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評論:爲「無紙化火車票」喝彩

三湘都市報評論:為“無紙化火車票”喝彩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智能高鐵發展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十週年論壇”上宣佈,電子客票將於明年在全國推廣,屆時,乘客可以直接通過“刷身份證”“刷手機”進站乘車,紙質車票將從此退出歷史舞臺。(7月13日 澎湃新聞)

眾所周知,我國的火車票已經歷經四個發展階段:紙板火車票、軟紙火車票、磁介質火車票、無紙化火車票(身份證),但第四階段的無紙化火車票目前只適合部分高鐵車次,並沒有覆蓋所有客票領域。

這次聲明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將這一僅僅局部適用於高鐵的利好政策全面推向所有客票領域,使無紙化電子火車票惠及所有的火車乘客。這無疑是面向全體大眾的一項重大福利和電子化公共決策的一次重大變革。

事實上,廣大人民群眾早就在翹首盼望著這一政策轉變。春節長假、黃金週乃至各種小長假,廣大民眾一直都在飽受著出行之苦:一方面,面對暴增的客流,火車客運系統面臨著硬件資源的配置缺乏(如線路分配、車次短缺等),使廣大乘客無法享受更舒適的乘車體驗,這方面要想徹底改變難之又難,我們也不能苛求鐵總或其他相關機構;另一方面,由於客流的激增和火車運輸系統人力資源的階段性緊張,造成了龐大客流長期滯留於火車站,無法乘車或疏散的困境,這種困境給廣大乘客帶來了出行的“雙重痛苦”,也給節假日的公共安全帶來了重大隱患甚至是直接威脅,我國的多次火車站恐怖襲擊事件就是在這一大環境下發生的。可以說,快速舒緩火車站人群密度,減少滯留乘客人數,即使不是杜絕此類恐怖事件的唯一條件,也是減少此類惡性事件發生頻率及發生此類惡性事件時大幅降低損害度的重要條件。而在第二點,我們是有條件進行改善甚至是根本解決的。

毋庸置疑,鐵路運輸系統裡的“無紙化(電子化)出行”為全社會帶來了重大利好。這些利好至少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提高了鐵路運營方的運營效率,節省了運行成本,必將為他們創造出更高的辦事效率和更多的經營利潤;二是極大地提高了廣大火車乘客的“出行體驗”,使這一新政策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乘客因為經常性滯留而導致的出行焦慮;三是這一新政策可以有效地減少火車站在人流上的承載壓力,為公共安全的營造提供了保證,能夠極大地降低恐怖惡性事件的發生頻率以及發生該類事件後的危害程度。

科技造福人類,科技變革制度,科技能以最溫柔的方式釋放出人性之善、人性之美,當科技和決策相結合,它總能創造出最大的“人性關愛”,造福於芸芸眾生。點贊科技文明,為“無紙化火車票”喝彩。

■本報評論員 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