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有人会用“什么什么的最高境界”,来描述对某人执着于某事的痴狂境界。假如小编问大家,“追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年轻的一点的朋友可能会说是“虹桥一姐”的境界。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的确,虹桥一姐为了堵明星下飞机与其合照,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最后追别人把自己给追成了一个“网红明星”,还有明星把主动和她合照当做一种荣耀。但是她跟另一位追星族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小编要介绍的这位“追星族”名叫杨丽娟,她的名字在年纪到了如我这等油腻的朋友们心目中可谓如雷贯耳,如果说虹桥一姐追星追求的是“广度”,那么这位杨丽娟追星追的就是“深度”,她曾经疯狂的迷恋一个人,就是人见人爱的华仔。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追星”,应该是一件轻松娱乐地休闲活动,可杨丽娟把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个悲剧。她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老教师、母亲是一位残疾人,一家三口每月就靠父亲六百元微博的退休金生活。杨丽娟自从16岁迷恋上了刘德华,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她的父母为支持她追星的巨额花费,先是用光自家所有的积蓄,然后卖掉了自家的房子,最后是向亲戚借钱,前前后后花了10万元人民币,去了三次香港、一次北京,却没有能够让女儿有能够近距离接触刘德华的机会,要知道,那可是十多年前的十万元。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这些疯狂举动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了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2006年杨父为了了却女儿见刘德华一面的心愿,居然去医院卖肾,次年,在又东挪西借筹措到经费后,一家人再次“出征”香港。而这一次,杨丽娟总算了却心愿,见到了刘德华。于是,她的人生就有了如下图的高光时刻: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小编不知道刘德华当时的所思所想(由于媒体之前有追踪报道,华仔已经知道此事),但从杨丽娟的幸福笑容可以看出,她是发自内心的开心,虽然这种开心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杨丽娟与刘德华第一次相见的次日,杨父居然跳海自杀了!他在自杀前留下遗书,里面罗列了刘德华的种种“不是”,还说希望用自己的死换去女儿再见刘德华一面!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形容的举动,刘德华也无所适从,处于各方面综合考虑,他没有答应这份遗书上的要求,从此之后两人也再未见面。

刘德华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他认为杨丽娟可能有精神上的某种疾患,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救治,另外,媒体也不应该对她过于关注。后来,刘德华私自帮杨丽娟还清了她家欠下的高利贷。

小编也对杨丽娟的事情感到遗憾,但华仔能做到这样,已算是仁至义尽。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就小编看来,精神上有问题的非止杨丽娟一人,在于她们一家三口,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我很难想象一个正常的家庭,父母能放任子女如此去追星,还耗尽家产甚至生命全力去支持。心理学也确实有一种聚集效应,一个人的精神疾患如果太过强大,是可以感染与她朝夕相处最亲近的人,最后造成群体性精神失常。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如今的杨丽娟情况怎么样呢?今年5月,又有人专门去探访了杨丽娟母子,这次传来了可喜的消息。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画面中的杨丽娟,气色红润、表情舒展,再不是之前那个愁思百结的怨妇模样。如今40岁的她虽然依然没有结婚,但却跟以前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完全不同了,她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她在一家大型商场当导购员已经两年,虽然只是临时工,但两千多块钱的月薪已经足够她和她的残疾母亲吃住。如今的她们住在一间廉住房里,她睡卧室,母亲睡客厅。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而事实上,杨丽娟在2015年就幡然醒悟,不再思念刘德华,当时的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镜头,更别说如今精神状态更好的她了。

已经是中年的杨丽娟,摆脱对刘德华的思念,打零工住廉租房

虽然杨丽娟事件是一个悲剧,但是能够见到如今有所改观的样子,对我们大家来说,也算是一种欣慰。

小编认为,从杨丽娟事件,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我国的心理干预领域事业覆盖还不太广,无法对一些具有心理问题的人群提供足够的帮助,不过这种情况正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行心理学建设渐渐好转;第二点就是媒体对事情报道还是需要拿捏分寸,不然就起不到惩恶扬善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对当事人的不良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