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漪房:錯入代王府,卻完成了皇宮女人的最大事業

竇漪房:錯入代王府,卻完成了皇宮女人的最大事業

圖片選自電視劇【美人心計】

本文內容來自書籍——中國后妃全傳

一心思故國,誤到代國去

竇漪房原本為趙國女子,童年疾苦,父母親早逝,很小便成為孤兒,她和哥哥竇長君、弟弟竇少君相依為命。劉邦奪取天下以後要大力充實後宮,以顯示漢朝強盛,豐富王室血脈。事實是否如此可以略去,但實際上劉邦本來就對美色有所向往,他當年可是未成婚便已經有了孩子劉肥的。竇漪房於是就被帶進了宮裡。進宮後不久,弟弟竇少君就被人販子拐賣不知下落,而竇漪房進了劉邦的皇宮也一樣沒有幸福溫暖的生活。

竇漪房:錯入代王府,卻完成了皇宮女人的最大事業

圖片選自電視劇【美人心計】

呂后為了專權,把劉邦的兒子們都送到他們的封地上去,以遠離皇宮。高祖劉邦駕崩以後,呂后將後宮未被劉邦臨幸過的宮女選送給各王,每人可得五名。因思鄉之情比較嚴重,竇漪房想趁此機會回到趙國,當時是戚夫人之子如意所在的封國。為了達成這個願望,竇漪房請求管事宦官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在送往趙國的花名冊裡。可是,當分封名冊時,主事宦官卻早就忘記了這回事,結果陰差陽錯地將竇漪房送到了薄姬之子代王劉恆那裡。知道這種不如己願的結果,竇漪房很是傷心。

代王相憐惜,兒女相繞膝

來到代王府,竇漪房並不開心。但是命運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身在皇宮中的女子,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然而,沒想到錯入代王府卻成就了竇漪房的一生,也算是完成了皇宮女人最大的事業了。

代王劉恆是薄姬之子,薄姬一生在感情上並不幸福,但是她培養出了一個孝順善良的兒子。竇氏出身窮苦,樸實無華,童年就命運多舛,又在呂后的後宮裡生存,身上有一種楚楚可憐的氣質,並且她對身邊人都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做事也聰明伶俐,所以進到代王府以後深得代王的喜歡,自此以後代王每晚都住在竇漪房那裡。

竇漪房:錯入代王府,卻完成了皇宮女人的最大事業

圖片選自電視劇【美人心計】

竇漪房比戚夫人幸福太多。當時進代王府時,代王已經有王后了,而且還有了好幾個兒子。竇漪房進府以後,代王就幾乎完全離開了王后那裡,只顧著和竇氏恩愛。這裡,不免想到呂后和戚夫人。劉邦寵愛戚夫人疏遠呂后,呂后則一直對戚夫人懷恨在心,面對這個頭號情敵,她胸中復仇的願望非常強烈。然而代王的王后則不一樣,她幾乎完全不介意,即使是後來代王乾脆不再來她的臥室,每日只與竇氏在一起,她也沒有想要嫉恨報復的想法。沒過幾年,這個福氣淺薄的王后就患上麻風病去世,代王被朝臣迎進未央宮當上漢朝天子後不久,代王后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逝,連個當太子的命都沒有,也真是悲哀。所以後來這一切幸運全落到竇氏的頭上。

因為一直得到代王的恩寵,所以竇氏生了好幾個孩子。進代王府幾年以後,竇氏就生下了女兒劉嫖,而後又生下了大兒子劉啟。

劉邦去世後,呂后的兒子劉盈登基為帝,即漢惠帝。惠帝不滿呂后專政和手段惡毒,沒多久就抑鬱而終,而後呂后奪人之子冒充是皇后和惠帝所生,並殺害其生身母親,然後扶幼子即位,稱少帝,呂后臨朝稱制。少帝年長以後聽聞自己的身世,深刻同情生身母親的遭遇,竟公然說要為母親報仇,結果呂后一氣之下廢了少帝。再時過不久,呂后也病重離世,呂氏的勢力接著也被皇族掃清。

皇室內部發生這麼多變化,許多皇子被呂后殘害,代王偏居一隅,與世無爭,自得其樂,又與竇漪房生下第二個兒子劉武。

在呂氏的勢力掃清以後,大臣們左右思量,迎寬厚無爭的代王為帝最為穩妥,最有利於鞏固和維護漢朝江山,於是從沒想過皇位能落到自己頭上的代王居然成為了漢朝天子。

薄命王后去,漪房統後宮

代王同使臣們來到未央宮統治漢室,史稱漢文帝。薄命的王后病逝,其子在文帝即位後不久也都相繼因病離世。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有君在必當立太子,培養後繼之人。王后之子都無福無命,但太子不可或缺。朝臣上諫,皇上當早日立太子。眾皇子之中,竇漪房之子劉啟為年紀最大者,劉恆一向很寵愛劉啟的母親,當然有點迫不及待想立竇氏為皇后。於是竇氏一躍而成為皇后,劉啟就是皇太子,將來的皇位繼承人。

人們常說,不幸的事情總會來了一樁接一樁。而此時對竇氏來說,就是幸福的事情來了一樁又接一樁。竇氏父母早逝,所以她小時候就是孤兒,因此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就追封其父母為安成侯、安成夫人,算是告慰其父母在天之靈。在竇氏被封為皇后不久,弟弟少君聽聞姐姐已是皇后,就親自上書說明自己的身份,二人相認,抱頭大哭。後來竇氏的哥哥竇長君和弟弟竇少君都被分封,只不過哥哥命薄,很年輕的時候也去世了,最後被分封的只能是竇長君的兒子了。到這個時候,竇漪房應該是想得到的都得到了,統領後宮,親人團聚,家人和睦,要權有權,有財有財。

竇漪房:錯入代王府,卻完成了皇宮女人的最大事業

圖片選自電視劇【美人心計】

只是到後來竇氏因病雙目失明,文帝才逐漸冷落了她,而寵幸慎夫人、尹姬等人了。

推崇黃老之學,始終禁錮儒術

自古統治者就對大眾思想教育十分重視。秦朝為加強統治不惜焚書坑儒,大量禁錮儒家思想和控制人們的思想,害怕人們會反對統治者的統治。西漢成立之初,為恢復戰爭勞民傷財的創傷,讓人們恢復生產,漢天子與民休息,推行道家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這種思想對發展生產,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的復興和發展都十分有利,因此從漢初到漢文帝都一直這麼實行的,即使是呂后臨朝稱制時期也是在奉行這種思想,竇皇后也對黃老思想深信不疑。

文帝駕崩以後,兒子劉啟即位,史稱景帝,竇皇后被尊為太后。漢朝發展到文帝和景帝之時已經是相當強盛,歷史上有“文景之治”之稱。凡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時候,社會思想和思潮也必當豐富。因此到景帝時,被禁錮已久的儒學又有了很大的發展,景帝本身對儒學也沒有強烈的反對之意,所以儒學就大有抬頭之意,有些信奉儒學的學者眼裡就沒有其他,只有儒術。據說,一次儒學博士轅固生被召見,竇太后問起對《老子》一書的看法,結果轅博士擺起了書生意氣,當著太后的面鄙薄《老子》一書,輕視黃老思想,惹得太后大怒,要將他扔進豬圈。景帝賜其匕首才得以戰勝野豬,省下一條性命。迫於太后權威,景帝在位期間尚不敢大力倡導儒術。竇太后除了信奉黃老之學,還有一件事情干涉景帝。太后非常寵愛景帝的弟弟劉武,不僅願意分封其大量金銀財寶和土地,甚至還想讓景帝不要傳位於兒子,而是傳位給弟弟。景帝同劉武手足情深,也有此想法,不料大臣們尊重傳統,都反對傳位於兄弟而不傳位於子嗣。實際上,劉武從小被太后寵溺,非常紈絝,有飛揚跋扈的惡少習性,若是成為天子,對天下不見得有利,因此景帝從內心裡其實並不是非常願意傳位給他。又加上大臣們反對,景帝就趁機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公元前144年,劉武先景帝離世,竇太后悲痛欲絕。因為之前景帝沒有立劉武為接班人,竇太后心裡還一直耿耿於懷,此時見景帝就更加難過。為了討好母親,景帝就善待劉武的兒子和女兒們,才使得竇太后感覺一絲安慰。

景帝病死後,太子劉徹即位,即漢武帝,尊稱竇太后為太皇太后。漢武帝比較推崇儒術,所以重用推崇儒學之人,結果導致竇氏大怒,時常出面干預朝政,以防儒術佔據統治地位。武帝不好忤逆祖母,大多事情都會向竇氏請示。竇氏去世以後,武帝就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了。

公元前135年,竇太皇太后去世,與丈夫漢文帝合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