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村里每个人都说自己在外打工的子女工资都是一万以上?难道外面钱只捡的?

青山梦里田园


一是爱面子,多说点脸上有光;二是“月薪过万”是个坎儿,能达到听起来很不错;三是子女报喜不报忧,就是想哄父母开心罢了。

事实上,外面钱不是捡的,而是加上了房租和高消费成本的,所以才那么高。

人们喜欢拿整数当做里程碑,月薪过万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在一线城市月薪过万其实并没有那么值得骄傲。原因就是:成本太高。

最大头的莫过于房租,越是中心地段房租越高,每个月吃喝拉撒去掉了一部分,物价本来就高,房租这个大头再砍掉一截,工资里面一大块就没了,剩下的钱你说是娱乐呢还是攒着寄回家?

家长爱面子,孩子报喜不报忧,往多了说父母都放心又自豪的,反正工资条又不在他们手上。

对待这种现象,建议多从人性深处理解。

子女不在自己身边,父母难免失落,这种失落有时要靠子女的联系来补足,有时就只能靠子女在外的“出息”来填补,其实是一种疗伤。

所以,理解了这点,你就可以相对多一点悲天悯人的情怀,由着他们说去吧,让他们开心一下又何妨?因为,事实上,现在在大城市打拼的农村子弟,真的很不容易。各种困境都要独自面对解决,那月薪过万的消息仅仅为了让父母不担心也说不定。


您对此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您的点赞、评论、转发,都是对我的鼓励,支持我输出更多内容。

看问题换一种角度,讲观点升一个高度,墙裂后是砖,我是专门引玉的抛砖人——墙笑裂

墙笑裂


为什么村里每个人都说自己在外打工的子女工资都是一万以上?难道外面钱是捡的?



这种现象不只是农村,城里人也这么夸自己的子女,这是社会普遍现象,为什么呢?个人观点分析如下: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谁都期盼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无可厚非。

二、“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说明自己养了好儿女。



三、炫耀自己的子女有出息!目前社会,工资一万以上是一个可观的工资,值得炫耀,也体现了子女有能力,有本事。

四、好话孬话一样说,为什么不说好话?尽管是谎言,但也是善意的谎言!哭穷没有用,谁也不会给钱。

五、对于未找到对象的孩子是一种宣传,制造自家有钱的假象,便于找到对象。



当然确实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也有一万元以上的工资,但钱不是捡的,那是血汗钱。普天之下,农民工最苦,脏活、累活、危险活皆是农民工干,2.7亿农民工遍及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三百六十行,行行离不开农村工,甚至拿着命挣钱。不说了,都是泪!赞同宗元三农堂观点,点赞吧!


宗元三农堂


农村有句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我国的居民都有一个通病,死要面子,“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说实话,在城市税前工资1万元,扣除5险一金扣除个人所得税,到手工资8000元都不到,租房、吃饭、交通等日常开销至少都要3000元以上,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省去的开支。应酬、旅游、娱乐消费等等开支可大可小,看你怎么用,也许税前1万,最后能存下来只有两三千块钱,甚至月光。每当过年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回农村老家。

A说,他是某一线城市的高管,工资2万,找工作找他安排

A确实是在某一线城市工作,回农村老家过年的时候西装革履,派头十足。他说是在某电子厂当高管,自称是月薪2万,到他的那个城市记得找他他可以帮忙安排工作。年后村里有个人还真的去了他那个城市,最后联系他时,却时常以现在正忙工作为由拒绝了。最后从其他朋友那里打听到,他确实是在他说的那个工厂上班,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设备维修工程师,税前工资在8000元左右。而他们工厂招聘都是校招和社招,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进不去。

B说,全身都是名牌,连袜子也是名牌

B也是在一些城市上班,过年的时候在农村老人面前炫耀,这衣服是什么品牌,裤子、鞋子、袜子都是品牌。说这一身行头花了近万块钱,他说两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三套这样的行头。但他很少在年轻人面前去吹水,因为很多年轻人都知道这些衣裤很多都是高仿的a货。

结语: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城市农村都非常多。为了面子拉开距离,只为证明自己不是农村人。其实现在城市的白领税前一万以上的月收入也确实是越来越多,但自己能存下多少钱呢?


昕瑞生态


外面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捡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辛苦努力挣来的。

那些喜欢说自己在外打工子女月薪一万以上,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一、二线城市,月薪万元以上比比皆是。稍微好一点的企业,算上加班等各项薪水待遇,超万元的月薪很正常。但这部分扣除税和几险几金后,能够拿到手的也就小万元左右,再除去房租和必要的生活开支外,所剩也就五六千元。

二、子女在外拼打,父母在家,他们大多数平时很少回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即便拿不到月薪万元,差个三两千块钱,也会告诉父母月薪万元左右,一方面是为了安慰父母,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三、父母把孩子们养大不容易,成人后的子女外出打工,老人留守在农村。茶余饭后他们聚集在一起,谈论最多的也好是子女们在外的一些情况。最爱攀比的就是孩子们的工资待遇问题,提起谁家孩子工作好,工资高,显得人家的孩子有本事,有能力。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攀比的情况,而且是越来越厉害。去年这家孩子月薪一万多,明年那家孩子就会变成两万多,攀比成风。

四、以往农村茶余饭后,大家聚在一起爱谈论谁家孩子学习好,比较聪明,肯定能考个好大学。后来变成了谁家有当官的孩子或者亲戚,那是一种荣耀。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刺激,现在改成了谈论工资待遇的事情,这种相互攀比,也体现出了农村农民的思想转变,一切都以向钱看齐。而把谈论孩子们教育学习的事情早已抛在了脑后,这种由崇尚知识转变成为金钱的思想,使得我们农村也来越注重向金钱思想靠拢,而丢弃了知识文化教育,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凉。

无论农村如何发展,无论社会如何变革发展,我们都不能丢掉知识教育。金钱仅是生活保障的一方面,我们也没必要去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的虚荣心而吹嘘月薪多少,只要我们过的真实,过的充实,那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李明德


为什么?这就是人性!总想比别人高一头。在外面过的潇洒无比。每当别人问你工资的时候,你总是给别说的比现在的工资高上几百上千。显示出自己的能力。

你们也会发现农村只要手里有钱,就会买部车彰显自己的身份,出去务工的时候就会把车放在家里。这是为什么?


1:攀比心理,如果那家比你有钱,比你过得好,你总感觉心里难免失落。为了彰显自己身份,提高自己的外在。

2:嫉妒心理,如果在农村有辆车,或着房子,不出一天都会知道。老人在一起打牌聊天乘凉的时候就会议论纷纷。所以你要比别人过的号,表面上。


3: 报喜不报忧,现在大部分人不管自己在外面过的再差,在父母面前只字不提,就会夸大其词的给父母说:自己在外面过的很好,一月1万多。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在外面过的好,也不会多问。更不会主动给你要钱。长久以来父母就以为你工资就是一万多。

4: 虚荣心理,放大自己的外在和能力。才能让人感觉你是有一个很有前途的一个人。


父母给予了你生命,只是给你一个身份,这个身份不管是贫贱富贵。就是靠你来活出自己的天地。奋斗吧!宝宝们


科技有感


这主要跟农村人,普遍有一种渴求孩子有出息心理,以及攀比、虚荣心里有关。因为太抬高子女工作性质、工资待遇,可以提高自己在其他村民心目中的地位,觉得你的子女有钱有出息,这样也凸显自己教育子女有方,提高自己、拔高自己,以此来凸显自己在村里的威信、作用,甚至提高地位和树立典型和三额榜样。

我老家小时候的邻居,孩子高考后,没考上大学,最后上了江西南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其父母对外称考上外省重点大学,毕业后,通过关系,在我们县法院做辅助性工作(临时工),对外称是法院公务员、铁饭碗,两年后辞职了,外出打工,其父母对外称公务员太辛苦,看不上这份工作,自己要做老板。



实际上,在农村,这样的人还不少,除了是虚荣心、攀比心之外,也凸显出他们对金钱,对孩子有出息、望子成龙的渴望,这也是农民为何砸锅卖铁,都要供孩子读书考大学的原因。

就拿我自己的父母来说,对老家亲朋好友介绍自己在外工作的子女时,也会人为拔高一点,如工资本身只有五六千,会说成:“不太太高,就七八千。”、“一年就十来万”,实际上,就算是税前,杂七杂八算上,一年下来,也没有十万。

在说到干什么工作、什么职务时,国有企业会说成是国家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有时候甚至说成是公务员(这个就夸张了),一个管理十几个人的部门小领导,会说成是单位领导,总之,会夸大一些成分,有时候,甚至我就在跟前,听了后,也不好意思直接反驳,也只好微笑而过。

其实,夸大子女工作性质、单位职务、工资待遇,除了是父母的期盼外,还有一个因素,农村人好糊弄,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什么世面,除了知道吃公家饭、公务员外,其他一些职业、单位,哪个都没听过,他们除了看新闻联播(有的甚至不看),接触外界信息太少了,甚至在大山里,跟外界基本处于断层隔绝状态,加之一辈子没出远门(最远县城),对外界信息接触、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你随便一糊弄,他们就信了,还有一点是,确实有点谱,考上大学、正规单位工作,工资不是特别低。所以,有这些基础后,加上父母在当地村子里有一点威信,就自然信了,也就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难以分辨。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首先,从工资和职业本身来讲,现在在一些省会城市,通过学历和自己努力工作的积累,月薪上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别说北上广这些超一线城市,不过更高的工资也意味着付出更多的汗水。继续说下去属于职业规划和晋升的问题了,在这里就不继续细说下去,免得大家读不下去。

第二个方面,就是从农村里老人的角度来讲讲这个问题了,如果说,对于一个年轻人,与他人比较靠的是自己现在取得的成就,从事的职业,或者更直白点的就是收入。但对于老年人来讲,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在与他人比较的时候往往都是和他人比较自己的子女,在外的子女对自己的父母报喜不报忧,同样的,老年人在和外人讲起自己的子女之时,也是怀揣着希望和自豪讲出来的,他们不仅仅是讲子女现在的情况,往往也会将自己对子女的期待和希冀添加进去。所以情况会比实际情况好一些。

第三个方面,就是从真正在外的子女的角度来讲了,从农村走出来的,或者到外地打拼的年轻人,吃苦的精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能取得比农村本身很贫瘠的环境更好的工资待遇也并无意外,再者,如同前面所说的,子女向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不想让父母担心,也同样希望走出去的自己,在家里人面前是一个光鲜的存在,这就和出国在外的人,总会说国外多么好一样。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的,工资可能早就超过一万的人也大有人在。

最后,从这个问题本身来讲,钱不是白捡的,但也不是那么难以企及的,付出相应的努力,在正确的选择方向下,月薪过万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难得的是自己如何突破被局限住的思维,如果永远以老家公务员两三千工资封顶的角度来想市场上的收益,是很难有自己的出头之日的。


王大夫的深夜门诊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攀比的心理在作怪,一看人家日子过的比较好,人家出去打工了,自己的孩子也出去打工了,当人家说工资在1万元以上,可明知自己的子女赚不到这么些钱,但由于自尊心不甘被歧视,干脆也不是弱地夸下海口说在1万之上,但这里的水分可就大了。也许一个月1万元之上,也许一年1万元之上,哈哈,不经意如果不细细追究也没有错误啊!

说到这里想起来我当初和我先生见面时,他当面对我说,我也抽烟,也喝酒,但是抽不多也喝不多,烟也就是半盒,酒也就是一月一瓶来的,当时的我就误以为酒是一个月一瓶来的,一听也不错,也挺好哇!挺实在的,什么也不隐瞒。

哈哈,可谁知结了婚之后,才发觉他几乎是一天一瓶酒,哪里是什么以一个月为计算,待我把他这句话说给他哥哥时,他哥哥笑着说一月一瓶也对,不过你没有问是多么大的瓶,😜😜说起来都是笑话,还是让一句幽默解千愁吧!



白雪姐姐


为什么村里每个人都说自己在外打工的子女工资都一万以上?难道外面的钱是捡的?

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不光是在农村,在城市也有的家长总是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子女在外工资多多么高。

唉!现如今有多少人会说真话?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在外打工能够找一份工资高而又稳定的工作。还有听说别人的子女在外工资高一万以上,如果实话实说自己子女的工资会觉得没面子,会被人瞧不起,还有攀比心在作怪,他们所说的慌反正外人也不会去证实,只好去违背良心说话了。我身边有这么一家,这个家的人前几年出门在外做买卖,刚开始起步资金靠贷款和借朋友的,门市刚开始生意还可以,有钱可赚。可一家人在外生活消费高加上还借来的钱,还有买卖上出现了欠款收不回来,这样他们的资金出现危机,可当他们在外人面前装扮自己,自己的困难只有他自己清楚。

当然在外打工的工资也有一万以上的,因为他们有能力、有经验,现在是凭着自己能力强度拿工资的。



家人平安147354958


不知道题主说得是哪个村呀?反正这种现象在我们村是不存在的,农村人出去打工,主要有工地苦力,流水线工人,少部分技术工人,及少数可以做到中层管理,什么样的工作能拿一万的工资,大家都明白。就算为了面子会夸张一点,绝大部分人也不会说自己工资1万以上的。如果真有,那么可能又一下原因:

1.比如农民工,活好的时候一月确实能拿一万多,但是不可能整年都活好呀。

2.年轻人的虚荣心强,回老家花钱倒是有一月挣一万多的架势,有很多人是回家过年一月能话自己一年的工资。所以农村老人误以为孩子真有那么高工资。

3.现在的通货膨胀,显得钱很不值钱,好像在大城市,少了一万不够花。

4.外面物价,房价上涨很快,老人会以为工资跟着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