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偷懒”

学会“偷懒”

最近,读了好多学校推荐的文章,最大的感触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真的不能一味地低头拉车,而应该抬起头看看世界,不能仅仅做一只井底之蛙。不能站错了位置,如果干了学生和家长该干的活,那只能忙死、累死!

现将自己近期的深切感触与大家分享一二:

第一、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定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期、习惯养成期、品行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都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不能严格地去“规范”孩子的成长!不能给孩子以成长的方向,因为我们所给的方向,不一定是最科学和最适合孩子成长需求的!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土壤,是动力,是一种流淌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因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第二、是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也就是学会借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让他人发挥作用,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才是卓越的执行者。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比如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艺术地处理班级事务;可以团结自己的科任老师,辅佐自己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借助外力,把自己从繁杂的琐碎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写字、修炼内功,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用一种好的习惯去代替一种坏的习惯。教育是一种艺术,迂回便是教育的一种手段,问题出现了要尽量避免直接扑向问题,而要找到一个边缘的存在,再通过这个边缘的存在来激活孩子,因为任何一个孩子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向上的欲望,而发现边缘存在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先动起来。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各类问题,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没事做,无事可做,无聊之下,只能想法设法地“搞”出一些问题,来给我们添添麻烦。因此,好些事儿,我们大可不必亲力亲为,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干,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让老师们失望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大包大揽,忘记了学生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也会疏于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只会在这一切低效的勤奋中,没时间看书和思考,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我们会越来越忙,却永远忙不到“点子”上!

第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多运用书中所学,用更科学的沟通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爱上我。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总之,得告别低效勤奋,把能放手的事儿放心地交给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来修炼内功,快速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