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美妙低音大提琴(《新音响》原创)

超美妙低音大提琴(《新音响》原创)

不管是音乐爱好者还是音响发烧友,一定都听过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宗师卡萨尔斯年轻时买到一把新琴后搜遍城中乐谱店,希望找到可供大提琴演奏的曲谱,竟然在一铺子的箱底觅得巴赫不为人知的稀世珍品。共6套36首曲目,包括六种风格各异的舞曲:序奏、阿勒曼德舞曲、库朗舞曲、萨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吉格舞曲,都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舞曲样式,它被誉为是大提琴界的圣经,是演奏家技术与修养的试金石。

几乎每一位著名的大提琴家都会挑战此曲,当然卡萨尔斯的唱片被视为经典,此外包括被称为“法国四骑士”的富尼埃、托特利耶、詹德隆、纳瓦拉,此外还有史塔克、罗斯特洛波维奇、马友友、贝斯马等多位音乐家都曾灌录全曲唱片。本文不是要介绍哪位大师,而是台湾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低音大提琴首席傅永和所改编的版本,以低音大提琴来演奏。改编参考了巴赫自己为鲁特琴的改编,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乐曲移植工作,2012年出版后被认为既有技术上的难度挑战,又不失通俗悦耳。

出生于台湾宜兰县礁溪的傅永和,回到他曾就读的礁溪小学礼堂进行录音,原始构思中并未想到把它当成发烧片,没想到自然的空间残响,低音大提琴低沉柔和兼具极美妙的泛音,高音部分音色纤弱动人,强奏时又如雷鸣涛声轰隆作响,全部符合发烧友的胃口。低音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高约2-2.2米,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19世纪后,它逐渐从纯低音乐器中解脱出来,但为了让旋律线条清楚,往往要附加管乐来重复其音符,所以经常有机会和长号、大号、巴松管等乐器演奏同一段旋律。

所谓无伴奏,就是一个人负责演奏,正因如此更有机会清晰听到傅永和挑战技巧的极限。低音大提琴演奏要求人琴合一,傅永和使用的是“法国弓”的持弓方式,困难的换把快速而精准,快速连弓(在一弓中演奏不同音高)时圆润流畅。作为演奏家来说,傅永和并非世界级大师,间中偶而也出现令人紧张的片段,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发烧友注意的是音响效果,家里有低音炮的把它打开,没有的也尽量用大口径单元音箱,才能充分享受低音大提琴那按摩式的声波回荡,一口气听完后只能以“美妙”来赞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