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網紅董明珠,是如何一步一步在格力上位的?

摘要:其將個人拼搏和心血,與格力這家國資背景的企業完美結合

傳奇網紅董明珠,是如何一步一步在格力上位的?

撰文|張銀銀

從與雷軍的“10億賭約”、帶隊格力電器,再到投資新能源汽車珠海銀隆、建言中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人物。

2018年,是董明珠獨立執掌格力電器的第6個年頭,在她擔任董事長的過去五年,格力的營業收入是過去的1.9倍,利潤則接近4倍,淨利潤率高達15%。有第三方預測顯示,2017年格力電器營收將接近1500億元,這無疑會在5月31日的董事會換屆中,為董明珠贏得更多的連任籌碼。

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格力的董事會換屆問題,董小姐說:我在格力28年沒有休假一天,應該可以去休息。

從對賭雷軍到將自己的個人形象放到公司手機開機屏幕。不管主動還是被動,董小姐絕對是女性CEO裡最會搞宣傳的人。

公開報道顯示,董小姐出生於南京一普通家庭。畢業於安徽省蕪湖幹部教育學院統計學專業。1975年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但命運弄人,她的老公在兒子2歲的時候病逝,這一事件成為董明珠人生的轉折點。直接導致了她此後離開家鄉,前往南方打拼。

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董小姐曾說,她以前是個不愛挑刺的人,從來沒跟媽媽反過一句嘴,即使媽媽說錯了也不會對她高聲,非常順從媽媽。名副其實的軟妹子風格,倒是非常符合曾經的行政人員身份。

傳奇網紅董明珠,是如何一步一步在格力上位的?

有人說,如果不是老公離世,作為行政人員董明珠大概會安安穩穩地在金陵城裡相夫教子,也就沒有南下珠海獨闖格力的故事了。槓桿遊戲並不這麼認為。

如果沒有骨子裡拒絕安逸,想突破舒適區的衝動,再大的打擊最後也只能在時間的治療下縫合傷口。

她也曾在公開場合表達過自己拒絕安逸,願意接受挑戰。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對於她而言或許就是治癒的一種方式。

1990年,整個沿海城市都激盪在市場經濟萌發出的勃勃生機之中。36歲,董明珠南下珠海成為海利(現格力)空調的一名銷售。

36歲,許多人開始籌謀下半生的安逸,但對於董明珠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誰說的出名要趁早?

2年以後的1992年,董明珠所在的安徽市場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佔全公司的1/8,當時安徽市場被公認為是難啃的硬骨頭。

隨後,她被調往幾乎沒有一絲市場裂縫的南京,又簽下了一張200萬元的空調單子,一年內個人銷售額上躥至3650萬元。

所以董明珠對媒體說她在格力28年沒有休過一天假,很多人表示質疑,槓桿遊戲是相信的。槓桿遊戲身邊就有類似這樣的人,也是旁人眼中的人生贏家。自己開了家公司,拼命三郎型人格,1年有300天是在全國各地飛,其他65天不是在微信裡撩客戶就是在辦公室開罵下屬。

有業內人士認為,董明珠或將在明年5月份的格力電器董事會大選讓出總裁的位置,而其董事長之位或將繼續保留。

對於企業來說,沒有英雄是不行的。

傳奇網紅董明珠,是如何一步一步在格力上位的?

空調行業,包括整個家電行業,如此充分競爭的領域,格力這樣一家地方國資背景企業,可以做到空調老大的地位,幾乎是奇蹟。董小姐雖然不是研發、技術出身,但其過人的營銷和企業治理能力,是格力有今天的重要因素。

回顧董小姐這幾十年的成就,可以說其將個人拼搏和心血,與格力這家國資背景的企業完美結合,是她實現個人價值槓桿倍增的關鍵。

但這也是遺憾的地方。在空調這個完全競爭領域,可以將一個地方國企帶到今天這個高度的人,如果做自己的事業,成就會不會更大?歷史無法假設,但未來還有期待。

後董明珠時代,格力還要玩什麼?如何守住今天的基業也是個問題。行政手段、政策幫扶,在壟斷領域效果明顯,在空調(家電)領域,槓桿遊戲認為,肯定市場說了算。

在這個行業,我們可以看到,最有活力的確實是民企,如美的。諸如長虹、康佳這樣的地方國企、央企背景電器企業,日子都不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