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王牌实力出众,却曾遭封杀无球可打,执着死磕到底才换如今辉煌


奥运大幕落下,中国军团已陆续踏上了归途,接下来就是该奖励的奖励,将批评的批评。这两天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中国女排引来的亿万人歌颂,各种来自省、市、校的贺电满天飞。但是笔者很想煞风景的说一句:风光万里受人追捧时,你们锦上添花没错,而当初他们遭遇困顿时,你们有过雪中送炭吗?

这一点,在号称“最美女排国手”张常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21岁的南京姑娘自里约奥运赛场跟随郎平和一帮姐姐们摘下金牌后,就被铺天盖地的贺电填满。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发去贺电,南京市委市政府发去贺电,常州市委市政府发去贺电,大学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发去贺电,初中母校南京三中发去贺电。

甚至还有名为“南京地铁公安施sir”的账号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女排夺冠最后一球,南京游府西街小学、三中、南师大的张常宁和琅琊路小学、三中、二十九中、南师大的惠若琪一发一扣拿下双双立下奇功……所以学区房很重要!看完如此满目琳琅的贺电和怎么都无法让人舒服的学区房调侃,唯有一声感叹:当年张常宁遭封杀无球可打时,这些贺电单位和这些调侃的人谁曾为她发过声?当她最需要得到支持时你们在哪里?


外表柔美的张常宁来自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是前国家队的名将,现担任江苏男排教练,而哥哥正是国家男排队员张晨。一直以来,张晨和江苏男排主帅卢卫中是张常宁的偶像。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基因,张常宁也有着出众的身体条件,1米95的身高,弹跳惊人;难能可贵的是,张常宁不仅排球天赋出众,学习成绩还十分优异,写作更是特长,才貌双全品学兼优。聪明的脑袋,也帮助着她在赛场上的发挥。

然而,本该迎来职业生涯一片发展坦途的张常宁,却在2013年11月遭遇了职业生涯一次巨大的考验。那一年的全运会青年女排赛,江苏方面向排管中心打报告,要求抽调张常宁去室内排球征战。当时排管中心担心张常宁不愿再回到沙排赛场从而影响中国沙排整体实力,因此并不太愿意放行。因此,江苏方面向排管中心作出承诺:在全运会结束后,立马将张常宁“还”给沙排队。

那一年的全运会上,张常宁和队友们携手为江苏青年女排摘下一枚金牌,而在全运会结束后,张常宁向江苏省体育局领导明确表达了他的想法:只想打室内排球,不愿回到沙排赛场。实质上张常宁的此举并非任性而为,因为她从小就是练室内排球的,当初改打沙排是因为中国沙排缺人,时任排管中心主任徐利要张常宁去试试。


然而,对于张常宁的要求,江苏体育局方面并不愿接受。或许是受制于排管中心的压力,他们对张常宁也给出了很强硬的态度:要么回沙滩排球,要么停赛。张常宁同样是个执着的姑娘:宁可无球可打,就是不妥协。这期间,张常宁曾获得国外多所大学抛来的橄榄枝,但她依旧宣称:我就喜欢排球,决不离开江苏。

于是,2013/2014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已经开打了,张常宁也没有一直没有被报名。这对于一名18岁正处在上升期的天才少女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父亲和教练都看着干着急但是却也没有办法,张友生说道:“我也是运动员出身,不管打什么,喜欢最重要,否则怎么强迫也没用。这些天她没球打就很难受,她自己还觉得这样就比别人慢了。

而就在此时,江苏的媒体站出来体现了足够担当,不惜得罪体育局领导为张常宁发声,呼吁“尊重张常宁的选择”,此事被全国媒体转载并被整个排球圈所热议。无奈之下,承受着巨大的江苏体育局和排管中心作出妥协,2013年12月29日,女排联赛第八轮,补办了注册的张常宁披挂上场,在与杨方旭率领的山东女排的较量中惊艳全场,在兼顾五轮一传的情况下,仍拿下全场最高的26分。当年的全国女排联赛中,张常宁上场时间并不太多。


回头想想,当初那场封杀闹剧,说到底还是中国体育的那些决策者们思路没有转变,“政绩”二字顶在头上,让他们忘了“顾全大局”的含义。其实在国外,沙滩排球和室内排球项目之间转换是很寻常的事情,包括美国女排名将汤姆、德国名将格伦等都曾打过沙滩排球,中国女排的周苏红、冯坤也有过沙排经历。如果没有张常宁当年自己的执着,没有良知媒体的奔走呼吁,或许就不会有如今女排奥运冠军领奖台上那个笑得格外甜美的女孩。

而最让人感觉一丝悲哀的是,如今的贺电者中或许还有当年协助过“封杀”决定的人。而这一切,随着张常宁脖子上的那块金牌,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强硬到谄媚,自由切换毫不脱离带水。何止是中国体育,张常宁让整个中国社会的生存哲学,最赤裸裸的展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