狂魔”,基建带来的除了对经济的拉动之外,最明显的就是整个工业全产业的飞速进步。

今天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角度非常好:60后和70后生人,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贡献了大规模的廉价劳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引擎,但是低成本的人口红利不可能永远吃下去,所以2000年前后,中国的高校开始大幅扩招,将近20年的高校扩招之后,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工科人才,这些工科人才才是我们过去这些年整个工业和制造业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现在的互联网巨头们,不管是BATJ,还是TMD,还是默默无名的各种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除了庞大的国内市场之外,还因为过去这些年有数十万上百万码农被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这些人才进入到科技行业的各行各业,带动了各个产业的飞速发展。

但是时光倒退到2000年左右,政府决定高校大幅扩招的时候,可是被骂了十几年,一方面是被骂教学质量的下降,一方面又骂只是为了缓解就业问题的矛盾,把问题推迟了而已,等等,不一而足。我相信,没有这十几年的扩招,每天数百万的人才源源不断的进入社会,那么我们再怎么想发展,恐怕都是很难的。但是现在的好处就是,我们的各行各业要发展,基本都有人才。

说到这里,回到我们前面说的半导体产业,实际上,现在光刻机的进口限制虽然还在,但是并没有到毫无希望的地步,意识形态也好,国际社会的结构也好,过去这些年变化也很大,限制我们半导体产业的,主要还是没有那么多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只是我们的大学生们还不足以挑起这样的大量。

但是我们正在奋起直追,罗辑思维几个月前做过好几期的节目《液晶演义》,说的是液晶显示器行业发展的跌宕起伏,背后的就是我们的老牌国企京东方从一个濒临破产的状态,然后逐步通过“反周期定律”的投资方式,成为国内工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这种投资方式,就是三星和台积电打败半导体行业的一个个竞争对手,领先全球同行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产业低谷期大幅巨资投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然后持续杀价,击垮对手,随后依靠产业升级以及同行的死去,收割巨额利润,并且建立了很高的竞争壁垒。

这样的方式能够击垮美国日本的同行,但是对于能够动辄投资数万亿修建高铁的中国来说,恰恰是这样的竞争方式最有经验的玩家之一,并且随着京东方这样的企业逐步开花结果,对中国的政府而言,已经尝到了甜头,后面等待这个产业的,肯定就是中国企业的巨资投资。

现在已经是这样,2014年,十几位院士专家上书中央,要求国家倾力支持半导体发展,得到了最高层的积极回复,时年9月份,规模千亿级别的国家级基金就挂牌成立,随后开始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逐步发动了攻势。比如紫光,就一度报价230亿美金,溢价19%要收购镁光,更早一些的时候,联想投资的弘毅投资也曾经试图竞购破产后的尔必达,这些都失败了,但是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三大存储器项目破土动工,可以相见的是,未来一两年之后,整个存储器行业随着中国的人民币玩家的投产,价格恐怕又要被杀到地板。

仅在2016年上半年,全国就有5个12寸晶圆厂项目上马,江苏淮安的德科玛12寸CMOS影像传感器项目、武汉新芯二期12 寸存储器项目、台积电与南京市政府正式签约12寸厂、美国万代半导体(AOS)12寸MOSFET功率半导体项目;此外,紫光集团预计将在深圳建12寸晶圆厂。

虽然业界也有担忧,同时上马这么多项目,是否存在如同光伏产业一样的巨大泡沫,以及未来是否会产能过剩等,但是更多的声音还是正面肯定的,不一定每一个项目都会成功,但是只要成功1-2个,对我国的半导体发展就会有很正面的作用,并且现在全球每月晶圆产量1635万片左右,中国就只有159万片,即便五条线全部满产,月产量也只是新增100多万片,离产能过剩还差的远。

除了存储器,处理器方面,这几天也传来了一大利好消息,前面那个从台积电离职去了三星带来三星飞速进步的大拿梁孟松,近期加盟了中芯,任职联席CEO,这一消息传来,大家普遍认为,困扰中芯国际的28nm应该会快速解决,并且中芯应该能快速在14nm制程取得成绩。虽然跟现在台积电等正在投入的7nm还有差距,但是相信中间的差距会逐渐减小。

中国2015年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上的贸易逆差达到1600亿美元,超过原油的贸易逆差。2016年半导体逆差进一步扩大。这种逆差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根小小的内存条,看起来是行业的问题,但是追根究底起来,其实牵扯到一个国家工业的方方面面,很多的问题,不紧紧只是这个产业的问题那么简单。跳出来看才能看得清。

以上就是我近期关于半导体行业的一些非常粗浅的学习和观察,背后其实是我近些年整个世界观的变化,我从一个虚无的理想主义者,逐渐变成一个务实的现实主义者。我从年少时的无脑喷,开始正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随着我的观察,我发现我们根本不是以前我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而是在各行各业,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优秀品行的结果。

入世、勤勉、重视教育,所以我们用了几十年,从一个很 low 的状态,成长到现在的这个样子,我相信,只要再给我们这个勤劳的民族以时间,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祝福我们自己,天佑我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