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見過的「蛇頭蝶」

一些長期霸佔鱗翅目體型巨頭的么蛾砸

小時候逛花鳥市場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就是賣裝框標本的一條街,在參差不齊的混裝標本中經常可以看到一種通體紅棕色、翅膀有透明大斑、有著蛇頭花紋般前翅的超大型“蝴蝶”置於中心,標籤也多寫為【霸王蝶】等等,時至今日在一些旅遊區仍然可以見到這類具有濃郁改革開放氣息的“旅遊紀念品向”標本……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在我國南方地區的夏秋時節不定時就會在野外或者夜間燈下看到這類巨型鱗翅目昆蟲,然鵝這裡麵包含的眾多種類由於前翅款式皆為【蛇頭型】經常被混為一談….中國分佈的“蛇頭蛾”皆為大蠶蛾科下的物種,包含了三個屬:Samia樗蠶蛾屬,Attacus巨蠶蛾屬和冬青巨蠶蛾屬Archaeoattacus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日本發行的印有烏桕大蠶蛾的郵票

這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當屬烏桕大蠶蛾Attacus atlas(Lineaus, 1758),該屬現生約15種,廣泛分佈於東洋區,而我國僅分佈烏桕大蠶蛾一種,在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較為常見,因為巨大的體型和拉風的配色導致出鏡率極高;綜合翅面積來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鱗翅目昆蟲之一【如果按照翅展計量最大的應為南美洲的強喙夜蛾Thysania agrippina】,成蟲的體積是如此巨大,以至於輕鬆覆蓋成年人的兩個手掌,幼蟲的形態也頗為拉風,寄主主要是烏桕、樟、柳等;值的一提的是這類巨型蛾砸成蟲口器退化不取食,目的僅是繁衍,而支持成蟲活動所需的能量在幼蟲時期就開始積攢…..

@三蝶紀三疊老師前段時間曾經po過烏桕大蠶蛾養成記錄的頭條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移步去觀賞~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烏桕大蠶蛾的幼蟲,感謝蟲飛拍照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烏桕大蠶蛾的成蟲,感謝蟲飛拍照

小時候第一次採集到烏桕大蠶蛾把家裡老人嚇了一跳,說這玩意她們老一輩叫做gu【只知道發音不知道咋寫…】,翅膀上四個透明的大斑是攝魂的,晚上在野外獨自玩耍的小盆友遇到了這貨以後魂兒會被拐跑,回家就變成智障hhhhhhh,頗為有趣的傳說~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交配中的烏桕大蠶蛾,圖源自維基

在西南地區和烏桕大蠶蛾同地分佈的另一個屬,即冬青巨天蠶蛾屬Archaeoattacus由於非常近似前者而常被混淆,事實上該屬成員在早期分類上皆置於Attacus巨天蠶蛾屬下,後面才被單獨提出作為近緣屬(Watson in Packard, 1914);該屬種類不多,目前僅知四種,其中我國境內分佈有兩種:冬青大蠶蛾Archaeoattacus edwardsii(White, 1859)以及馬來冬青大蠶蛾Archaeoattacus malayanus(Kurosowa & Kishida, 1984),後者曾經作為前者的亞種,之後在DNA分子證據和外生殖器的證據支持下提升為獨立種。直的一提的是在國內,真正的冬青大蠶蛾目前僅知分佈於藏東南地區,雲南、廣西等地分佈的“冬青”本質上都是馬來冬青,兩者確實非常的近似,但是細看之下….氣質上還是大不相同~順便介紹下另外兩種國內沒有分佈的該屬成員,一個是輻射冬青大蠶蛾Archaeoattacus staudingeri(Rothschild, 1895),主要分佈於馬來半島、婆羅洲和爪哇,翅型和斑紋都非常的拉風;另一個是2016年發表的新種越南冬青大蠶蛾Archaeoattacus vietnamensis(Nanmann, Rougerie & Wolfgang, 2016),目前僅知分佈於越南中部和南部,極其近似馬來冬青大蠶蛾。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馬來冬青大蠶蛾,圖源自google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真正的冬青大蠶蛾,與筆者手進行了對比,體型不亞於烏桕大蠶蛾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馬來冬青大蠶蛾翅型較冬青大蠶蛾相對圓滑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冬青大蠶蛾的翅型和花紋與馬來冬青大蠶蛾還是有細微區別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主要產自馬來地區的輻射冬青大蠶蛾,圖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主要產自馬來地區的輻射冬青大蠶蛾,圖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越南冬青大蠶蛾外觀形態一覽,和馬來冬青非常像

最後一類就相對常見,在綠化比較好的城市中到了發生期都可見於市區或者夜間誤入民居:Samia 樗蠶蛾屬,這個屬多分佈於東南亞地區,包含了將近20個物種而且種間差異很小,可以看做袖珍版的烏桕大蠶蛾系列~國內從長江以北到南方均廣泛分佈,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王氏樗蠶蛾Samia wangi(Naumann & Peigler 2001),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臺灣皆有分佈,相對同屬的樗蠶蛾

Samia cynthia(Drury, 1773),老王較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翅上的月牙型斑紋比較尖細,整體翅色比較均勻,而後者在國內其實並不多見,翅型和月牙型斑紋相對比較圓潤。另一個比較常規的種類是角斑樗蠶蛾Samia watsoni(Oberthür, 1914),和老王的分佈區域近似,但個頭就要大很多…在野外第一次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發育不良的烏桕大蠶蛾23333333配色也十分近似烏桕~臺灣還分佈有角斑的近似種:臺灣樗蠶蛾Samia formosana(Matsumura, 1931),模樣和角斑沒什麼太大區別~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真正的樗蠶蛾,圖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真正的樗蠶蛾四個翅膀上的斑比較圓潤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王氏樗蠶蛾,相對樗蠶蛾來說斑紋尖細一些,圖源自臺灣產蝶蛾圖鑑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王氏樗蠶蛾的幼蟲,身上具多列小黑斑,圖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臺灣樗蠶蛾,很近似角斑樗蠶蛾,圖源自臺灣產蝶蛾圖鑑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筆者於華東地區採集的角斑樗蠶蛾,咋一看就是小號的烏桕大蠶蛾~

最後說說不太常規的滇藏樗蠶蛾Samia kohlli(Naumann & Peigler, 2001)。此種和老王同年發表,但是在國內的分佈地主要在川滇藏三地,外觀上相比老王,翅面中帶的粉紅色區域邊緣愈發尖銳,前翅頂角弧度也比老王緊縮,看起來就是一種幹練的…高原氣息。而另一種在國內邊緣化分佈的Samia canningi

(Hutton, 1860)尚無中文名,形態感覺介於老王和滇藏之間,還是很難區分啊【氣質分類大法準備】,筆者在雲南南部邊境採到了外觀疑似此種的標本,但沒有進一步進行jj解剖校對,所以先保留意見…值得一提的是樗蠶蛾很多近似種的成蟲差異非常小,但幼蟲的肉突顏色、身體斑紋卻有著顯著的差異。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筆者在雲南省中部採集的滇藏樗蠶蛾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滇藏樗蠶蛾標本圖【就是上圖同一只】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滇藏樗蠶蛾的幼蟲,肉突顏色比較鮮明,圖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筆者於雲南南部採集的疑似 S. canningi的種類,尚待確認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canningi的幼蟲,配色很未來範兒,圖源自SATURNIIDAE World

夏天很快就要到來,大家準備好去野外碰碰這些蛇頭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