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非遺——廣南壯族銀飾製作技藝的演變你知多少

銀,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在人們的身邊隨處可見,銀手鐲、銀項鍊、銀項圈、銀耳環等,數不勝數。而生活在文山的你,對自己家鄉的銀飾文化發展又瞭解多少呢?對銀飾品打造工藝又瞭解多少?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文山壯族銀飾品打造工藝發展進程吧。

文山非遺——廣南壯族銀飾製作技藝的演變你知多少

文山是個多民族的聚居地,而少數民族對銀飾品又有著一種獨特的鐘愛。壯族銀器工藝源源流長,相關資料記載在唐宋年間,先進的生產技術由江西、廣西逐漸傳入廣南,並逐步適應當地的文化需求、生產需求,壯族銀飾打造工藝也隨之應運而生。

文山非遺——廣南壯族銀飾製作技藝的演變你知多少

20世紀30年代末期,廣南壯族銀器加工業已有較大發展,縣城有10餘戶專門從事此業,但其形式均為個體生產。當時,有的匠人技術高超,產品精良。多數生產少數民族飾品,尤以銀包竹子水煙筒最受人們讚賞,大都被作為饋贈品。建國前夕,因物價上漲,人民生活艱難,銀飾生產經營也隨之沒落。

文山非遺——廣南壯族銀飾製作技藝的演變你知多少

建國後,合作化期間,廣南縣五金廠專設銀器生產車間,吸收匠人進行生產,但是技藝有限只能滿足當地少數民族一般需求。1981年,陸文賢老藝人大膽創新改革,使產品更具民族特色,製作工藝更加成熟,帶動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銀飾製作傳承人。由陸文賢帶領製作的十二屬相項鍊以其獨特逼真的造型在雲南省首屆民族優質產品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其獨具民族特色的銀飾品深受海外人士喜愛,其傳承方式以集體傳承和家庭傳承為主。

文山非遺——廣南壯族銀飾製作技藝的演變你知多少

在長期的加工生產實踐中,壯族銀器工藝人為滿足不同用途、不同消費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共同組建了廣南縣民族銀器工藝廠,加大銀器工藝品研發力度,不斷創新,拓展產品類別,先後研發出各式民族銀器工藝品9個系列1400多個品種,即:

①民族首飾系列;②各類戒指系列;③各種耳環系列;④項鍊系列;⑤餐具系列;⑥各種銀鎖類系列;⑦金飾品系列;⑧銀鼓系列;⑨各種銀畫系列。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及港、澳、臺、北京、昆明等地區,深受顧客的好評。

於2009年8月,文山州《壯族銀器製作技藝》項目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文山非遺——廣南壯族銀飾製作技藝的演變你知多少

文山非遺——廣南壯族銀飾製作技藝的演變你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