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四个法考问题,现在慌得一笔”

“我不知道这四个法考问题,现在慌得一笔”

“我不知道这四个法考问题,现在慌得一笔”

本篇文章内容来自于2017年蒋四金内部班学员

本人非法本零基础在职考生,从4月中旬开始备考司法考试,每天4-5个小时学习时间,2017年一战376分通过。

分数不高,我就不推课荐书了,说一说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四个方面吧。

1

缩短信息收集时间

虽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但如果总在鼓捣粮草

你只能算个伙夫

备考所有大型考试(包括但不限于考研、考公、法考、CPA等),基本上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搜集信息和资料、基础扫盲、考点强化、考前冲刺。

其中搜集信息的阶段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月两个月,专业性越强的考试需要的时间越长。具体到法考,我的建议是,一定不要沉浸在囤积资料的虚幻满足感中无法自拔,白白浪费掉宝贵的备考时间。

很多人说,要想通过司(法)考,备考时间不能低于1000小时(其实很多人做不到,尤其在职考生,战线太长很难坚持下去)。网上的免费视频课程浩如烟海,你到处淘换的那些各个机构的资料,到头来不过是你畏难拖延、不愿意付诸行动的借口罢了。

越学到后期,越发现司(法)考是个纯背诵的科目。无论哪个机构出的冲刺讲义,你只要全背过,过线是绝对绰绰有余的。但是没有人能全部背过,因为时间有限。有多少人考前想,再给我半个月,甚至再给我一个周,我肯定能过。其实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一家能叫上名来的机构都有能力让你通过。与其在各个平台看帖子,在不同老师中来回纠结,真不如早点儿动手,亲自去听听课,不适应马上换别人就是了。

2

不要强迫症!不要强迫症!不要强迫症!

如果你非得强迫症

看什么都是重点都想掌握

把书上画满横线

那你就是个傻—

——蒋四金

上面这句话可以说是我听刑法带读课在知识以外的最大收获。因为很不幸,我就是蒋四金说的那种傻—。

我的那本《刑法攻略》就几乎都一页都画满横线,二轮复习的时候翻开一看,嘿~~跟没画一样!如果时间充裕,刑法民法这种分值高难度大的科目学仔细点儿当然没坏处。但时间哪有充裕的啊!相信我,备考时间永远不够,考前一周你采访一百个考生,会有九十五个考生告诉你根本没复习完,剩下的五个是已经放弃准备来年再战的。

在我的整个备考过程中,如果说刑法的过于抠细节只是加重了二轮复习的负担,那么民法的尾大不掉才是危及成败的重大失误。

“司考是一座桥,不要在上面盖房子。”这是老钟的至理名言。这里必须得吐槽一下他,他即便没盖房子,也至少算造了一座双层两用双向四车道南京长江大桥:《钟秀勇讲民法》600多页,强化课程将近100个小时,考点之外又有补充,例外之外再有例外,对考点之把握不可谓不熟稔,对民法之理解不可谓不独到,但实在是太耗时了啊!

对时间充裕的考生是福气,对我等动手晚的在职考生简直是灾难。尤其是我这种零基础加强迫症,非得把每个知识点学明白搞透彻,结果就是,直到8月上旬,我才看完第一遍《钟秀勇讲民法》,直到考试,我也没做过一道民法真题(除了教材上的例题),其他部门法真题只做了一遍,连再看一遍错题的时间都没有——我被民法严重拖垮了。

如果你是在校生,时间大把,或者你已经二战,自认为用功,司法考试却屡战屡败,这时候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应试策略出了问题。

步步为营,不如攻城略地

吃透背熟,不如多来一轮

精耕细作、步步为营的结果就是

时!间!不!够!用!

3

“好状态”可遇不可求

“学不进去”是每个学渣的宿命。

如果说执迷于搜集各种资料只是拖延行动的一个借口,那么“不在状态”可以说是畏难拖延的另一个借口了。法考的记忆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精力稍有不济,便觉得学不进去。反之,精力充沛的时候,就会感觉一通百通、如有神助,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可惜这种“好状态”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对于在职考生来说,你计划中有一个空闲的工作日,很可能突然加班;你好容易腾出一个周末,结果老婆出差孩子发烧……

说到底,“好状态”是上天的恩赐,应该珍惜;“状态不好”才是常态,必须克服。尤其是到了备考后期,几乎天天无精打采头昏脑涨。很多人气急败坏甚至放弃,非常可惜。

对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状态不好的时候多把创造性劳动转化为机械劳动。

听新课是创造性劳动,整理笔记是机械性劳动;做真题是创造性劳动,整理错题是机械性劳动;背法条是创造性劳动,抄写知识点是机械性劳动。

通俗点儿说,就是不要让自己闲下来。记得五月的某个周五晚上我喝大了,第二天实在起不来,躺在床上看了一上午的于欢案庭审实录,对正当防卫、因果关系理论和刑事诉讼参与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效果就比昏昏沉沉听一上午的课要好。

二、最好不要在家学习,尽量走出去。

在家学习诱惑和干扰太多,几乎是所有考生的共识。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自律能力,尤其对在职考生来说,哪怕是平时最讨厌的家务劳动,也比枯燥的听课背法条有吸引力。

我开始的时候也试图在家学习,几天后发现课没听多少,家里卫生倒是比以前整洁多了。没办法,后来还是乖乖的每天下班跑到大学自习室里去学习,一直到考前最后一天。

三、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

除了理论法和经济法稍微零碎点儿,法考的知识点都是高度体系化的。一轮复习结束后,强烈建议大家为每一个部门法做一套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不用占用整块时间,利用零碎的垃圾时间即可,性价比非常高。软件推荐使用mindmanager或者xmind,前者某宝上有破解版(但还是要支持正版)。

4

考前一周,成败在此一举!

好钢用在刀刃上,假期用在磨刀上。

对大多数人来说,经过至少两轮复习,每个科目需要记忆的内容都已缩小到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这个时候“临阵磨枪”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卷一这种忘了背背了忘的科目,利用考前一周的时间实打实地背上一遍,考试中会立马见到效果,三大诉讼法也是一样。

我自己考前一周休了五天公休假,连上周末一共七天,几乎把每个部门法都过了一遍。效果最显著的是民诉和行诉,考试时几乎没有陌生的知识点,感觉别提多爽快了。所以对于在职考生,如果你只有一周时间可以休假,建议选择考前最后一周休。

“我不知道这四个法考问题,现在慌得一笔”

最后,我想说,司法考试已经落幕,无数的传说湮没在人海中;法考的序幕也已拉开,依稀能够听到战鼓隆隆。

你我皆凡人,要相信爱拼才会赢。以我路人甲的智商、并不充足的备考时间,和强迫症、拖延症等各种你也可能有的小毛病,尚且能够勉强通过司法考试,你拼上一年半载,一定不会比我差。

不去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下一个传说不是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