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也可以这么惟妙惟肖,老祖宗留下的老把式让你亮瞎眼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全国有三大柳编生产基地,湖北、 山东,安徽(另外河南也盛产柳编)。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

起源和发展

柳编也可以这么惟妙惟肖,老祖宗留下的老把式让你亮瞎眼

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在从事采集作物的过程中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采用有韧性的植物,借助初步掌握的编制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就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历经各个朝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器具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用柳条 编织的篮、筐。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唐代,沧州(今河北沧州和山东宁津以北地区)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们取杞柳的细条,“火逼令柔曲,作箱箧”。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传统的柳编品种主要有衣箱、笸箩、簸箕等。1960年以来,中国柳编工艺品开始出口,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柳编也可以这么惟妙惟肖,老祖宗留下的老把式让你亮瞎眼

柳编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地主要分布在 汉江流域、黄淮海地区。详细地名如下:

湖北省 襄阳市襄州区的 程河镇、 朱集镇、 双沟镇。

山东省 临沭县、 郯城县、 莒南县、 博兴县、 莱州。

河南省 固始县、 三河尖镇。

安徽省 阜南县、黄岗镇、曹集镇、郜台乡。

山东省是全国柳编生产及出口基地之首,主要分布临沂、滨州、德州、菏泽地区。这一带涝洼地多,柳条资源丰富,传统悠久。如博兴县城关的出口柳编, 曹县的笆斗刘,以生产笆斗、簸箕闻名国内;鄄城县的编庄,即以条编手艺为庄名等等。

柳编也可以这么惟妙惟肖,老祖宗留下的老把式让你亮瞎眼

与一般的传统艺术相比,柳编造型观念的主观性更加突出,是民间实用技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实用性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柳编也可以这么惟妙惟肖,老祖宗留下的老把式让你亮瞎眼

柳编也可以这么惟妙惟肖,老祖宗留下的老把式让你亮瞎眼

柳编也可以这么惟妙惟肖,老祖宗留下的老把式让你亮瞎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