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眼睛|再游互助縣卻藏寺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互助:彩虹的部落、美酒的故鄉

——再遊互助縣卻藏寺

1

再去互助縣卻藏寺遊玩是已久的夙願。記得二十多年前的七月份,在同學的邀請下去浪了一下他的老家,互助南門峽卻藏寺村。

七月份,正是氣侯溫熱、鮮花爭豔的季節。那時候,交通沒有現在這樣便利,從西寧乘坐大班車到互助縣城,再轉坐從互助縣城到卻藏寺村的班車。

在等下一趟去南門峽的班車,還得等一會才有。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就去互助縣城的鼓樓轉轉、看看。那時候的鼓樓好像沒有現在這麼高,但底下似乎左右通穿,能來回走人。

今天看到的鼓樓,比原來高了一層,原來底下的那一層因為路基的不斷升高,只有一少半露在上面,又把露在上面的這半截的四面砌堵,並修築了進鼓樓的樓梯。

今天,同學自己開的私家車,一路車裡播放著好聽的音樂。到了南門峽卻藏寺村他老家時,大概是中午十二點左右。在同學的二哥家停好車,喝了一碗茯茶,吃了半塊饃饃,急忙起身去了寺院。

這二十多年來,卻藏寺和卻藏寺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卻藏寺寺院後面的民房,全部搬遷到原先村莊前面一公里外的西面山坡上。被搬遷謄出的地方新修了一座新寺院和阿卡、喇嘛們居住的禪房。原來的寺院背後有個村集體搭的戲臺,戲臺前面有一口水井。現在,老戲臺也在搬遷時一併拆除了,而那口水井被保留了下來,還立了一塊刻有“四清井”字樣的石碑,可能紀念某個年代挖井的緣故吧。

記得那年,我帶著五歲的兒子和同學去了他的老家,同學的家就住在寺院後面,房後面是一座長滿翠綠松樹的小山。吃過早飯,我們幾個人就爬上了後面的山坡。那時,山坡沒攔網圍欄,隨便找個略低一點的地方就能爬上去。

上到山頂,才看清這座山雖然不高,卻是一個有形狀的山峰。我們站的地方是龍頭頭頂,緊靠龍頭的兩側向東西伸出了幾個小小的山隆,恰似龍鬚,稍往後遠一些的左右又伸出很大很長的山峰,山峰的走向往前延伸,這樣就形成了兩隻像樣的龍爪。

這座山峰是一座黃土山,山峰又從龍頭開始向西北延伸一公里左右,然後向西,再拐向東南,一直彎彎曲曲、延綿不斷的延伸到現在新搬遷的新村這裡,山峰漸漸次子低下,變成了龍尾。龍頭與龍尾相望,形成了一條活生生的盤龍。

站在龍頭的山頂向東望去,從龍頭山的東邊起,延綿往南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叫鳳凰山。在同學的指點下仔細觀察,確實很像一隻正要向東南方向展翅起飛的鳳凰。山樑及山坡都長滿了鬱鬱蔥蔥松柏樹和邊蔴、香柴等灌木。邊蔴和香柴(枇杷類灌木)正開著鮮豔的花朵,金黃色和月藍色相兼,恰似鳳凰美麗的羽毛。從鳳凰山背部往西北延伸的山坡,開始慢慢變作緩坡,漸漸變成可耕種的山地了。山地裡交叉著種的青稞和油菜。青稞已抽出了長長的穗頭,油菜正開著金黃的花朵。山尾部向後越延伸越散開平坦,快接近村莊時,幾乎像打開的扇子。再加上綠綠的青稞穗和青稞穗的麥芒、金黃的油菜花,就形成了正在起飛時的鳳凰使勁展開的尾羽。

可惜的是,左側剛展開翅膀的中間有一條道路通過,正好踩踏住了起飛的翅膀,使這隻想要去翱翔天空的鳳凰,永遠留在了卻藏寺這個佛家吉祥之地。

龍頭山的正對面,龍尾的往南面,從東山鳳凰右翅膀下面逐漸聳立起一座通天的石山,好像一尊獅子蹲在那裡把守著大門,當地人就叫它為獅子山。

大自然真是優秀的造物主,人類也是觀察自然形象的精靈。卻藏寺這裡,不知道是先有了寺院還是先有了村莊,更不知道是風水先生下的羅鏡還是大德高僧踩的點,反正這裡是一個龍鳳呈祥;獅子把門,這樣一個自然祥和的風水寶地。

第二天,我們準備返回西寧,但沒趕上從南門峽去互助縣城的早班車,第二趟發往互助縣城的班車要到下午一點。所以,我們就在南門峽鄉的一個鄉政府熬酒房,灌了十斤純真的青稞曲子散酒。看看時間還早,等車也很無聊,和同學每人嚐了一葫蘆蓋子酒,覺得青稞曲子味太大,因為酒是剛熬出來還是熱的。同學說,這個酒麴味需要用冰糖等東西勾兌後才能變淡。

可能我們都是學醫的緣故吧,同學的這句話讓我腦洞開竅,突然想到螞蟻泡酒肯定很不錯的。就和同學說,如果我們找上點螞蟻泡在酒裡面,也許螞蟻本身的螞蟻酸會降低新酒的青稞曲子味的。而且,螞蟻還能滋肝補腎,祛除風溼的功效呢。同學聽後也很贊同,立即建議去南面的獅子山下捉螞蟻,那裡螞蟻多的是。

到了獅子山那裡,穿過幾塊地塄坎,就到了山坡下,看見那裡螞蟻窩左堆右一包的很多,可就是沒辦法抓呀。用手去抓,螞蟻立即爬滿了全手,密密麻麻的還咬人裡,有些螞蟻盡往胳膊裡鑽,咬一下還挺疼的。又用腳踢了一下螞蟻包,驚嚇而紛亂的螞蟻很快爬滿了腳和腿,嚇得趕緊拍打抖落。趕快擰開葫蘆蓋子,想讓亂躥的螞蟻自己跑到酒葫蘆裡。哈哈,真是異想天開,螞蟻聞見酒味都逃得老遠了。

最後想到掐個草杆,引誘螞蟻爬滿草杆,再從草杆上把螞蟻用手指捋到酒葫蘆裡,這個方法還很管用的。抓了一個多小時,大約收集一把那麼個樣子。看看時間,車也快來了,人也被太陽曬得疲乏了,因此,邊欣賞獅子山和南門峽的景色,邊往公路邊走,等待開往互助縣城班車的到來。

2

今天到了寺院,正趕上寺院裡舉行大型的誦經法事活動。那有節奏的帶著一定韻律的誦經聲和活佛按誦經的段落搖響那悅耳的銅鈴聲。句句入心,使浮躁的心歸於平靜,聲聲震撼,使不安的靈魂得到了撫慰。那宏大的場面,也使信佛的不信佛的凡夫俗子們,都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彎曲了緊繃的膝蓋,匍匐在地,虔誠的磕拜。

而那年,我們去卻藏寺時,寺裡只有兩個修行的阿卡,而今天寺裡好像有十幾位活佛和阿卡。

今天我們想去爬後面的龍頭山,拍一下卻藏寺村的全貌,但為了保護森林草地,所有的地方都圍了一人多高的網圍欄,沒辦法進去,所以,只好很遺憾地放棄了爬上龍頭山拍全貌的計劃,隨便拍了一些村莊圖片。

下午四點左右,我們驅車去南門峽鄉一個叫大老虎溝的村子,去灌那裡地道的南門峽“皇缸酒”,那可是正宗的青稞大麴,好酒啊!

“皇缸酒”的歷史好像有點長了,但大集體生產隊時,同學的父親就是公社“皇缸酒”的師傅酒大工。後來,同學的父親老了,就回家修養去了。

現在,南門峽鄉的那個酒坊不知什麼原因,已停產很久了,而又在大老虎溝村最近幾年開始搞起了熬酒養牛一條龍經營模式。已開始走上了正規化。而且給自己生產的酒申請了“燕麥川”字樣的商標。訂做了外包裝,正準備上市。

我們到那裡時,男老闆不在,女老闆正在收拾剛熬出來裝到酒筲裡的酒,男女兩個老闆都認識同學,女老闆和同學聊了幾句後問要灌多少斤酒,然後去取來了十斤裝的幾隻塑料桶。我們各灌了幾十斤剛出鍋的上好酒。嚐了一下,滿口頓時溢滿了純青稞酒的醇香。軟綿的口感,六十的酒精度,賽過了“茅臺酒”。這正應了民間盛傳的那句“互助的雀兒都帶著三兩的酒氣”。互助縣到處有美酒,所以,人們叫“美酒之故鄉”。

說到美酒之鄉,自然而然想到代表互助縣的另一個美麗的名子“彩虹部落”。今天不是節假日,南門峽鎮和互助縣城都沒有什麼會場,所以沒有看見互助縣的特殊標誌——穿著五彩繽紛的衣服和頭戴漂亮小禮帽,上面插著鮮豔花朵的美女“彩虹”。

為了看到互助縣的代名詞“彩虹”的標誌,同學又帶著我們去了互助縣城的農家院“納頓莊園”。車剛找好位置停穩,門口掛著“散客接待處”字樣的房屋裡,立即出來了兩個身穿七彩服飾的美女,面帶微笑,兩手互握,自然地放於胸下腹部中,過來熱情大方的致說“歡迎光臨!”一個年輕的美女,頭戴著插滿鮮豔花朵的小禮帽,另一個年齡稍微大一點的沒戴帽子,但頭髮梳理得很光鮮,辮子用七色彩帶扎綁著。我們問了一下,院子裡面有什麼觀賞的景色。她們說你們進去了自己看吧!

“納頓莊園”的大門口,橫放著一條桌子,桌子上面擺放著迎接客人進門時敬獻用的一套酒具。迎著大門正面是一組突顯互助縣特色的酒文化石雕,石雕後面是文藝大廳。

大廳裡面擺放著一排排豪華的餐桌,雖然是下午五點多了,但仍然有就餐的客人,一邊品嚐著飲食美味,一邊享受著舞臺上的文化大餐。

剛進到大廳時,真好有一位書法家書寫完一副字,但是什麼字卻沒看見,只聽見報幕的說“謝謝書法家石老師獻字”幾個字。更沒看見寫書法老師的面貌,只看見了一個身穿麻白色西服的中年男子抱拳轉身走進了幕後。緊接著出來了穿著彩虹服飾的兩男五女,男的頭戴土族人家的氈帽,有純白色的、有繡著花邊的。女的除了穿著七彩衣服外,頭上也帶著彩色的氈帽和插花的黑色小禮帽,還有瓦片試花格子土族女人專用冒和雪白的氈帽上綰著紅凌子的。

他(她)們隨著悠揚的土族花兒音樂,在燈光炫麗的舞臺上表演著美麗的土族舞蹈,柔軟的身段,妙曼的舞姿,演繹了土族人民的喜怒哀樂。

跳罷了一曲土族舞蹈,又出來了兩個土族阿姑和土族阿哥連續唱了幾首青海“花兒”。悠揚明快的曲調,歌頌著現在安定的好時代,富民的好政策。

節目正在一個接一個的演出,同學又帶我們到一個熬製互助青稞酩餾酒文化傳承體驗基地,去體驗了一下酩餾酒的熬製流程,整個大廳裡都是酒具。有大酒筲、小酒筲;大酒罈,小酒罈。還有各種各樣造型別致、色彩鮮豔的酒瓶,更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一進大廳門就看見幾口古井。古井是模擬的井口,還是有水的真井,就不得而知。但井旁邊的幾個熬製酩餾酒的小鍋臺流著細細的酒水,還散發著酒香。

看著誘人的美酒,不由得拿起旁邊的小酒盅,接上小小半盅,輕輕的品嚐一點。酒是真正的熬製酒,而且還是熱的。

兩個小酒鍋的上面罩著個不知道用什麼條子編的圓錐型籮筐,兩個籮筐中間用小管子連接著。看看這些不僅是代表了互助縣是青海酒的故鄉,更是敘說著古老酒文化的傳承,宣揚了酒文化的歷史。

土族的安招舞、輪子秋,民間的酩餾酒,不僅揭秘了互助是一個有著悠久的土族文化歷史,“彩虹的部落”,更敘說著他是醇厚的美酒文化的故鄉。

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日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单眼睛|再游互助县却藏寺

甘露吉,網名,太陽。家住青海門源百里油菜花故鄉。全科執業醫師。愛好文學,喜歡攝影。已有文章散見於報刊雜誌與網絡平臺。《河湟》、《金門源》文學雜誌會員。

===============================

青海在線文化傳媒出品。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青海讀書》公眾號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歡迎廣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說、詩歌、書評、新書推薦均可。文責自負,自己校對。投稿時請發作者簡介和需要配圖的照片。郵箱:[email protected],讀書QQ群:371156841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法律顧問/王延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