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态势

一、行业发展概况

蜂产品加工行业属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国家鼓励行业。蜂产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上品被推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蜂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我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蜂业被誉为“农业之翼”,蜜蜂授粉带来的生态效益要比蜂产品本身的效益多百倍,蜜蜂为农作物传花授粉、增产增收,却不与之争水争肥;蜜蜂可有效防止草场老化,却不与之争光争地,对可利用的药用价值植物和珍稀植物物种有人工无法替代优势作用,所以说养蜂业是促进农牧业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世界范围的经验表明,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是农业增收的有力途经。

蜂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态势

蜂产品的生产加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 3000 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蜜”字。东汉后期(公元 2 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蜜蜂的国家之一。20 世纪初,第一批意大利蜂被引入中国后,西方蜜蜂和现代养蜂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全国现有蜂农 30 余万人,饲养蜂群由 1949 年的 50 万群发展到 2011 年的 894.7 万群,拥有世界约 1/8 以上的蜂群 2 。蜂群数量的增加,带动了蜂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中国蜂蜜年产量从 1958 年的 1.23 万吨发展到 2012 年的 44.8 万吨,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 1/4 以上 3 。

产品种类方面,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蜜源植物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了:油菜蜜、洋槐蜜、枣花蜜、荆花蜜、椴树蜜、紫云英蜜和荔枝蜜。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目前市场上根据不同蜜源植物和不同地区分类的蜂蜜产品越来越多,一些超市、专卖店的蜂蜜产品以蜜源植物命名的有几十种之多。近来又出现了许多以地理标志为特点的蜂蜜产品,如东北黑蜂蜂蜜、新疆黑蜂蜂蜜、京西白蜜、中蜂土蜂蜜等。此外,以蜂蜜为原料的日化用品、化妆品、酒类产品、保健品也层出不穷。这不仅丰富了市场,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蜂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蜂产品行业是一个发展成熟且充分竞争的行业,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存在许多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采用低价格低质量策略进行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上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使得很多消费者无法买到合适自己的产品。

生产企业方面,我国蜂产品加工已逐渐摆脱传统的作坊生产模式,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蜂产品加工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全国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 2000 余家,遍及全国。到 2010 年,已取得蜂产品行业 QS 认证的企业有 1030 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 20 个,行业集中度提高,大中型生产经营企业销售收入已经占总销售额 30%以上。其中,有 4 家企业获得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36 家企业获得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称号。同时,这些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领办蜂农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建立了生产源头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逐步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蜂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加强。近年来,《农产品质量法》《畜牧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食品安全法》以及蜂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相继颁布实施,《蜂蜜》《蜂王浆》《蜂胶》《蜜蜂产品生产管理规范》等一批标准的相继颁布和执行,行业质量安全的意识和工作得到加强。同时,随着对掺杂使假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及突出问题进行整治,行业自律工作得到强化。

随着中国蜂业出口创汇能力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对蜂产品消费需求的大幅上升,蜂产品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关注,我国政府更加关注和支持蜂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养蜂基础建设投资、产品安全标准建设、蜂业产业化经营以及税收政策优惠等方面。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企业基础研究的加强,蜂业龙头企业生产、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蜂业发展将更加健康、快速和有序。

二、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市场竞争风险

蜂产品行业市场发展较为成熟,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存在许多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采用低价格低质量策略进行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上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使得很多消费者无法买到合适自己的产品。虽然整个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增加,然后由于这些低质量产品的出现,导致整个市场的无序化竞争非常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如国家和行业有关部门不尽快加强行业质量体系与产品标准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及准入门槛,日益激烈的市场无序竞争将制约蜂产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2、产品质量风险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蜂产品的安全带来了挑战。一些诸如生物、害虫、植物毒素、重金属、残留农药和兽药等因素正在影响着蜂产品的安全。我国蜂产品的生产管理目前尚不规范,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经常遭到各种各样的污染,致使产品质量存在很多问题,给消费者的健康及产品出口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追求产量,很多蜂农不等蜂蜜达到自然成熟,就把蜂蜜取出来,传统的封盖取蜜的生产方式被勤摇蜜、多取蜜的生产方式所替代。这样做的结果是蜂蜜的产量提高了,但蜂蜜自然成熟应有的色香味减少了,甚至还有个别蜂农在蜂蜜中掺杂使假或药残超标,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蜂蜜的质量。

另外,若由于个别厂家的低质量产品被曝光,造成全行业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将对整个蜂产品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3、原材料供应风险

优质的蜂产品依赖于获得稳定的优质蜂产品原料,目前蜂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通过向蜂农合作社、基地蜂场、个体蜂农采购原料。

养蜂业是蜂产品行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养蜂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家庭生产模式较为普遍,多以传统的、分散的、小规模的饲养方式从事养蜂生产,生产环境较为恶劣。同时蜂蜜产量受气候的影响较大,所以养蜂生产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蜂农收入很不稳定。我国养蜂事业面临着严重的后继乏人局面,据 2011 年调查统计,我国一线养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已上升到 48.7 岁,其中 50 岁以上人员近一半。30 岁以下的养蜂人员不足 5% 6 。若传统养蜂业的收入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有效改善,行业将面临蜂产品原料紧缺的风险,将会严重阻碍我国蜂产品业的发展。

4、自然因素风险

气候作为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大风险。养蜂产业和农业有很多类似的特点,就是随着气候变化有着不定期的丰产和减产甚至绝产年份。另外,我国蜜蜂良种化程度不高,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等疫病还比较突出,蜂群健康状况、蜜蜂育种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但是目前对于养蜂业尚没有商业和政策性贷款扶持,蜂农为确保自身利益,也会置蜂产品原料质量于不顾,使企业面临原料质量下降的风险。

5、出口贸易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蜂产品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贸易,采用美元结算,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其汇率波动逐渐加强,人民币汇率的走高,对蜂产品行业的出口市场形成了一定的汇率风险。

另外,中国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较低,过低的出口价格,容易招来进口国“倾销”指控的风险。

三、行业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特点

蜂产品加工行的季节性主要体现在原料收购方面,采购蜂花粉、蜂王浆主要在 2~7 月份,采购蜂胶主要在 10~4 月份,采购蜂蜜主要在 5~10 月份。公司生产的蜂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蜂产品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较激烈。蜂产品作为一种食品,其市场需求主要是受宏观经济景气度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

蜂产品行业本身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但目前由于全国范围内没有大型的蜂产品龙头企业和全国性品牌,故各地蜂产品企业均在本地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如北京百花、上海冠生园、南京老山、伊犁百信等,销售均主要集中在各自所在区域。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新疆地区,并正在向全国市场开拓。

四、蜂产品加工业出口态势

中国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但不是蜂蜜出口创效强国,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仍有差距。如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出口的蜂蜜产品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凭借其国内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使他们的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有时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的几倍。

影响蜂蜜出口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既有蜂蜜质量和品种的因素,又有蜂蜜生产流通成本的因素,还有主要消费市场的认知程度等。一般认为,蜂蜜的生产流通成本是影响蜂蜜的出口价格的重要因素,在蜂蜜的品种、质量、等级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蜂蜜的出口价格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仅从各国蜂蜜出口的平均价格来看,中国蜂蜜较阿根廷、墨西哥和德国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过低的出口价格,影响了相应的创汇收益,同时也容易招来进口国的“倾销”指控。

蜂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