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贡献最大的将军是谁?理由是什么?

咣当派


我介绍一位对中国工农红军贡献比较大的将军吧,除了被毛主席称之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之人的开国大将徐海东“徐老虎”之外,还有一位毕业于保定军校、宁都起义领导之一、红五军团总指挥、军团长——董振堂。

董振堂,河北邢台人,1921年考入当时民国最高军事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下任职。1924年参加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参加了国民联军第二集团军北伐后,晋升为国民联军少将旅长,并结识了集团军政治副部长中共党员刘伯坚,为日后的宁都起义奠定了基础。


1930年的蒋冯阎战争后,冯玉祥被迫下野,蒋介石收编了西北军残部,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孙连仲(原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任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1931年加入共产党)董振堂任26路军25师73旅少将旅长,而赵博生和董振堂的73旅成为了宁都起义后、红五军团的主力部队。

1931年夏,蒋介石发动对江西南部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自赴往南昌坐镇指挥,董振堂的73旅也奉命南下参与围剿,但董振堂已经结识共产党党员赵博生,对共产党心怀敬仰而找各种借口、避而不战遭到蒋介石电斥。


蒋介石对收编的西北杂牌军并不感冒,第三次围剿失败后下令第26路军留守江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张少帅一枪不放东北一夜沦陷后激起爱国军民反将抗日高潮。在精心部署下,第26军25师董振堂的73旅和季振同的74旅转向革命、与参谋长赵博生一起率领17000余名官兵参加了1931年12月著名的宁都起义,并加入了红军。


宁都起义是我党规模最大、兵力最多、装备最精锐的武装起义,董振堂、赵博生等人率领的第26路的官兵1.7万人参加了红军,而红军当时的主力红一方面军才3万人,大大增强了红军革命队伍力量。起义军编入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列入红一方面军序列,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任军团长),这是董振堂为红军做出的第一大贡献。

董振堂与赵博生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只有三个主力军团,包括林彪的红1军团、彭德怀的红3军团和后来编入董振堂的红5军团,可见董振堂在红一时期地位之高。而在1932年初的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中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董振堂率领的第13军连战连捷,扭转了红军在江西南部被动的局面。1932年4月,董振堂在革命中的英勇表现和对党的赤胆忠心,经中共中央同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7月至1934年9月,董振堂指挥的红5军团几乎参加了红一方面军所以战役,特别是在第五次围剿中红5军团遭到了重创,直到红军主力开始转移前还在一线指挥战斗,保证了红军主力的顺利转移。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转移后,林彪的红1军团和彭德怀的红3军团作为先锋开路部队,董振堂红5军作为断后掩护任务,在湘江血战国民党追击部队,董振堂红5军团以损失了过半的代价为红军成功渡湘江做出了英勇贡献,这是董振堂的第二大贡献。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巧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红5军团再一次做为掩护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坚守阵地数日,成功掩护红军主力渡江,至此,红军将国民党尾随部队远远甩在了金沙江北岸,如果没有董振堂红5军团,红军难以巧渡金沙江。这是董振堂的第三大贡献。

1936年董振堂红5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后,红5军团获得了“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董振堂多次圆满完成红军主力掩护任务,功不可没。红5军团改编为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


1937年初,董振堂率领第5军在甘肃高台县西北军阀马步芳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由于敌众我寡、高台最终失陷,董振堂壮烈牺牲,毛主席在董振堂追悼会上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定的革命同志。”董振堂为红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赛门军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这样一个概念:即近代史的起迄时间。一般来说近代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时间,这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由来。

时间段确立后,我们再来盘点哪些伟大的将军会上榜。

首先毫无争议的将军是左宗棠。左宗棠了不起呀!按照今天最时髦的话讲:他是屌丝逆袭的典范。虽然他也是有功名的,但是他的举人功名和别人的进士功名还是差得太远。举人也是有机会做官的,但在讲究门第出生的古代社会,举人是官阶晋升的硬伤。举人出仕的顶点可能就是府台这一级,极少有督抚这一级的,拜将封侯更是只有左宗棠这一个人。

左宗棠是1812年出生的,在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可能还是个愤青,为科考忙,为国之不兴愤怒。但现实是残酷的,天资聪颖的左宗棠考路不顺,三次铩羽而归,断了他科考之念想。

俗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科考不通,也要觅条活路。左宗棠决意科考,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心中伟大的梦,相反与林则徐、陶澍相识后,他的梦想更清晰,更燃烧。他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蒙馆教学、研读地舆、水利农桑、军事等具体的经世之学上。

当然如果不出意外,左宗棠的努力也是不见得会走上仕途的。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做一个好的幕宾,如果幕主赏识保举也可能做一个父母官。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的人生履历应该这样写:科考三次、败北;劝课蒙馆,偶识大员,大员甚重其视,屡有佳评;某湘抚访遗贤,众荐左宗棠;湘抚致仕,荐左宗棠某知县……

太平天国运动使本来就病殃殃的帝国又得新疾,朝廷不得不招乡野郎中给帝国号脉。体制内的曾国藩开始办团练,左宗棠也在张亮基的反复邀请下出山了,他们又在同一条战场相遇。虽然此时左宗棠只是个师爷,但是他已初尝权力的滋味,甚至湖南官场坊间流传:骆秉章是真巡抚,但左宗棠说话真管用。如果不是樊燮事件的话,左宗棠会优哉游哉的在湖南享受“假巡抚”的礼遇。

樊燮事件,皇帝震怒,声言要杀此劣幕。好在朝廷有人出头讲话,左宗棠的项上人头保住了,但是他再也不能在湖南呼风唤雨。他也学曾国藩办团练,加入会剿太平天国运动的大军中。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剿灭,朝廷分蛋糕。出于防范曾国藩的目的,朝廷给左宗棠一个红顶子——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左宗棠面对百废俱兴的局面踌躇满志,在福建大办洋务,修船场、建船政学堂……

正当左宗棠大张旗鼓搞事的时候,西北出了乱子,朝廷命他再穿戎装。西北回民起义,中华大有变色之虞。左宗棠督陕甘,平回乱,迫东干人远遁千里,即使21世纪东干人对左宗棠也是骨子里的怕。

这还不是这位救火队长的巅峰。他的巅峰之战是剿灭有外国势力扶持的阿古柏侵略军。要知道在1875年那个时间节点,清廷的处境非常不妙,到处漏雨,就连左宗棠开拔新疆的军饷都是胡雪岩出面借的高利贷。为国家出力,这位老将军毫不含糊,血衣染征袍毫不退缩。

新疆收回了,老将军并不是一走了之,而是请奏朝廷:建议设新疆行省。他们进军新疆是一路行军,一路植树,大有“引得春风渡玉关”。督陕甘之时,左宗棠为发展当地经济,在那里创办了兰州织尼局……也是因为收新疆之功,左宗棠被朝廷封二等恪靖侯。

后来左宗棠历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再次任闽浙总督。在闽浙总督任上,适逢中法战争。在陆路胜利的时候,朝廷提出议和,左宗棠伤痛不已……法国海军趁乱袭击马尾船场,老将军最后发出:渡海、渡海、渡海的遗言。

1885年,晚清的帝国雄鹰折翼,享年73岁。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剿太平天国运动,平回乱,收新疆,办船政,倡议新疆、台湾建省。再后来,1894年的甲午战争的北洋水师主要舰长多由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可以这样讲,左宗棠为帝国海军培养了种子,一直到民国海军基本上由福建人把持。

讲完了左宗棠,我再来说说彭德怀。

彭德怀也是近现代史上的伟人。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彭老总生于1898年(周总理、少奇同志都是同庚),那一年发生了有名的“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并没有使帝国走上富国强兵的正途,相反帝国的车辙越来越偏离主路。彭老总年幼的人生经历一系列的国变:庚子国变、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孱弱的国家几经折腾,仅剩个空壳子,就是这个壳子还都不是完整的。国尤如此,民亦不聊生。彭老总更是赤贫之家。家庭变故,他只有几岁就被迫养活自己。放牛,背煤炭,乞讨……有一年春节,彭老总的奶奶带着他和两个弟弟去地主家讨吃的。地主要求他们说什么吉祥话才会给两片肉,彭老总硬是不从。苦难的日子没有消磨他的志向,苦难使他养成了嫉恶如仇、桀骜不驯的性格。

正是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年少的彭老总走上了军旅生涯。湘军此时不再是为国为民战斗,而是沦为地方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彭老总所在的团虽然是湘军系统里作战力最强的团,但彭老总刚直的性格使他屡受排挤。又因为他替民众主持公道,杀了有保护伞的黑恶势力,何健欲除他而后快。好在吉人自有天相,30岁的彭老总在平江率众起义,为只有星星之火的井冈山添了几块柴。1930年,彭老总更是率众拿下长沙城,逼得何健坐船逃离省府,这也是红军时期唯一拿下省城的战例。

再后来长征,林彪在前面开路,彭老总当铁流后卫殿后。在攻破腊子口天险,毛主席更是诗兴大发,吟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再后来,红军改编成第十八集团军,彭老总任副总司令。就是这位副总司令,总是亲临一线指挥。八路军以简陋装备同日寇周旋、战斗,让日寇防不胜防。

解放战争时,彭老总以陕甘宁边区数万疲兵牵制胡宗南30余万劲旅,进而吃掉他们,扫清西北,也是大功一件。

1950年,朝鲜战争的烽火燃烧至鸭绿江畔,毛主席大怒,拍板定案,彭老总再穿征衣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与他对阵的不是当年的小鬼子,而是号称“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共17个堂口。

这一仗打打停停三年,腹黑兔子把鹰酱逼到了谈判桌上。鹰酱的将军后来感慨: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再后来,彭老总更是写下万言书,为生民请命……

说完了彭老总,再说说以钱学森将军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们。钱学森的事例说明了将军决战起止在战场,国防科技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左宗棠虽然收复新疆,打退了来犯之敌,但是敌人屡有寇边,他们可能怕你一两个将军,却不怕你整个国。

彭老总扫清17个堂口后,西方列强开始思考,这么玩不是办法。“我们不能与红色中国直接战斗,但可以通过军武装备恫吓,逼使他们就范……”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他们改变了对华战略,他们始终向我们挥舞核大棒。

虽然毛主席一再强调核武器不过是“纸老虎”,但他老人家从来没有放弃拥有这个“纸老虎”。“两弹一星”工程应运而生。

以钱学森将军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别妻小,赴大漠,隐姓埋名,只为种花家筑起核武长城。很自豪,我们在60年代炸响两弹,70年代放飞卫星,70年代弄出了核潜艇。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可以在联合国拍桌子:我流氓,我怕谁。

从左宗棠到彭德怀再到钱学森,百余年间,一代代先贤接力才奠定今天的大国地位。虽然这不是最好的我们,但是我们正向最好的我们走去,我们终将再次伟大。

致敬!


柳风0405


个人以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贡献最大的将军,非“红军之父”朱老总莫属。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那还得和从八一南昌起义说起。

从初中课本上我们就知道,八一昌南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这也是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南昌起义,那可是星光璀璨,从这里走出了1位共和国的总理,8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帅,6位共和国的开国大将。

1位总理:周恩来;
8位元帅: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陈毅、叶剑英、徐向前;
6位大将为:粟裕、陈赓、许光达、张云逸、谭政、罗瑞卿。

南昌起义虽然轰轰烈烈,但是起义部队很快就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攻击,损失惨重,只能转移。

朱德和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主力(约2万余人),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只剩下800人不到。一时间气势低落,人心涣散,部队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势。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火种有立即熄灭的可能。

在这关键的时候,朱德发表了讲话: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黑暗是暂时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在朱老总慷慨激昂的讲话中,原本涣散的士气又重新凝结在了一起。大家迷茫的眼神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无比坚定的信念

是的,就在中国革命最为黑暗的时候,朱德以其磐石一般的意志,将革命的火种保留了下来。这800人的队伍,也成为日后建军的基础与核心。

接下来,朱老总再一次干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井冈山会师!

秋水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来到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理念。但是,当时的环境是无比残酷的,井冈山一带盘踞着大量被蒋介石收编的土匪,毛泽东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就在这个时候,朱德率领着那支800人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和毛泽东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井冈山会师的意义有多么伟大,我想无需再说了!谭震林解放后说过:留在三河坝的那部分力量假如不能保持下来,上了井冈山,而井冈山只有秋收暴动那一点力量,很难存在下去。

我想,这一段话很好说明了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作用。朱毛朱毛,有朱才有毛,才有新中国。

当然,新中国的建立,非一人之功,向所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努力的英雄们致敬!


小镇月明


中国近现代史上贡献最大的将军毫无疑问是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身上的5个优点,几乎无人能敌!

一,出身行伍,独自寻找革命道路。

1916年3月,18岁的彭德怀在湘军第2师6团1营当兵,走上戎马生涯。1922年8月,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5月,任营长,参加北伐战争。革命低潮期,彭德怀义无反顾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

彭德怀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他只是一个旧军阀中成长起来的普通军官。军阀混战他参与了,国民革命战争也参与了,最后在革命低潮期加入共产党,致力于我党的建军事业,这是极其难得的!

二,戎马一生,胜仗无数。

彭德怀带领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同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4军会师。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转移赣南期间,彭德怀留守井冈山,坚持战斗,红5军一度减少到300人,后来在彭德怀努力下再次壮大起来。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指挥所部坚决贯彻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发挥红军机动灵活的特长,与红1军团密切配合,在运动中捕捉战机,迅速果断歼灭敌军,取得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长征中,彭德怀率领军队坚决拥护毛主席领导,期间击败了张国焘分裂行为,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最终实现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三,拱卫延安,保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

1938年起,在华北敌后参与领导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武装;指挥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挫败日军多次“围攻”和“扫荡”,同时与制造磨擦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斗争。

1940年8月,彭德怀在华北指挥实施百团大战,对正太、同蒲、平汉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进行大规模破袭战,前后历时3个多月,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

1947年3月起,彭德怀指挥仅2万余人的部队同23万国民党军作战。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拖着敌人兜圈子,并不断进行袭扰,使其屡屡扑空,陷于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的困境。在一个半月内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敌1.4万余人。

1949年,指挥第一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18、第19兵团,经过陕中、扶眉、兰州、宁夏、河西等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30余万人,解放西北5省。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在华北西北战场,广泛发动群众,扩充军事实力,在百团大战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抗美援朝,打赢14国联军,打出中国人威风!

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美国等14国联军的持续攻击,彭德怀带领志愿军五战五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败了众多列强的联合军队,逼迫美国人不得不和平谈判解决朝鲜问题。

简单说说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

  1. 在第一次战役中歼敌1.5万余人,初步稳住了战局。

  2. 第二次战役中,乘敌尚不了解志愿军的兵力和意图,先指挥所部后退示弱、诱敌深入,然后猛烈反击、迂回敌后断其退路,歼敌3.6万人,收复“三八线”以北大部地区,扭转了朝鲜战局。

  3. 第三次战役中,指挥部队突破敌“三八线”防御阵地,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度线附近,并及时察觉敌人企图,果断下令停止追击。

  4. 第四次战役中,面对敌全线反扑,运用节节抗击、战役反击、运动防御等多种作战样式,予敌以重创。

  5. 第五次战役中,指挥志愿军实施全线反击,歼敌8.2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如果彭德怀元帅不算近现代第一将,我不知道谁还能算第一将!

当然,彭德怀元帅的百战百胜,源于毛主席的伟大决策和英明指导,所以,最伟大的将军是彭德怀,最伟大的领袖是毛主席!


历史知事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彭德怀将军是一个真正被低估的,贡献最大的将军。

国民革命时期

彭德怀将军生于湖南湘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加入湘军,后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又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是十大元帅中参加革命最早,资格最老的人,仅次于年龄最长的朱德。

革命低潮时期

彭德怀将军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率部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并率红5军主力到井冈山,同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4军会师,成为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

彭德怀将军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他率军参加长征,陕甘支队司令员,多次指挥红军打退国民党精锐骑兵的追击,打出了红军的战斗力,打出了彭大将军的威名,毛主席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抗日战争时期

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彭德怀将军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长期指挥八路军敌后抗日战争,特别是组织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对日作战。仅前3个半月时间,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解放战争时期

彭德怀将军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保卫延安和大西北根据地安全,他仅凭2万余兵力,同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23万国民党军主力作战,掩护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并采用“蘑菇战术”拖着敌人兜圈子,寻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敌1.4万余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地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西北战局,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反动气焰。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将军坚决拥护毛主席关于抗美援朝的主张,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彭德怀将军作为司令员,全面指挥志愿军,克服军事装备落后、后勤保障困难、异国他乡作战、地势地形生疏等不利条件,彻底击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迫对方接受停战谈判,有力拱卫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国人的气焰,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打出了新中国的主权和安全,正如彭德怀将军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它(抗美援朝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纵观上述历史,彭德怀将军无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贡献最大的将军。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虎仔”父亲去世了!

戴笠将这份绝密情报送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蒋介石嗟叹不已:”天炉战术”进入关键阶段,”虎仔”如果心有旁鹜,一切将功亏一篑。

戴笠进言:委员长,您可以夺情。国家危难之际,忠孝不能两全。

蒋介石叹息:我夺情是可以,但是他能不能同意呢?即使同意,能不能不分心呢?一鼓作气,士气军心最重要。

参谋喊了一声报告:长沙战区送来急电!戴笠接过电报,通读了一遍:委员长,老虎仔自请延迟父亲发丧,用胜利祭奠告慰家翁。

蒋介石感叹:不愧为我的虎将。经儿,你代替我去慰问伯龄家属,献上我亲笔的挽联。你在哪里,等待伯龄凯旋归来,替他守孝!

蒋经国回复:好的!父亲。

日军情报机构得到了薛伯龄父亲去世情报,弹冠相庆,决定发动心理战,摧毁中国军人战斗意志,扰乱军心。



薛岳此时此刻内带孝章,坚定地站在岳麓山上,给到了指定位置的国军数十万将士们下达围剿命令,日军精锐师团陷入绝境之中,这是二战全面爆发后,创造的辉煌成就,中国战区连续创造在同一个城市胜利三次大会战,长沙会战阻止了日军南下战略,让抗战进入了对峙阶段,国民政府巩固西南半壁江山,我国从亡国危机中解脱,具有重要意义。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文夕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吸取教训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南撤到衡阳,再次与日军进行了惨烈的衡阳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14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我推荐薛岳将军为影响我国近现代历史最重要将军之一,他为民族二战,挽救了国家和民族。


唐俊龙55398571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毋庸置疑。时间来到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勋仪式诞生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其中八位元帅六位大将与南昌起义紧密相关。

八位元帅是: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六位大将为:陈赓、粟裕、许光达、张云逸、谭政、罗瑞卿。

这批将帅有三位元帅在南昌城头直接指挥战斗,他们是:总指挥贺龙、参谋长刘伯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兼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8月2日,聂荣臻、林彪带着驻扎在九江马回岭的第四军二十五师共3000人,摆脱张发奎,开赴南昌,参与起义。时任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准尉文书的陈毅也在九江脱离教导团,8月10日在抚州追上了起义部队。

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利用与张发奎的关系,探听机密消息,阻止了张发奎参与剿灭起义部队。徐向前未直接参与起义,他在起义爆发后脱离第二方面军,离开九江寻找革命队伍。

当时的朱德,周恩来说:“朱德同志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朱德的作用仅仅如此。

为什么朱德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总司令?

9月初,起义军在三河坝兵分两路,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带领主力部队,按共产国际要求,奔赴潮汕,夺取海陆丰,意图占领港口,以便于接受共产国际军事援助。朱德率部4000余人作为殿后部队,按周恩来要求,用3天时间阻止敌人追击。

激战三天后,朱德的部队伤亡惨重,仅剩2000人开始撤出三河坝,追赶主力部队。路上遇到溃败的粟裕所在部第二十军教导团,朱德才知主力部队已经全部失败,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逃亡香港,贺龙返回湘西。

此时的革命队伍军心大乱,一触即溃,部队官兵提出散伙。这支部队基本力量25师和24师部分官兵,均非朱德所带队伍。

林彪带着几个黄埔四期同学找到陈毅,要他一起离开队伍,到上海重新另起炉灶。陈毅毅然拒绝。其他师长、党代表各团团长全部离开了队伍,师团级干部仅剩王尔琢、陈毅。革命火种奄奄一息,即将熄灭。


关键时刻,朱德力挽狂澜,他在天心圩召开军人大会,用他对革命的激情与信心,感染了剩余的800官兵,让仅存的革命火焰再次燃烧。他说:“大家知道,大革命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发给路费。”

“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一个1917年,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朱德用他高山一般的革命信仰,让这支败军凤凰涅槃。

南昌起义失败了,但因为朱德,它又成功了。

陈毅后来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最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


这800革命火种,谁也不会料到22年后,他们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新主人,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再次踏上革命征程。这中间包括林彪、粟裕。这支队伍后来在井冈山与毛主席胜利会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战斗力的核心。有了这支坚定信念基础的队伍,必然战无不胜。

朱德开始向这支队伍传授他的新战术——游击战,并用游击战术带领他们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井冈山。他的战术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甚至现在都影响着全世界。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评价说:“这支队伍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能保存下来,朱德、陈毅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朱德从南昌起义的边缘成为“朱毛红军”核心,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对中国军队的贡献,光耀千秋,当之无愧的中国军队第一人。


沧海历史春秋


中国近现代史上贡献最大的将军应该是林彪元帅了,他指挥了一场一场辉煌的的战斗。 土地革命时期,龙岗伏击战,林彪指挥中国红军以少胜多,歼灭国民党一个师部,三个旅共计1.2万人,可谓是一次重大胜利。 黄陂草台岗伏击战,这也是土地革命时期最为庞大的一场伏击战了,歼灭了国民党三个师,而这一场战役也是林彪元帅作为总指挥。飞夺泸定桥和腊子口战役也是林彪元帅指挥的著名战役,特别是飞夺泸定桥战役,可以说是奇迹一般的战役。

紧接着就是平型关大捷,这一场战争是林彪元帅指挥的战争,取得了中国全面战争零的突破,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战斗,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除了这些战役之外,林彪元帅还参与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可以说单独林彪元帅指挥的战斗歼灭的国民党绝对就不下几十万,可以说林彪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蒋介石说他是黄埔军校最优秀的将军,斯大林评价他为常胜将军,哈里森也评价为红军星河中最璀璨的明星。


睁大眼睛答题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是左宗棠!左宗棠!左宗棠!

同治元年的陕甘回乱之形势凶险异常,短短两年,暴乱民众已经据有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几乎全部地盘,白彦虎几乎要刨了黄帝陵,汉族民众受屠者众,此四地局势,已危在旦夕。

乱局前期,太平天国运动尚未扑灭,还有北方的捻乱,沿海的英法联军,清廷应接不暇,只派出多隆阿一部追缴窜至陕西的太平军,同时扑灭与之呼应的回民起义军,打到1864年初,基本把陕西一地的回民起义军赶到了甘肃,多隆阿在追击过程中头部中弹受伤,两个月后亡故。

随着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骁勇善战的湘军又被派到了新的历史舞台,1866年,左宗棠奉诏进入陕西,镇压回乱,但左宗棠先期只是以打击西捻军为主,1868年,会同李鸿章等部彻底剿灭了西捻军,自此开始直面回族起义军。

左宗棠有剿有抚,对宗教影响力大、离心力强的,坚决剿灭,对投机的部分回族武装采用安抚的方式,大约花了三年时间,肃清了陕西回乱,又花了一年,肃清甘肃,再一年,肃清青海,五年之后,陕甘回乱宣告全部平复。白彦虎率余众逃至新疆。

此时的新疆局势,已成乱麻,从内部的少数民族相争,到引来了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阿古柏身后有英国人的支持,沙俄趁乱又夺了伊犁,白彦虎还窜至新疆浑水摸鱼。

此时的清廷内,李鸿章与左宗棠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策略之争,李鸿章认为清廷财政不足,该集中精力保卫海疆,左宗棠却认为海陆疆一个也不少,新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新疆一丢,则内蒙危急、西藏危急、陕甘危急,俄罗斯人的势力将直接挺进中原腹地周边。李鸿章考虑的也很有道理,哪儿有钱支撑这场战争?即便是强汉盛唐,在中国历史上战力最巅峰的状态,也无法组织起大军彻底征服西域,更不要提有效管理,何况是现在风雨飘摇的大清朝?

没有钱,借也要打赢这场战争!

左宗棠通过胡雪岩帮其向外国资本借款、向华商团体借款,又说服了慈禧动用各省协饷支持,1876年,正式祭旗出兵,抬棺西行,剑指新疆。

在战略上,左宗棠抓住了新疆的核心地域,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速决”的方针,直取中路,切断各路人马的联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要打就打个雷霆出击、速战速决。

发兵当年,左宗棠便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荡平了北路,切断了南疆阿古柏政权的外界联系之路,次年,发兵南疆,逼的阿古柏服毒自杀,其子和白彦虎逃亡俄国。除了伊犁地区,荡平所有新疆叛乱。

吃进嘴里,你也得给我吐出来!

沙俄一直是大清苦主,在咄咄逼人的俄国人面前,清廷一共被其直接吞掉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说起吃相,没有人比俄国人更难看。

但这一次,左宗棠的目标却是:

吃进嘴里,也得把它吐出来。

出于对土地的天然渴望,俄国人当然不肯吐出到口的肥肉,但这次它们面对的对手,是左宗棠。

左宗棠抓住了三个机会。

一、1877-1878年,俄国与土耳其进行了历史上第十次争霸战,沙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赢了这场战争,但国库空虚,短期内无力再行发动新的大规模战争,这算是土耳其对左宗棠的一记长传助攻。

二、沙俄有言在先,被左宗棠抓住了把柄,当年沙俄侵占伊犁地区时,给出的借口是新疆内乱,保障侨民的利益,并没提出领土主张,现在在左宗棠的出手下,新疆内乱已经肃清,沙俄失去了驻兵口实。

三、实力,还是实力。左宗棠的湘军只要在新疆驻扎一天,就对沙俄所在的伊犁施加一天压力,这压力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不撤兵,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打,要打起来,沙俄并无胜算。

清廷起初派往沙俄谈判的是崇厚,他在沙俄的威逼之下,签订了卖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将伊犁大部分地区拱手相让,左宗棠施加压力,促使清廷将其免职治罪,清廷走马换将,改派曾纪泽出使俄国,另议条约。与此同时,左宗棠也厉兵秣马,向伊犁方向挺进,两条战线上共同努力,最终迫使俄方与中方签订了新的条约,将伊犁大部收回中国。

左宗棠遥知新约已签,知晓了其条文内容,虽则表面上认可了曾纪泽的努力,背后却在跟手下通信时还念叨:“此结局言之腐心!”太糟心了!原本应该争取更多权益的!

中法战争后,左宗棠又再度请命,想统军一战,清廷念其年老,部分答应了他的主张,但没有批准左宗棠亲往前线,马尾海战后,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派军队东渡台湾,支持作战。

中法战争的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当左宗棠知道李鸿章与法国人签订合约的内容后,长叹道:“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儿!”


历来现实


现代史不好说,因为可能说不好。所以只能说近代史,这样就可以把左宗棠算进来了。虽然跟曾国藩李鸿章同一时代,虽然有“曾左”并称,但是左宗棠的贡献,还真不是曾李二人可以比拟的,无论是战功还是人品,左公都要远胜曾剃头和李二裱糊匠——当然,这两个人也有其过人之处,在当时也是杰出人才。

当年阿古柏在西北叛乱,成立了所谓的“洪福汗国”,并且得到了英国和沙俄的承认。左宗棠誓师出征:欲收伊犁,必先克复乌鲁木齐,我武惟扬,疆土尺寸不可让人!

1876年8月,平叛战斗打响,当月12日,左宗棠手下的湘军首战围攻古牧地。已经完成合围的左宗棠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不急不慌地建起了炮台,用克虏伯后堂开花炮一通猛轰,然后湘军一拥而入,用伤亡五百零八人的代价,全歼了守敌六千多人。

眼看阿古柏行将灭亡,英国站出来搅局:让阿古柏的残余力量占据南疆西部,向大清“朝贡”,请左宗棠“高抬贵手”罢兵休战——他们实际是想建个“缓冲区”,实际也是给中国留下个隐患。面对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左宗棠义正言辞怼了回去:“此地汉代已隶属中华,固我国土 我军一定要尽复旧疆,岂容他人饶舌?!”

《清史稿》记载:“(左宗棠)尝出巡吴淞,过上海,西人为建龙旗,声炮,迎导之维谨。”而实际情况是左宗棠巡视上海的时候带着几百个亲兵,但是被租借工部局(列强在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拦住了:“你们带着武器呢,要过关必须办照会。”左宗棠大怒:“上海本来就是我们的地盘,不过是借给你们暂住,我中国军人行走在中国土地上,还要什么鸟照会?所有人枪上膛、刀出鞘,看哪个龟孙敢阻拦?”正像《官场现形记》里说的那样,“洋人是越扶越醉”,你硬他就软,看着左宗棠杀气腾腾地开了过来,他们马上打扫街道,升起黄龙旗,鸣炮十三响迎接。此后左宗棠再到上海巡视,英、美、德、俄、奥的公使都恭恭敬敬地前去迎接拜谒。

重病在身的左宗棠预料到倭寇即将大举进犯,在家里连上两道奏折,要求设立海防大臣,并在遗言中强调:“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西域初安,东洋思逞”,意思是小鬼子正谋划着要大举进犯,千万要多加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