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微软靠啥来支撑8000亿美元估值?

1、暮气沉沉的微软:一直以来微软的基因就是卖软件收费,但是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免费。当其他软件商都纷纷免费的时候,通过免费来获取用户流量,实现新的变现,微软却一直变得不知所措。而乔布斯将手机变成一个移动终端后,逐渐开始向微软实现革命。最初,微软一直是最典型的PC时代垄断商。从操作系统开始,到办公软件,甚至浏览器,微软都实现了垄断。PC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在用Windows操作系统。

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微软靠啥来支撑8000亿美元估值?

2、微软的Windows的营收出现了明显的萎缩趋势。根据NetMarketShare的数据,自从发布以来,Windows 10占桌面PC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21%,超过了Windows 8和8.1合并份额的两倍,但Windows 7的份额依然超过47%。有用户表示,WIndows7已足够用了,他是WIndows8.1改回7的!微软也开始承认,该公司不太可能达到先前定下的让Windows 10在两三年内完成10亿装机量的目标。

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微软靠啥来支撑8000亿美元估值?

3、不知不觉间,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2018年7月17日,微软股价收盘105.95美元/股,收盘市值8140.35亿美元,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一个新闻,因为向来不瘟不火的靠卖Windows和Office软件,收取垄断暴利的微软如一个暮气沉沉的老人,远不如脸书和阿里巴巴这类新兴高科技巨头吸引眼球!

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微软靠啥来支撑8000亿美元估值?

4、微软目前的收入结构,2018年财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主要有三大块收入组成:

1)第一块业务叫做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整个2018财年贡献了36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同比增长20%。这是微软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业务,其中的大头来自于我们熟知的Office 365云端化软件。过去购买微软正版软件的价格很高,通过Office 365模式将用户门槛降低,同时用户的生命周期在增长。

2)第二块业务叫做Intelligent Cloud。整个2018财年贡献了320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在16%。这块业务的核心就是Azure企业级云服务,已经成为了全球云服务最大的公司之一。通过微软大量的企业级用户,带来了快速的务增长。Azure的收入增速在80%以上,虽然公有云的市场份额不如亚马逊的AWS,但是保持了很快增长。

3)第三块业务叫做Personal Computing。2018财年大概贡献420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在6%左右。这一块就是传统的个人电脑业务,但是其中个人电脑中的Windows云端服务,也带来了17%左右的增速。

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微软靠啥来支撑8000亿美元估值?

5、年轻的纳德拉上台,改变了暮气沉沉的微软:纳德拉掌管微软四年多以来对公司核心部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组。未来几年,以AI为基础的Azure云、Office将成为微软前进的两大引擎。北京时间2014年2月4日晚,微软宣布,比尔-盖茨不再担任软董事长,新职位为技术顾问,汤普森(John Thompson)接任董事长一职,同时微软宣布纳德拉(Satya Nadella)为下任CEO。2014年2月4日,微软董事会宣布萨提亚·纳德拉担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董事,喧嚣已久的微软新CEO选择至此尘埃落定,带领错过了搜索、移动等机会的微软走出“新路”,是纳德拉被赋予的使命。

6、纳德拉上台之后,微软风向大变。纳德拉不仅扔掉了诺基亚手机,还放弃了Windows Phone、Surface RT。主打“移动为先、云为先”的策略。这一策略非常有效!2014年纳德拉上位前,微软股价一度在30美元附近徘徊,如今微软股价已经在105美元上方,足足增长了300%以上!

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微软靠啥来支撑8000亿美元估值?

7、云计算业务前景广阔,曾经暮气沉沉的微软将再续辉煌:2017年7月,微软宣布对业务进行重大调整,将重点转向云计算。微软之所以专注于快速发展的云应用和云平台,一方面是智能云业务收入增长有助于公司抵消因PC市场需求放缓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是智能云业务关系着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与优势。

微软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微软靠啥来支撑8000亿美元估值?

2017财年,微软智能云业务实现274.4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亿美元,主要源于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的收入增加,在这其中,Azure收入增长99%功不可没。2018年4月27日,微软公布了2018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微软营收达到268亿美元,增长16%;净利润达74亿美元,增长35%。结合微软2017年财报,可以发现微软在云计算领域耕耘已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