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为什么叫中南海?明明是湖为何称之为海?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故宫西侧。走进中南海,或许有人产生困惑,明明是城中之湖,为什么称海呢?中海、南海和北海总名为“太液池”,是人工掘成的三海。过去这里是皇家的御花园。这里的风景和建筑,都可以算作国内风物之冠,既具天然林壑之美,又有人工精心雕琢,碧波荡漾,莲荷满池,绿柳垂荫,亭榭参差,令人心旷神怡。

中南海为什么叫中南海?明明是湖为何称之为海?

图为中南海小西门

中南海在历史上曾经是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古代这里气候温润,西山林木茂密,坝上草原水草丰美。辽代统治者看中了这个地方,在这群自然湖泊上建琼屿行宫,使这里首次出现了人工园林。金海陵王天德四年(1153),金王朝正式迁都燕京,在此大兴土木,挖海堆山,营造大宁宫,修建苑囿,水名为“西华潭”,又名金海。山名为“琼华岛”,用了大量太湖石加以点缀,美丽的湖光山色,间以瑰丽的宫殿,可谓南北罕有其匹。金灭元兴,蒙古贵族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为大都,对其进行重新规划,以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建造大都城。这些世代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见惯了干旱和沙漠,对堪称生命之源的水分外珍爱,见到如镜似银的湖泊喜不能禁,认为水就像花园一样美丽。古代蒙古人称水为“海”,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海子”意为花园。对此,清代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作过说明:“——北人凡水之积者,曰为海,如宝坻之七里海,昌平北之四海治是也”。

中南海为什么叫中南海?明明是湖为何称之为海?

老照片中的中南海

公元1271年2月,元世祖征调中都、真定、顺天、河间、平滦二万八千名民夫,在这花园般的地方大兴土木,建筑宫城,开始人工造“海”。拓展出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北海、中海、南海。其实,这些海无一不是湖泊。按照蒙古人的用语习惯,元大都城内所有的湖泊都被称为“海”,中南海的“海”即源于此。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正月,朱棣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闰七月,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设新都城。在太液池南端开凿南湖,连为一体,形成碧波荡漾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原来环水而筑的金元皇官,则改称“西苑”、“西海子”,作为皇帝的避暑行宫。明世宗时,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两座汉白玉桥,南面蜈蚣桥之南为“南海”,金整玉桥之北为“北海”,两桥之间的狭长水面为“中海”。使皇城更加开阔幽深,也增添了湖光山色的美丽。

中南海为什么叫中南海?明明是湖为何称之为海?

中南海一角照

清代继续营造紫禁城,拓建西苑三海子。清王朝重新开挖三海,堆土为山,广植林木,成为皇家的洞天福地。康熙皇帝时,一些政务在离宫别苑处理,中南海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民国时期,原来的西苑三海,以金鳌玉桥为界,北海被辟为平民公园,中海、南海则被袁世凯占据,西苑三海一分为二。做了“大总统府”的中南海,面积达一千五百亩,其中水面占七百亩,比东面的故宫大出三分之一,北海的北海公园则大出近一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南海回到人民手中,经过精心修整,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迷人和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