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嬌,湖南這些非遺項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一提起湖南

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

錦繡瀟湘、偉人故里

火辣的湘菜、多情的湘女

……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其實

我們大湖南

除了美景美食美人

還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對於湖南多彩的非遺項目你知道多少呢

保證你大開眼界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傳統音樂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通道侗族蘆笙是廣泛流傳於通道侗族自治縣境內的一種傳統民族民間樂器,它由古老的簧管樂器發展而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蘆笙根據吹奏形式和表演手法的不同,可分為地筒、特大蘆笙、大蘆笙、中蘆笙、小蘆笙、最小蘆笙六種,傳統蘆笙共有三個音12個調。侗族蘆笙共有十二首曲牌,主要包括【集合曲】、【進堂曲】、【踩堂曲】、【上路曲】、【走曲】、【圓圈曲】等。

肖文範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湘西酉水船工號子酉水船工號子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曲調高亢婉轉,領唱伴唱配合默契,帶有濃重的土家族音樂特色。其演唱形式主要包括行船的槳號子、櫓號子,岸邊號子及晚間休閒民歌坐唱等幾種。

彭司進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岳陽洞庭漁歌是岳陽市的傳統民歌。被漁民稱為丫口腔的漁歌(即張口就唱,漁民可以自由發揮,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形成了洞庭湖區獨特的漁歌風味。它和其它民歌一樣,也是洞庭漁民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張湘東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靖州苗族歌按風格、旋律、內容、演唱方式及民族習俗可分為茶歌調、酒歌調、飯歌調、山歌調、擔水歌調和三音歌調等。是鍬裡苗族生息狀況記錄、人際情感交流、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是他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訊員 攝

傳統舞蹈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湘西毛古斯舞丨土家族語稱“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撥步卡”,漢語多稱為“毛古斯”或“毛獵舞”。毛古斯舞產生於土家族祭祀儀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種古老的舞蹈形式,是一種具有人物、對白、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戲劇舞蹈。孫建華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郴州汝城香火龍最早起源於歷史上祀龍止雨和祀龍止水的民俗活動,其形象則主要來自當地寺廟中有關龍的壁畫和雕塑。香火龍以汝城所產稻草、棕葉、竹片、竹竿及特製龍香為主要製作材料,用當地傳統的扎制工藝製成。舞香火龍的招龍儀式多在每年的元宵節期間舉行。

湖南日報記者郭立亮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湘西苗族鼓舞

苗族鼓舞已成為苗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藝術形式。種類多達數十種,常見的有花鼓舞、猴兒鼓舞、女子單人鼓舞、男子單人鼓舞、團圓鼓舞等。

張寒煙 攝

傳統戲劇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湖南皮影戲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於湖南各地。其影人多為“紙偶”,在影型製作上吸收了剪紙、繪畫、雕刻等多種民間藝術的精華,雕刻刀法豐富,虛實結合,繁簡相映,造型美觀,惟妙惟肖。

曹秀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懷化新晃侗族儺戲侗族儺戲“咚咚推”因演出時在“咚咚”(鼓聲)、“推”(一種中間有凸出的小鑼聲)的鑼鼓聲中跳躍進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咚咚推”有簡單情節的舞蹈,一部分是具有戲劇雛形的儺戲。所有的演唱全部用侗語。“咚咚推”演唱時所有角色全戴面具。常用的面具稱為“交目”,共有36個。

尹忠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邵陽布袋戲系口傳心授。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為:一個藝人一副戲擔,不管大戲小戲、文戲武戲,生旦淨末醜,吹打彈唱耍,全靠藝人一個人手、腳、口、舌並用,十指靈活調度。以武打戲、鬼怪戲、滑稽戲居多。音樂以祁劇唱腔為主,風格清新、古樸、純真,自成流派。

湖南日報記者田超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湘西瀘溪辰河高腔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彈腔和少部分崑腔在內而以高腔為主的地方戲曲劇種。明代初年,由江西弋陽腔結合湘西方言和音樂後形成了辰河高腔。作為我省四大劇種之一,辰河高腔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的“目連戲”有“戲劇活化石”的美譽。

湖南日報記者郭立亮 攝

曲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湖南漁鼓湖南曲藝有“絲絃,漁鼓,彈詞,小調”四大麴種,其中,“曉風殘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遙自在”就是形容湖南漁鼓的獨特風韻。湖南漁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採用湖南方音,說唱相間、以唱為主;曲本體裁為敘事文體,敘述為主,代言為輔。表演方式多為一人站唱,演唱者或用漁鼓、簡板、或加小鐃自行伴奏。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湘中、湘南和湘北、湘西各自不同的說唱風格。

曾強梅 攝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沅陵賽龍舟是融湘西民俗與競技為一體的傳統遊藝體育項目。沅陵傳統賽龍舟基本形制是:每隻賽船48人,其中前引水、後艄公、頭旗、二旗、鑼手、鼓手各一人。划龍舟技藝多姿多彩,有跪式劃、坐式劃、坐式立式共用;單槌擂鼓、雙槌催船、單艄掌舵、雙艄齊下等不同式樣。主要特色是賽程長,賽船多,劃手多,觀眾多,花樣多。

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傳統美術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懷化漵浦花瑤挑花花瑤挑花流傳於漵浦地區,主要用於花瑤衣裙的裝飾。花瑤挑花主要技法名為“清紗”法,也叫“數針法”,它以普通的挑花針為工具,白紗線、五彩絲線或五彩毛線及青色土織布為材料來完成,真正做到了以形傳神,體現出拙中藏巧、神秘粗獷的風格特徵,作品通體洋溢著一種憨厚朴實的鄉土之美。

尹忠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長沙湘繡

湘繡的傳統產區,主要分佈在長沙市及其所轄的長沙縣、望城縣、開福區的數十個鄉鎮。湘繡近百年來被世人普遍認為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通過數代藝人的傳承、發展,湘繡技藝現已形成5大類72種完整的針法體系,雙面全異繡使湘繡的表現形式和技藝水平達到了驚人的高度,國人譽為“超級繡品”,外國友人稱為“魔術般的藝術”。

湖南日報記者郭立亮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瀏陽菊花石雕

是以菊花石為原料的一種傳統石雕藝術,菊花石又名“石菊花”,是一種珍奇的石料,深灰色的石材中蘊有白色花紋,酷似怒放的菊花。石雕藝人充分利用石料的這種特點,依據其自然紋理、形態和色彩精心設計,巧施雕琢,將隱藏在石料中的“菊花”凸顯出來。菊花石雕技藝有平雕、浮雕、圓雕、線刻、鏤空刻、立體刻、綜合刻等處理手法,因根據材料造型,所以每件菊花石雕工藝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品。

鄧霞林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邵陽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於一體的民間工藝。雕刻技藝種類齊全,題材豐富,手法別緻,僅刀法就多達二十餘種。用翻簧工藝和翻簧竹刻製作竹刻時,藝人將竹子去青去節,剝削出竹簧,經煮、曬、碾等工序後,壓平貼於木胎或竹胎之上,再拋光打磨,運用不同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鳥。竹簧雕刻色澤猶如象牙,格調高雅。

石冰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邵陽灘頭木版年畫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以濃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傳統的灘頭木版年畫有四十多個品種,分為門神畫像、寓意吉祥、戲文故事三大類,在灘頭木版年畫的工藝中,蒸紙、託膠、刷粉等傳統工序均為灘頭所獨有,“開臉”也是有別於他處年畫的獨特技藝。

湖南日報記者劉尚文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湘西保靖苗畫

是在傳統單色繡花樣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立畫種。苗畫題材豐富,其內容多反映著苗族的文化、生產生活、商品貿易、民間信仰等歷史與現實的狀況。現在的苗畫依然保留了服飾、被面、床簾、門簾、堂簾、床沿、壁掛、佩飾等樣式,其內容多表現喜慶吉祥、人壽年豐的主題。作品構圖大膽,線條有致,色彩豐富協調,豔而不俗,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姚方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湘西鳳凰紙紮

主要流行於湖南省鳳凰地區,發展歷史相當長遠。鳳凰紙紮用篾條扎骨,外面糊以皮紙並施以彩繪,顯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聶氏紙紮”博採眾長,出類拔萃,所扎人物、動物、花草、蟲魚等形象皆生動逼真,活靈活現。

湖南日報記者郭立亮 攝

傳統技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湘西鳳凰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銀飾鍛制是苗族民間獨有的技藝,所有飾件都通過手工製作而成。銀飾的式樣和構造經過了匠師的精心設計,由繪圖到雕刻和製作有30道工序,包含鑄煉、捶打、焊接、編結、洗滌等環節,工藝水平極高。

張寒煙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益陽安化千兩茶製作技藝安化千兩茶的製作分黑毛茶製作和精深加工兩個階段,黑毛茶製作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復揉、烘焙5道工序,精深加工工序則要複雜得多,包括篩分、拼配、軟化、裝簍、踩壓、扎箍、鎖口、冷卻、乾燥等一系列環節,經日曬夜露55天製作成黑茶成品。

湖南日報記者童迪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株洲醴陵釉下五彩手工技藝釉下五彩瓷是湖南醴陵獨創的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近一百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制瓷填料、釉料和顏料均選用本地優質原料製作而成。其彩繪圖畫採用自制釉下色料,運用雙勾分水填色等技法將畫面溶於釉下,使其平滑光亮,具有飽滿的水分感。覆蓋在紋飾上的釉經高溫燒成後,形成玻璃質,更顯得瑩潤光潔。

湖南日報記者童迪 攝

民間文學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孟姜女傳說丨嘉山孟姜女傳說是主要流傳在湘西北澧水流域一帶的民間愛情故事。以此為基本素材的歌謠、戲曲、民間故事等文藝作品很多,嘉山孟姜女傳說還與流傳區域的民風民俗相互融合,在以澧水流域為中心的湘西北一帶形成了獨特的孟姜女儺文化,遊儺、供儺、儺戲等活動在民間流傳不絕。

通訊員 攝

民俗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岳陽汨羅長樂抬閣故事會抬閣故事會是在汨羅市長樂鎮傳統節慶民俗活動中保留的一種抬閣表演形式。從正月初一至元宵節期間,長樂人自發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兩個團體,舉行故事會競演。抬閣故事內容分為地故事、地臺故事、高彩故事、高蹺故事四大類;又分上、下市街故事會,故事會巡遊表演時,伴隨會旗、彩旗、牌匾、彩燈、鑼鼓、樂隊等,再配以玩彩龍、舞火龍、舞獅、彩蓮船、腰鼓等民俗遊藝隊伍,上街與下街一比高低,觀者如堵。

湖南日報記者李健 攝

江山如此多娇,湖南这些非遗项目自大汝城上榜了

永州江永女書習俗丨江永女書是現在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展、傳承及以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習俗。女書文字呈長菱形,筆畫纖細均勻,似蚊似蟻,民間叫它作長腳蚊字或螞蟻字,因其專為婦女所用,學術界便將其稱為“女書”。

石冰 攝

以上這些項目只是湖南非遺文化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湖南列入各級保護名錄的有人類非遺項目4個、國家級項目118個、省級項目324個,入選國家級傳承人121人、省級傳承人202人,位居全國上游。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