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爲什麼叫中南海?明明是湖爲何稱之爲海?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位於故宮西側。走進中南海,或許有人產生困惑,明明是城中之湖,為什麼稱海呢?中海、南海和北海總名為“太液池”,是人工掘成的三海。過去這裡是皇家的御花園。這裡的風景和建築,都可以算作國內風物之冠,既具天然林壑之美,又有人工精心雕琢,碧波盪漾,蓮荷滿池,綠柳垂蔭,亭榭參差,令人心曠神怡。

中南海為什麼叫中南海?明明是湖為何稱之為海?

圖為中南海小西門

中南海在歷史上曾經是風光秀麗的自然湖泊。古代這裡氣候溫潤,西山林木茂密,壩上草原水草豐美。遼代統治者看中了這個地方,在這群自然湖泊上建瓊嶼行宮,使這裡首次出現了人工園林。金海陵王天德四年(1153),金王朝正式遷都燕京,在此大興土木,挖海堆山,營造大寧宮,修建苑囿,水名為“西華潭”,又名金海。山名為“瓊華島”,用了大量太湖石加以點綴,美麗的湖光山色,間以瑰麗的宮殿,可謂南北罕有其匹。金滅元興,蒙古貴族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為大都,對其進行重新規劃,以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建造大都城。這些世代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見慣了乾旱和沙漠,對堪稱生命之源的水分外珍愛,見到如鏡似銀的湖泊喜不能禁,認為水就像花園一樣美麗。古代蒙古人稱水為“海”,海是蒙古語“海子”的簡稱。“海子”意為花園。對此,清代吳長元在《宸垣識略》作過說明:“——北人凡水之積者,曰為海,如寶坻之七里海,昌平北之四海治是也”。

中南海為什麼叫中南海?明明是湖為何稱之為海?

老照片中的中南海

公元1271年2月,元世祖徵調中都、真定、順天、河間、平灤二萬八千名民夫,在這花園般的地方大興土木,建築宮城,開始人工造“海”。拓展出積水潭、什剎前海、什剎後海、北海、中海、南海。其實,這些海無一不是湖泊。按照蒙古人的用語習慣,元大都城內所有的湖泊都被稱為“海”,中南海的“海”即源於此。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正月,朱棣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閏七月,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設新都城。在太液池南端開鑿南湖,連為一體,形成碧波盪漾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原來環水而築的金元皇官,則改稱“西苑”、“西海子”,作為皇帝的避暑行宮。明世宗時,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兩座漢白玉橋,南面蜈蚣橋之南為“南海”,金整玉橋之北為“北海”,兩橋之間的狹長水面為“中海”。使皇城更加開闊幽深,也增添了湖光山色的美麗。

中南海為什麼叫中南海?明明是湖為何稱之為海?

中南海一角照

清代繼續營造紫禁城,拓建西苑三海子。清王朝重新開挖三海,堆土為山,廣植林木,成為皇家的洞天福地。康熙皇帝時,一些政務在離宮別苑處理,中南海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民國時期,原來的西苑三海,以金鰲玉橋為界,北海被闢為平民公園,中海、南海則被袁世凱佔據,西苑三海一分為二。做了“大總統府”的中南海,面積達一千五百畝,其中水面佔七百畝,比東面的故宮大出三分之一,北海的北海公園則大出近一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南海回到人民手中,經過精心修整,可以說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加迷人和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