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暮年被貶青州,最後一班崗憂樂相逢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晚年曾任青州知州兼京東路安撫使。他在青州任職的時間很短,不到兩年,但在歷任青州地方官中,知名度最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體力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實實在在地為青州黎民辦實事,辦好事。

范仲淹暮年被貶青州,最後一班崗憂樂相逢

范仲淹原籍蘇州吳縣,家境貧寒,幼年喪父,隨母改嫁到淄州,寄居長山醴泉寺讀書。26歲考中進士,在許多地方做過地方官。他還鎮守過西北邊疆,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抵禦西夏的侵略,很快扭轉了宋朝被動挨打的局面,鞏固了邊防,被敵人敬畏地稱為“範小老子”。 慶曆三年(1043年),54歲的范仲淹任參知政事,與富弼、韓琦一起主持朝政。范仲淹在歐陽修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慶曆新政”,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裁減冗員,整頓朝綱。可是,新政觸犯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很快就失敗了。范仲淹、富弼等革新派被逐出朝廷,貶到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為地方官。 宦海沉浮,迭遭貶謫,范仲淹並不頹廢消沉。被貶鄧州時,曾寫詩給任青州知州的富弼,說: 直道豈求安富貴,純誠惟欲助清光。龔黃政事追千古,齊魯風謠及萬箱。

范仲淹暮年被貶青州,最後一班崗憂樂相逢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從杭州調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雖然已是遲暮之年,但他不顧年老體弱,帶病處理繁雜的公務,還經常微服到黎民百姓中去,察訪體恤民情。 他上任之初,“歲飢物貴,河朔流民,尚在村落,因須救濟”。河北鬧水災,大批災民滯留青州,造成糧食價格大幅上升。可是按照朝廷的規定,青州百姓的皇糧要跑到博州(今聊城)去交納,糧價昂貴,路途遙遠,黃河阻攔,百姓叫苦連天。

范仲淹暮年被貶青州,最後一班崗憂樂相逢

范仲淹經過調查,知道聊城的糧價比青州便宜許多,於是改變以往的做法,讓青州百姓按照正常年景的糧價交錢給官府,以款代糧。然後派人去聊城,就地購糧,很快就完成了預定的皇糧任務。這樣做,一舉兩得:既免去了百姓的長途運送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的糧價。而且,范仲淹令人把剩餘的錢退還給百姓,得到大家的讚揚。 范仲淹知青州時,當地流行一種“紅眼病”,蔓延多年,難以治癒。范仲淹親自蒐集民間驗方,和中醫先生們細心研究,利用清澈的陽河泉水調製,合藥製成“青州白丸”,為不少人治好了紅眼病。為此,范仲淹把調製藥丸的清泉命名為“醴泉”,並在醴泉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後來,人們為感念范仲淹,就把亭子叫作“範公井亭”。後人在此建三賢祠,祭禮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三位名臣。

范仲淹暮年被貶青州,最後一班崗憂樂相逢

范仲淹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卻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