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还记着前段时间数码圈很火的一篇文章,来自腾讯深网的《中国手机往事》的最后一段话。“纯讲手机的故事,可能真的快到曲终人散的时候了”,面对手机行业的饱和,各大厂商都在找寻着下、一个智能硬件的增长点。

其实对于国内厂商来说,他们也并没有放弃过探索,只是市场趋势会把他们的目光聚焦在同一个领域上,比如也许会变成未来所有人都刚需的智能可穿戴?也许成为未来智慧家庭中枢的路由?但似乎这些领域都没达到他们所想要的市场增长效果,但是从去年起,已经有很多厂商盯上了“智能音箱”这一领域,并且似乎这似乎已经确定是一条可以走通的路。

因为亚马逊。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亚马逊曾信心满满的发布了 Fire Phone

如果 4 年前有人告诉贝索斯,亚马逊做的 Fire Phone 就是一坨屎,而 Echo 才会成为他们之后推出最受热捧的智能硬件,可能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也正是因为抢先其他厂商太久就进入这个市场,Echo 已经在这个市场上稳稳的做了好几年的老大哥,按照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的截至 2018 年第一季度的研究报告显示,后有大量追兵的 Echo 依然在整个智能音箱市场上拥有 43.6% 的占有率,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悄然上线的 amazon echo

和 Fire Phone 同样由 Lab126 研发的 Echo,在发布时却并没有享受到相同级别的待遇,甚至连一场发布会都没有,却成为了贝索斯的惊喜。2014 年 11 月 6 日,亚马逊官网悄然上线了这款智能音箱,可在这之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Echo 就成为了一款现象级的产品。据消费者智能研究机构 CIRP 的报告显示,15 年 Echo 年度出货 250 万台,2016 年激增到 520 万台,而在 2017 年一年的销量就超过了千万台。可以看到这个市场呈现了很明显的爆发式上涨势头,连续三年市场增长率都达到了一倍左右,很明显已经成为了继智能手机市场后第二个消费电子领域的增长点。

而当时的国内市场的各位巨头们似乎还是慢了一拍,并没有意识到智能音箱布局的重要性。从 2015 年 1 月份小米 Note 发布会上雷军的发言可见一斑:“小米只专注于三种产品:手机、电视、路由器。”当年的路由仍然被小米当做是未来智能家居领域的中枢。

当然,其实贝索斯自己也没想到,毕竟 Echo 开始发布的目的,更多是以希望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打通亚马逊主营的购物场景(音乐和购物),附赠的功能才是控制少部分智能家庭产品(最初只是智能灯泡)。没想到这个附赠功能反而令很多早期用户感到兴奋,他们不由得会产生是否这款产品未来可以控制更多家居产品的想法。亚马逊抓住了这个机遇,在 2015 年晚些时候推出了 Echo 语音助手 Alexa 的技能工具包,第三方开发人员也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为 Alexa 开发应用,使 Echo 的生态得到了不断的扩大,目前可以控制的智能家庭产品也越来越多了。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为了进一步抢占这个市场,Echo 还在 2016 年上半年发布了一款只内置了极小扬声器的迷你 Echo——Echo Dot,这款产品在功能上基本与 Echo 相同,对于某些对扬声器音质有要求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蓝牙或音频输出接口与其他音质效果更好的音箱相连接已获得和 Echo 相同的功能,更夸张的是,Echo Dot 的起售价只要 89.99 美元,不到 Echo 售价的一半。在 Echo 已经大获成功的情况下通过另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继续攻占市场,得到了爆发性的销售业绩与市场好评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智能音箱成为未来智慧家庭中枢的态势已经相当明朗,亚马逊错过了智能手机,但也通过一次偶然抓住了未来的机遇。

Echo 的爆炸性市场增长,很明显已经验证了这个市场在逻辑上是走得通的,巨头们当然不能只让亚马逊分得这杯羹。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所以,在 2015 年亚马逊验证市场后,2016 年谷歌就马上跟进,首先在当年的 I/O 大会上正式公布,产品名为 Google Home 的智能音箱将是一款基于智能助手 Google Assistant 的智能家居硬件。从产品名称和定义上来看,Google Home 推出就是为了成为家庭场景下的人工智能管家,而在会前刚刚结束的一场焦点围棋之战——“谷歌人工智能阿法狗 VS 李世石”,也证明了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建树。所以未来家庭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早已被谷歌认定为了下一个核心战略爆发点。

不过虽然这样说,从硬件上就能看出 Google Home 的第一代产品可能只是仓促应战,虽然有更多个性化外壳可定制,但这款产品只采用了 2 麦克风阵列,相较于 Echo 的 6+1 麦克风阵列来说,在语音识别率上位于下风。但是谷歌另辟蹊径找准价格战入手,凭借着 Google Home 上市仅为 129 美元售价,比 Echo 的 199 美元售价要便宜得多,再加上谷歌在智能手机上的积累来的硬件优势,所以 Google Home 自发布之后卖的还算不错,另外谷歌也在 17 年 10 月份进一步的推出了售价仅为 49 美元的 Home mini 以抢占 Echo Dot 的市场,甚至使他们在 2018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反超 Echo,达到了 36.2% 的出货量,与之对比 Echo 的全球出货量占比 27.7% 排名第二位,不知道是否 Echo 今年还有大招应对。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与亚马逊、谷歌两家已经展开的龙争虎斗氛围不同的是,一向在推出全新智能硬件问题上保持稳健步伐的苹果,在 2017 年6 月份公布的 HomePod 一直到 2018 年 2 月份才正式上市,349 美元的售价也比另外两家贵得多。可这也正是苹果一贯的作风。而苹果对 HomePod 的定位似乎也与两家不同,本身推出就是为了给智能音箱也带来极致的音频体验,未来还会支持两只 HomePod 联动的立体声效果与 AirPlay 2 功能。

由于 HomePod 内置的语音助手 Siri 早已在 iPhone 上验证多年,拥有了相当强大的语音助手能力,再搭配苹果产品一贯的优良质量与众多拥护者,所以 HomePod 上市短短几个月时间,也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份额。

但是苹果本身的生态就是封闭的,它不会像谷歌、亚马逊那样开放 Siri 太多权限给到第三方,所以 HomePod 内置的 Siri 功能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虽然这可以保证 HomePod 内置的第三方应用的质量,但同样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选购需求。这与手机不同,毕竟当年封闭的 iOS 是靠着早于安卓太久的完整生态所以才取得了如此不俗的业绩,而 HomePod 相较于其他两家的智能音箱生态则又太晚了。

在“精致”与“走量”的选择中,苹果再次选择了前者。但其实我们很难现在就判断这样做是对是错,毕竟 iPhone 和 Mac 的成功也验证这个选择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品牌来说也许就是对的。答案可能还是要交给时间来证明了。

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所以即使国外智能音箱市场的从 16 年起就竞争激烈,但这场战役的硝烟也并没有烧到国内,另一方面,也许是国内各大厂商在智能手机上的交锋才刚刚升级,所以智能音箱领域在国内市场当时还属于沉静状态。

不过,国内也不是没有先行者,只不过他们没有 Echo 那么好运罢了。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打算和亚马逊走相同智能音箱布局方式的京东,早在 2015 年中就联手科大讯飞推出了一款叮咚智能音箱,除了智能语音“叮咚叮咚”唤醒实现一些功能外,同样可以实现联动“京东微联”中的智能产品,但最终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多少波澜。

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一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当时的智能音箱市场还没得到任何教育,另外可能是因为京东与讯飞两家都没在智能硬件方向有过多的布局,所以直接进入这个行业还是碰到了一些产品定位定价与营销方向的错误,还有则是京东所打造的“京东微联”大多数还是一些传统厂商的大家电,并没有着手于如开关、灯泡、空调伴侣这种可以方便的将传统家电转化为智能家电的小电器的渠道建设上,用户即使购买了这款智能音箱也很难实现智能家居间的联动。京东叮咚 A1 售价 798 元,并不便宜,没有出彩的功能,也没有多少可联动的设备,卖的不算太好自然也可以解释了。

无独有偶,除了京东之外,在巨头中同样不熟悉硬件业务,但也是因为对这个领域的看重而进军的厂商,百度也算一家。2017 年 2 月,百度斥资 9000 万美元收购了 90 后创始人吕聘所创立的智能硬件厂商渡鸦科技,希望渡鸦团队可以推出一款跨时代的智能音响产品,从而为百度搭建人工智能生态的路线提供帮助。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所以 2017 年底,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渡鸦推出了 raven-H,售价 1699 元,与市面上所有产品都不同,这款极具设计感的产品似乎从外观上并不能让消费者和音箱产生联想,而渡鸦直接将它定位为将科技和艺术融合的全新高端智能音箱和家庭大脑,另外,在产品功能上如最顶端的 Touch 模块也极具创新意味。但可惜之处在于,渡鸦 raven-H 的定位并没有能让消费市场买单,而高昂售价的智能音箱似乎也不能为百度的人工智能生态顺利铺路。最近的消息是,百度内部的渡鸦团队改名为 Raven Studio,也仅有十余人还在负责,而渡鸦科技的创始人吕聘已于 18 年 6 月黯然离开百度。

不过也有比较成功的先行者,一家当年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若琪(Rokid) 也早早的踏入了智能音箱的领域,也许是自知当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都不够成熟,所以他们走的步伐则看起来稳健一些。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若琪在 15 年推出的首款智能音箱 Rokid ALIEN,至今看起来仍感觉是一款完全的“炫技”之作,5280 元的零售价,比渡鸦甚至还要贵上几倍,这售价明摆着就是非一般用户愿意为智能音箱这种刚出现的新品类产品而付出的投入,所以若琪显然并不打算以第一款产品就马上抢占市场,这也是他们能静下心来做产品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产品功能上,说这款 Rokid ALIEN 来自未来一点都不过分,已有 3 年“悠久”历史的 Rokid ALIEN 至今可能都仍是市面上堆料最强悍的一台智能音箱。比如唤醒词"若琪",是市面上唯一一家双音节唤醒词,更符合国人习惯。而智能家电控制方面,若琪采用的思路非打造自家智能硬件方案生态链,而是选择合作接入的方式,这也使若琪音箱可以控制市面上大量的智能家居产品,如 Philips、LifeSmart、Broadlink、Orvibo、米家等品牌的智能电器都可以通过若琪进行控制,这也增加了这款智能音箱的实用性和可玩性。再加上机身配置的 1300 万像素摄像头、高清曲面投屏这种炫技的功能,没有一个人看到了这款产品还能不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通过智能语音遥控器 Rokid Mini 即可直接控制 Sonos 设备

若琪在今年再次融资 1 亿美元之后,在 AWE 2018 上正式公布了全屋智能语音高端定制 IoT 解决方案,并与全球知名音响品牌 Sonos 合作了一套可全屋布控和语音交互完美融合的背景音乐解决方案,另外,在 5 月份喜马拉雅公司推出的面向儿童群体的智能音箱“晓雅Mini”正是用的若琪家的芯片方案。所以除了做面向 C 端的产品之外,若琪还可以为其他有相关需求的公司提供整套方案服务。

To B 或者 To C,若琪都有对应的解决方式。除了 ALIEN,若琪也推出了比如 PEBBLE、Me 等售价更亲民的产品推出,虽然在市场声量上若琪还和那些自带流量的品牌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就技术能力来说绝对是市场上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说到没有硬件公司文化的公司,阿里巴巴应该也能算是其中一家,毕竟在 2016 年初的物联网生态峰会上,CEO 张勇还说过阿里巴巴只会建生态而不做硬件,所以也很难想象得到,在智能音箱领域阿里会投入如此之大的决心。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一是不挣钱,只冲量,做市场覆盖的决心。2017 年 7 月 5 日,天猫精灵 X1 发布,内置阿里第一代中文人机交流系统 AliGenie,支持语音购物、充值外卖等阿里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场景应用,而售价是 499 元。消费者觉得价格还是太高?没关系,我阿里又有流量又舍得投入,双十一购物节全部超级会员都送一张 400 元天猫精灵优惠券,99 元的全能智能音箱还有什么理由不买?佩服,这种玩法也只有双十一的阿里能做到,双十一的几个小时时间内,天猫精灵就卖掉了超过 100 万台。

二是快速进行产品优化的决心。有了过百万的用户群,天猫精灵可以更好的获知用户需求以优化产品。据媒体内容资料,天猫精灵的用户大概每天会唤醒天猫精灵 60 次,而最频繁使用的功能第一个是定闹钟查天气、备忘;第二是收听功能,包括音乐、音频,新闻等;第三个是百科知识;第四个是智能家居。天猫精灵也从 7 月份发布时的 30 多个技能增加到了到双十一过后约 98 个技能,这次阿里巴巴在天猫精灵的研发上,也是下定了坚定的决心。

另外,在对智能音箱体验影响明显的物联生态环境方向,天猫精灵同样在持续发力,阿里方面更是表示在公布百万销售成绩后,有上百家厂商前来和天猫精灵沟通合作,做好了用户覆盖后,功能会自然而然的愈加完善。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阿里还打算更进一步,在 2018 年 5 月份,阿里又举办了一场《炫 AI 生活》主题发布会,除了再次推出仅售 89 元促销低价的方糖音箱之外,其实更值得注意的是天猫魔盒 4 这款产品,它融合了智能机顶盒与音箱为一体,可以抛弃传统电视机遥控器直接使用。毕竟目前在智能电视上遥控器上绑定的语音按键操作逻辑上与传统的按键操控并没有太多简化逻辑,天猫在进一步加强语音在智能家居场景下的应用,明显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硬件领域,小米的产品本身就是流量的代言词,而且 IoT 方面,小米已趋于完善的米家生态链也早就做好了自己的布局,所以当风口到来之际,小米推出自家的智能音箱当然是顺理成章。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同样顺理成章的还有价格,小米只会做价格屠夫,因为小米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款 AI 音响推出后会有如此之大的市场需求量,所以 299 元的几乎成本价售卖,着实使产线吃了不少苦头。甚至小米直到 17 年底就以为可以实现智能音箱的现货供应,没想到旺盛的市场需求量使现货供应这个目标一直拖到了接近 2018 年年中的时候才搞定。

究其原因,价格优势暂不提,另外由于自身生态布局方面,小米官方曾称目前已有 6000 万台智能家具设备在运行了,用户在此之前可以直接通过手机 APP 对自加 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管理,所以小米 AI 音箱在控制自家生态链众多设备上本身就具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本身已在使用小米智能家具设备的用户很愿意再花为数不多的钱体验下语音操控智能家居产品的乐趣。

后手机时代,由智能音箱来接力?

但就和小米 AI 音箱本身都没有判断清楚市场需求量一样,他们也仍然还不能判断智能音箱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小米 AI 音箱并没有添加像天猫、亚马逊尝试的购物方向。或许,小米推出了智能音箱也并非认同这个品类,反而认为音箱内置的人工智能助手“小爱同学”才真的是未来智慧家庭中枢,所以在 AI 音箱发布之后,小米在之后发布的品类如智能电视、手机中都增加了小爱同学的身影。不论智能音箱这一品类未来是否会一直存在,小米的小爱同学交互方式肯定会有更多的展现形式出现。

根据 Strategy Analytic 发布的 2018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世界前五位中,除了上文提到的亚马逊、谷歌和苹果三家,阿里巴巴与小米也分列三、五位,天猫精灵的季度出货量为 70 万台,而小米为 20 万台。这还是小米在前几个月没有解决产能压力的情况下获得的成绩。虽然小米似乎在整体销售业绩上还与天猫精灵代表的阿里还差了不少,但整体的趋势是向上走的。

似乎竞争会随之而来,但目前的态势两家都还比较平静,小米方面曾表示阿里的天猫精灵会花更多的精力在音箱购物这块,如果探索成功后小米也会考虑接入,而阿里方面则说过小米冲击的是同类产品,阿里会冲击整个产业链。看似两家国内巨头还是比较和平的状态,不过看一眼国外的谷歌和亚马逊,不禁想反问一句,未来呢?

真的是像从雷军口中说出的那句俗语“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在 Echo 发布后的第三年才真正成为了风口,但也许真的能承担的起后手机时代的智能硬件与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