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產品加工行業發展態勢

一、行業發展概況

蜂產品加工行業屬農副產品加工業,為國家鼓勵行業。蜂產品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營養食品,自古以來一直作為養生祛病、健體強身的上品被推崇。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蜂產品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青睞。我國是世界上的養蜂大國,蜂群數量、蜂蜜產量、養蜂從業人員和蜂蜜出口四個指標均居世界前列。

蜂業被譽為“農業之翼”,蜜蜂授粉帶來的生態效益要比蜂產品本身的效益多百倍,蜜蜂為農作物傳花授粉、增產增收,卻不與之爭水爭肥;蜜蜂可有效防止草場老化,卻不與之爭光爭地,對可利用的藥用價值植物和珍稀植物物種有人工無法替代優勢作用,所以說養蜂業是促進農牧業和諧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世界範圍的經驗表明,大力發展蜜蜂養殖業是農業增收的有力途經。

蜂產品加工行業發展態勢

蜂產品的生產加工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 3000 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現“蜜”字。東漢後期(公元 2 世紀)就出現了人工飼養蜜蜂,可以說中國的養蜂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飼養蜜蜂的國家之一。20 世紀初,第一批意大利蜂被引入中國後,西方蜜蜂和現代養蜂技術也逐漸進入中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養蜂事業發展迅猛,全國現有蜂農 30 餘萬人,飼養蜂群由 1949 年的 50 萬群發展到 2011 年的 894.7 萬群,擁有世界約 1/8 以上的蜂群 2 。蜂群數量的增加,帶動了蜂產品產量的快速增長和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中國蜂蜜年產量從 1958 年的 1.23 萬噸發展到 2012 年的 44.8 萬噸,佔世界蜂蜜總產量的 1/4 以上 3 。

產品種類方面,我國疆域遼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資源豐富,蜜源植物豐富多彩,主要包括了:油菜蜜、洋槐蜜、棗花蜜、荊花蜜、椴樹蜜、紫雲英蜜和荔枝蜜。根據中國蜂產品協會調查,目前市場上根據不同蜜源植物和不同地區分類的蜂蜜產品越來越多,一些超市、專賣店的蜂蜜產品以蜜源植物命名的有幾十種之多。近來又出現了許多以地理標誌為特點的蜂蜜產品,如東北黑蜂蜂蜜、新疆黑蜂蜂蜜、京西白蜜、中蜂土蜂蜜等。此外,以蜂蜜為原料的日化用品、化妝品、酒類產品、保健品也層出不窮。這不僅豐富了市場,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中國蜂產品加工行業發展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蜂產品行業是一個發展成熟且充分競爭的行業,行業進入門檻並不高,存在許多中小企業、個體經營者採用低價格低質量策略進行市場競爭,導致市場上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也使得很多消費者無法買到合適自己的產品。

生產企業方面,我國蜂產品加工已逐漸擺脫傳統的作坊生產模式,工廠化、標準化生產加工水平不斷提高,蜂產品加工企業整體實力明顯增強。據中國蜂產品協會統計,全國現有蜂產品加工企業 2000 餘家,遍及全國。到 2010 年,已取得蜂產品行業 QS 認證的企業有 1030 個。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 20 個,行業集中度提高,大中型生產經營企業銷售收入已經佔總銷售額 30%以上。其中,有 4 家企業獲得國家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36 家企業獲得全國蜂產品行業龍頭企業稱號。同時,這些行業龍頭企業通過領辦蜂農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建立了生產源頭管理質量保障體系,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逐步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蜂產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加強。近年來,《農產品質量法》《畜牧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食品安全法》以及蜂產品生產許可制度相繼頒佈實施,《蜂蜜》《蜂王漿》《蜂膠》《蜜蜂產品生產管理規範》等一批標準的相繼頒佈和執行,行業質量安全的意識和工作得到加強。同時,隨著對摻雜使假的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及突出問題進行整治,行業自律工作得到強化。

隨著中國蜂業出口創匯能力的持續增長,以及國內對蜂產品消費需求的大幅上升,蜂產品行業越來越受到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關注,我國政府更加關注和支持蜂業發展,主要體現在養蜂基礎建設投資、產品安全標準建設、蜂業產業化經營以及稅收政策優惠等方面。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企業基礎研究的加強,蜂業龍頭企業生產、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蜂業發展將更加健康、快速和有序。

二、行業基本風險特徵

1、市場競爭風險

蜂產品行業市場發展較為成熟,行業進入門檻並不高,存在許多中小企業、個體經營者採用低價格低質量策略進行市場競爭,導致市場上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也使得很多消費者無法買到合適自己的產品。雖然整個蜂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在增加,然後由於這些低質量產品的出現,導致整個市場的無序化競爭非常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如國家和行業有關部門不盡快加強行業質量體系與產品標準建設,提高產品質量及准入門檻,日益激烈的市場無序競爭將制約蜂產品行業的良性發展。

2、產品質量風險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對蜂產品的安全帶來了挑戰。一些諸如生物、害蟲、植物毒素、重金屬、殘留農藥和獸藥等因素正在影響著蜂產品的安全。我國蜂產品的生產管理目前尚不規範,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經常遭到各種各樣的汙染,致使產品質量存在很多問題,給消費者的健康及產品出口都帶來了不利影響。

為了追求產量,很多蜂農不等蜂蜜達到自然成熟,就把蜂蜜取出來,傳統的封蓋取蜜的生產方式被勤搖蜜、多取蜜的生產方式所替代。這樣做的結果是蜂蜜的產量提高了,但蜂蜜自然成熟應有的色香味減少了,甚至還有個別蜂農在蜂蜜中摻雜使假或藥殘超標,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蜂蜜的質量。

另外,若由於個別廠家的低質量產品被曝光,造成全行業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機,將對整個蜂產品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3、原材料供應風險

優質的蜂產品依賴於獲得穩定的優質蜂產品原料,目前蜂產品加工企業主要通過向蜂農合作社、基地蜂場、個體蜂農採購原料。

養蜂業是蜂產品行業的基礎,目前我國養蜂從業人員大多數是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出來的,家庭生產模式較為普遍,多以傳統的、分散的、小規模的飼養方式從事養蜂生產,生產環境較為惡劣。同時蜂蜜產量受氣候的影響較大,所以養蜂生產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蜂農收入很不穩定。我國養蜂事業面臨著嚴重的後繼乏人局面,據 2011 年調查統計,我國一線養蜂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已上升到 48.7 歲,其中 50 歲以上人員近一半。30 歲以下的養蜂人員不足 5% 6 。若傳統養蜂業的收入和生產方式得不到有效改善,行業將面臨蜂產品原料緊缺的風險,將會嚴重阻礙我國蜂產品業的發展。

4、自然因素風險

氣候作為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是影響農業生產的最大風險。養蜂產業和農業有很多類似的特點,就是隨著氣候變化有著不定期的豐產和減產甚至絕產年份。另外,我國蜜蜂良種化程度不高,蜂蟎、白堊病、中蜂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綜合徵等疫病還比較突出,蜂群健康狀況、蜜蜂育種以及機械化生產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但是目前對於養蜂業尚沒有商業和政策性貸款扶持,蜂農為確保自身利益,也會置蜂產品原料質量於不顧,使企業面臨原料質量下降的風險。

5、出口貿易匯率風險

目前我國蜂產品很大一部分用於出口貿易,採用美元結算,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完善,其匯率波動逐漸加強,人民幣匯率的走高,對蜂產品行業的出口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匯率風險。

另外,中國蜂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對較低,過低的出口價格,容易招來進口國“傾銷”指控的風險。

三、行業季節性、週期性、地域性特點

蜂產品加工行的季節性主要體現在原料收購方面,採購蜂花粉、蜂王漿主要在 2~7 月份,採購蜂膠主要在 10~4 月份,採購蜂蜜主要在 5~10 月份。公司生產的蜂產品主要通過經銷商銷售給最終消費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

蜂產品業是一個傳統的行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個發展成熟的行業,參與者眾多,市場競爭較激烈。蜂產品作為一種食品,其市場需求主要是受宏觀經濟景氣度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影響。

蜂產品行業本身沒有明顯的地域性,但目前由於全國範圍內沒有大型的蜂產品龍頭企業和全國性品牌,故各地蜂產品企業均在本地區域內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如北京百花、上海冠生園、南京老山、伊犁百信等,銷售均主要集中在各自所在區域。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範圍集中在新疆地區,並正在向全國市場開拓。

四、蜂產品加工業出口態勢

中國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國,但不是蜂蜜出口創效強國,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相比仍有差距。如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等國家出口的蜂蜜產品以成品小包裝為主,憑藉其國內完善的生產支持體系、雄厚的財政補貼和貸款以及比較完善的機械化、信息化配套設施,使他們的出口價格遠遠高於世界蜂蜜出口平均價,有時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價的幾倍。

影響蜂蜜出口價格變化的因素很多,既有蜂蜜質量和品種的因素,又有蜂蜜生產流通成本的因素,還有主要消費市場的認知程度等。一般認為,蜂蜜的生產流通成本是影響蜂蜜的出口價格的重要因素,在蜂蜜的品種、質量、等級等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蜂蜜的出口價格較低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僅從各國蜂蜜出口的平均價格來看,中國蜂蜜較阿根廷、墨西哥和德國更具有市場競爭優勢。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過低的出口價格,影響了相應的創匯收益,同時也容易招來進口國的“傾銷”指控。

蜂產品加工行業發展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