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山28載「微縮」應縣木塔

趙玉山28載“微縮”應縣木塔

28載不變初心,心無旁騖,建造微縮應縣木塔。7月12日,記者來到應縣趙玉山家中,採訪了這位醉心木塔的木匠師傅。

今年58歲的趙玉山,出生在應縣義井鄉三門城村一個三代木匠的家庭。9歲那年,他隨父母來到縣城,當看到那巧奪天工、天柱地軸般的釋迦塔時,趙玉山幼小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當時就想著,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再造出大木塔來。”趙玉山說。

15歲那年,趙玉山開始學藝木工,18歲出徒後,他就開始琢磨如何造一座木塔。

趙玉山告訴記者,在當時,擺在他面前最大的“攔路虎”,是連一份簡單的木塔介紹說明都沒有,更別說設計圖紙、結構比例圖了。於是他跑進城裡,自掏腰包買了一張木塔景區門票,進去細細觀察,用心琢磨。一次不行,兩次……到現在他已參觀木塔30多次。

1990年,趙玉山開始建造木塔,可由於不懂得結構比例,忙活了一年就失敗了。第一次受挫,趙玉山並沒有偃旗息鼓,而是總結經驗,發起了第二次衝鋒,但還是老問題,他又一次品嚐到失敗的苦果。

2015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專家送給趙玉山一份木塔結構圖,使他重拾建造木塔的信心。為此,他多方籌措資金,建起了一座高7.5米的彩鋼車間,再一次為夢想奮鬥。

在趙玉山的彩鋼車間,記者看到了目前在建的比例為8:1的新木塔,由於缺少資金,趙玉山是攢一點錢建一點,目前已經建起三層。即便是隻有三層,也是氣勢宏偉,工藝精巧。老趙對記者說:“這次我很好地解決了比例失調的問題,新建的三層可拆可裝,可以說,與原樣的木塔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建造木塔畢竟是一個燒錢的事。幾十年下來,趙玉山為造塔東奔西走,四處籌錢,至今已欠下30萬元的外債,但他卻甘之如飴。“一個人,一輩子,能幹一件自己喜歡乾的事,我認為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罪,都值!”

記者 袁兆輝 通訊員 豐開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