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舌尖上的徽州(58

)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司马狂/文

在我老家歙南,能砌土灶台的泥瓦匠师傅,会颇受乡人的敬重。因为这灶台设计的是否合理,会关乎主人家此后的整体生活。现如今,煤气灶、电磁炉横行,这土灶反倒无人问津了。连带着,煮饭也都用起电饭煲,那土灶烧饭时候才会有的米汤,亦多年不曾喝到过啦。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半人高的灶台,一般分成三口锅,一口锅比一口锅大,中间的那口锅,还连带着有个水锅,用来烧开水。我们家人少,只要不是有客人登门,都是在最小的那口锅先炒菜,再烧饭。小时候买来的米,需要先挑一挑,里面时不时会残存有些谷壳或者是小石子之类的,如今的米干干净净倒也不再需要这环节。挑过之后,用水淘米,滤上两遍以后,米入锅内。我到现在都记得,父亲曾经教过我,米下锅之后,加的水,只要没过手掌就足矣。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我烧饭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舀出多余的米汤,也没有锅巴。而土灶烧饭有别于电饭煲的地方,恰恰就在于这米汤和锅巴(锅巴下次单独开篇文章聊)。待到锅中的煮饭的水咕嘟咕嘟开了之后,用一个铜瓢,轻轻压下去,米汤顺势就淌入铜瓢中来。再将铜瓢中的米汤盛入其他器皿,稍微冷却过后,便是极好的饮品。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米汤色泽乳白,应当是汲取了稻米精华所致吧。隐约记得,刚出生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缘故不能吃母乳,于是爷爷便让我喝米汤,不过这也是后来听堂兄他们所言,具体如何,我也是毫无记忆的。另外我似乎记得,我曾经在米汤中加入白糖,以增强它的甜度,只是这方法,我自己有些怀疑究竟是几岁时候做的尝试呢?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有时候,生活在歙县的人反而在苦苦寻觅歙县的踪迹。只因为近些年来,歙县也加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大军。不知道有多久,我们不曾再看到傍晚时节,家家户户的烟囱飘出的袅袅炊烟。不知道有多久,我们不曾再喝过土灶烧饭时候才会有的那一碗米汤。幸好,在距离县城不远处,有一家名叫“一亩山庄”的农庄,还在坚持用土灶烧饭,今天的图片和视频就是山庄主人提供的。

舌尖上的徽州(58)那一碗只有土灶烧饭才会有的米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