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粵港澳、滬蘇、川渝這四個地區的人口都是1.1億左右,誰的實力最強?

和語濤聲


京津冀粵港澳滬蘇川渝這四個地區,分別對應我國的四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基本上也就是比較這四個城市群誰的實力更為強勁?



我認為這四個城市群當中最強的是處在我國華東地區的長三角城市群。

經濟規模

長三角城市群包括江浙滬皖26座城市,經濟總量約15萬億人民幣,經濟規模超過包括港澳的珠三角,超過經濟京津冀,超過川渝地區,雄霸魚我國各城市群第一位。人口規模達到1.5億,超過京津冀的1.1億,川渝的1億,珠三角的6800萬,也是全國第一。


交通條件

內河航運方面,長三角坐擁錢塘江,京杭大運河,長江,淮河以及太湖,巢湖,高郵湖等眾多河流湖泊,內河航運實力居全國第一,其中蘇州是全國第一大內河港,另外還有安慶南京上海等眾多內河港口。海上航運方面,寧波舟山港,上海港是位居全球前三的港口,吞吐量驚人,另外還有南通,台州等港口。航空方面,長三角地區有多個航空樞紐港上海,杭州,南京。陸路交通方面,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公路密度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另外,有眾多國家級鐵路幹線京滬鐵路,沿海鐵路通道,滬漢蓉鐵路,滬昆鐵路等。


人才力量

上海和南京教育實力僅次於北京位列全國二三位,有眾多實力強勁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眾多實力院校,高校實力並不遜於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以香港和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改革開放最早,經濟活力最大的地區,具有現代性和高工資的特點,這對於全國各地的人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是全國的人才在長三角彙集。另外隨著全球經濟中心的東移和中國經濟的崛起,全球的部分人才開始在中國以長三角為主的地區活躍。



城市地位

長三角城市群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經濟總量超過萬億人民幣的經濟強市。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三個省會城市合肥,南京,杭州。包括三個副省級城市南京,杭州,寧波。包括有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上海。


鏘鏘三人行


這四個城市群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屬於我國的老牌城市群,川渝是新興城市群。如果比較綜合經濟實力,應該是滬蘇領先。

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核心城市中,實力較強的城市有北京和天津,其次為唐山和石家莊。2017年,這四座城市經濟總量是60200億元。

粵港澳城市群中,包括廣東省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核心城市中經濟總量香港最高,深圳次之,廣州在次之,佛山和東莞有次之,這幾座城市經濟總量合計84000億元左右。

長三角城市群中,核心城市包括上海、蘇州、南京、杭州、無錫、寧波,其中前5座城市GDP都超過1萬億,寧波9500億,核心城市GDP總量合計91700億元左右。

川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成都和重慶,GDP合計33300億元左右。

通過簡單的對比,以上四個城市中,長三角實力顯著,但領先粵港澳的幅度不大。隨著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力度,粵港澳極有可能超越長三角成為我國第一大城市群。


我是紅谷新視界,如有指教,請留言。


紅谷新視界


這四個地方雖然人口接近,但說到實力,個人覺得還是粵港澳強些,主要體現在:

一、城市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上升至國家戰略,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一灣區,這也說明粵港澳具備了相當的實力才敢提出這個戰略,這個定位其它地區沒法比,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我國經濟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總量是一個地區實力最直接的體現,目前粵港澳的經濟總量高於京津冀、蘇滬和川渝,得益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廣東經濟的含金量一直位居全國三甲位置,也是廣東率先轉型成功的關鍵。

二、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地區實力的重要指標,粵港澳城市中,深圳和香港都是極具創新的城市,引領國家創新層面的發展,廣州和深圳東莞打造創新走廊,如果成功,四市聯動將產生巨大的聚集產業群。雖然北京、上海的創新也毫不遜色,但都是一市獨大。廣東2017年的創新能力居全國首位,為了縮小與北上深的創新差距,廣州重點佈局IAB產業,各大創新巨頭也紛紛落戶廣州。2017年廣東在科創的投入超過2300億元,國家高新企業超3.3萬家,重大科技專項立現164個,專利申請量達18.26萬件,專利授權量33.26萬件,引進領軍人物36名。2017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前10企業4個來自廣東。加上香港和澳門,實力更加強大。


三、金融實力

金融產業是一個地區實力的重要體現,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同樣如此。粵港澳擁有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深交所所在地深圳是全國金融中心城市,廣州也一直是華南金融中心,珠江新城是國家三大中央商務區,三個城市的金融實力遠在其它地區之上。四、融合度高

雖然廣東和港澳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但地理位置十分近,特別是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即將開通,粵港澳融合度和互聯互通將進一步加強,珠三角是我國產業鏈最完善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香港的資金、珠三角的產業鏈相互相成,能夠更好的進行產業轉移。廣東的包容和實幹精神也是其能長期繁榮的法寶。

五、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當下比較熱門的一個詞彙,很多地方都提出數字強省強市的概念,主要是大數據的發展,未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數字化。而目前廣東的數字經濟遠遠拋離其它省市,是排第二的北京2倍以上。

粵港澳最大的優勢就是融合度高和人口低齡化,活力十足。北京、上海、江蘇等地人口相對老齡化,這些在日後會削弱其實力,因為產出的GDP將會越來越多的被老齡化抵消,大家覺得呢?

【原創作品,感謝閱讀,喜歡點關注,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和評論,謝謝🙏】

香港廣州


麼爺的舅舅


這四個地區代表中國四個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大珠江三角洲地區、長三角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

經濟總量



從上面表格可以看出,2017年京津冀地區GDP總量82595億元;粵港澳地區GDP116259億元(其中香港23049億,澳門3310億);滬蘇地區GDP116033億元;川渝地GDP56480億元。粵港澳經濟實力略高於滬蘇,但是澳門經濟近年來負增長,香港經濟增長乏力,未來不好說。

城市地位

京津冀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

粵港澳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深圳經濟特區,廣州也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

滬蘇地區包括上海一個直轄市和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江蘇省

川渝地區包括重慶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成都

政治地位京津冀,經濟地位粵港澳



所謂實力不單純指GDP,還包括交通、教育、醫療、國際化程度等多方面的指標,綜合分析粵港澳地區實力最強

以上。

等到飄雪時節,有態度的財經自媒體


等到飄雪時節


分別代表著中國四個經濟區域:環渤海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川渝城市群。這四個城市群是中國的核心經濟區域,有著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功能。

環渤海城市群是我國政治中心、外交中心,是以北京、天津、河北為核心,輻射華北整個地區。在2017年國家決定建立雄安新區,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有著的深遠歷史意義。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南大門”,以廣州和深圳為核心。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還是我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其深圳科技創新能力連上海也比不了。珠三角是帶動華南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城市群,因此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設想。這將是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地區經濟發展的偉大戰略。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區域,以上海為龍頭,以南京和杭州為左右兩翼發展。


川渝城市群是以成都、重慶為核心,是我國大西南最大的城市群。是我國實行西部大開發最大成果,是提出“共同富裕”的具體表現。


這四個城市群都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成果,都肩負著我國偉大復興夢的責任。


關注小知天下事


愚見如下:

這四個地區中京津冀實力最強,隨後依次是川渝、江浙滬、粵港澳。



(1)京津冀:是中心所在地,是門面,精英聚集,其綜合實力必須最強。



(2)川渝:是特殊時期的備用中心,處於中部,資源豐富,有山有水有人家,有飯吃(天府之國),道路交通易控制,易守難攻,可持續發展強。



(3)江浙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浙滬歷來是富庶之地,人民勤勞,頭腦靈活,商業發達。



(4)粵港澳:海外經濟,受外部因素影響巨大,靠天吃飯,信關二哥,可持續發展差。


您好廣州


就提問的四個城市群,若論誰實力最強,應該是粵港澳。


香港與澳門雖然早已迴歸,但作為特別行政區,一些資料談到珠三角時,常常不包括港澳地區。隨著大灣區概念的提出,三地合作會更緊密。



從製造、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來比較,東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有著發達的製造業,深圳在科技創新及應用方面,強過國內很多擁有知名大學的城市,香港的金融等服務業在全球也是領先的,加上廣州、深圳也在提升,所以粵港澳相對京津冀、滬蘇、成渝等城市群,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whitedeer


目前粵港澳經濟實力最強,在國際上也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代表,在國際上影響力也最大的中國經濟區……但是長三角地區也逐漸迎頭趕上,而且長三角地區江浙滬各地經濟發展都比較均衡,但粵港澳以外的粵東,粵西,粵北,廣西等地與之差距較大,粵港澳要繼續發展,成為世界級灣區周邊地區不可不重視……京津冀地區必須以北京為中心的帶動環京津地區發展,北京,天津,雄安形成三角形經濟帶,還要與兩頭的遼寧半島,山東半島融入結合,深入創建真正的環渤海經濟灣……粵港澳,長三角,環渤海都具備也早晚會成為世界級的經濟區……內陸地區的經濟區很多,但規模發展與沿海三大區差距還很大,其中川渝地區,長江中游地區,中原地區等比較耀眼,目前來看川渝地區最接近也最具備經濟第四級的實力,但長江中游地區也不可小覷,希望內陸地區多點開花……因此目前來看粵港澳實力最強,長三角第二,但也是粵港澳最大的競爭對手,京津冀第三,以首都為優勢大力發展環渤海地區未來是相當強勢的,川渝地區第四,上億人的消費勞動力基礎,輻射西南大部地區的城市群,未來也不可限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