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雄:以前打鬼子跑在最前面,去世後骨灰里撿出34塊鐵疙瘩!

2010年2月,安徽合肥有一位百歲老人去世了,在他去世後全國上下曾引起一陣很大的反響,只因在他火化後,家人從他的骨灰中檢出了34塊鐵疙瘩,其中有些已經和骨頭連在了一起辨識不清了,但是專家們還是從中檢測出了27塊彈片。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他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才會留下這麼多的戰爭痕跡。

抗戰英雄:以前打鬼子跑在最前面,去世後骨灰裡撿出34塊鐵疙瘩!

這位老人其實是一位老紅軍、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戰鬥英雄李先忠。李先忠,1909年出生,安徽六安人,18歲參軍,20歲加入中農紅軍隊伍,一生戎馬,不怕流血、不畏犧牲,一路從土地革命打到了建國後的剿匪鬥爭,歷經戰役百餘場,受過的大小上傷痕也是一言難盡。關於這些歷經火焰燃燒也沒有毀掉的鐵疙瘩就是李老參加革命、身經百戰留下的戰鬥痕跡,也是英雄的痕跡。李先忠參軍後從最基層的小戰士做起,每次打鬼子都是跑在最前列,因為屢次立功,一路從戰士升為了班長、排長、指導員。1940年,為鞏固抗日統一戰線,打擊日軍在華北的囂張氣焰,八路軍決定首先擊破日軍的正太路交通,消除抗日根據地的威脅,於是爆發了“百團大戰”, 李先忠參加戰鬥。

抗戰英雄:以前打鬼子跑在最前面,去世後骨灰裡撿出34塊鐵疙瘩!

他當時擔任385旅13團的營指導員,在其中的一場戰役中,部隊接到命令要佔領日軍的要塞,但是在易守難攻不利地形下,所有八路軍戰士全都奮不顧身的衝上陣地與敵人拼殺,李先忠也始終站在隊伍的最前方,眼看身邊的戰友紛紛倒下,李先忠更加不要命的往前衝,突然日軍的一個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了,他來不及隱蔽就倒在了血泊中。事後被戰友們抬下陣地後,很多人都覺得他危在旦夕了,因為當時他全身有十八處大傷,李先忠憑著頑強的意志力撐了下來,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他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左眼失明,身上的彈片還有很多因為位置特殊,醫療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很難取出,只能保守治療繼續留在身體裡。根據戰後統計,李先忠參加的這場戰役據說是百團大戰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我軍傷亡達到了600人,甚至有的連隊只剩下了三兩個戰士。

抗戰英雄:以前打鬼子跑在最前面,去世後骨灰裡撿出34塊鐵疙瘩!

​李先忠雖然僥倖救回了一條命,但是也是傷痕累累,再加上兩年前他的面部因為中彈失去牙齒和骨骼的支撐已經塌陷了,30歲的年輕人因為戰爭已經是面目全非了,讓人心痛不已。但是重新站起來的李先忠還是沒有離開抗日隊伍,繼續跟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參加淮海戰役,解放後他被安排到桂林工作,在這裡他依舊堅持剿匪鬥爭,還多次榮獲戰鬥獎章,做出了比一個健康人還優秀的戰績。等到國家終於進入了和平年代後,他沒有體驗幾年當官的生活就提前離休,回到了安徽老家,在療養院裡他從不向政府提要求,吃得都是最簡單的粗茶淡飯,他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他已經很知足了,一身功績,無慾無求,這樣的英雄值得我們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