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3D打印出人类第一个眼角膜,过程不到10分钟,简直像科幻片

现代的3D打印技术运用领域极广,除了建筑、珠宝、汽车等之外,也涉及了医疗产业,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软骨、心脏、卵巢等。如今,连眼睛角膜也打印出来了

科学家打印出第一个眼角膜

2018年5月30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地3D打印了第一个人类角膜。

研究人员将来自健康供体角膜的干细胞与藻酸盐和胶原蛋白混合在一起,创造出可以3D打印的“生物墨水”,生物墨水在同心圆中被挤出形成人类角膜的形状,过程不到10分钟,随后干细胞开始生长。

英国3D打印出人类第一个眼角膜,过程不到10分钟,简直像科幻片

另外,他们可以通过扫描眼睛来打印角膜以符合患者的独特要求,他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快速3D打印符合尺寸和形状的角膜。

英国3D打印出人类第一个眼角膜,过程不到10分钟,简直像科幻片

如果3D打印出来的角膜,能够用于角膜移植手术,那么很多人的命运将被改写。然而,研究者说了,他们的3D打印角膜现在将进行进一步的测试,距离将其用于移植手术还有好几年的时间。

供不应求,角膜缺口大

等不了3D打印出来的眼角膜,角膜盲患者只能寄希望角膜供体了,而现实却不那么美好!

目前我国需要角膜约400万片,但是每年的移植手术量大约在4000-5000例,主要是角膜供体太少。

就拿厦门来说,厦门的角膜捐献量在逐渐增长,由最初的每年一两人,到现在的每年二三十人,可以说是不小的进步。但是全国有400多万的角膜盲患者,厦门眼科中心每年逾2000人的角膜移植手术预约量,仍是杯水车薪。

厦门眼科中心眼库是中国十大眼库之一,每年的角膜移植量约有500余例,每10位患者中就有一位是在厦门眼科中心接受的角膜移植手术。

英国3D打印出人类第一个眼角膜,过程不到10分钟,简直像科幻片

▲厦门市民王先生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一枚角膜可供四五名患者使用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说,如果医生规划合理,一名捐献者的角膜可供给四五名患者使用。角膜从前往后可分为五层,根据需要,可取全层一起移植,或仅取其中的几层结构进行板层移植。

2008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在福建省先行建立眼库--厦门眼科中心眼库,也是我国十大眼库之一。该眼库是卫生部、教育部认可的国际标准器官捐献协作单位。2017年厦门眼科中心眼库成为全国角膜移植质量控制联盟成员单位。

角膜捐赠\角膜移植手术,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