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蕴藏在蒙古包里的记忆

士兵蕴藏在蒙古包里的记忆

坦克团在草原上留下了许多许多的故事,只要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朱日禾,坦克团的每一位官兵就会涌起万千思绪。

一年一度的野营训练,基本上都是固定动作,坦克、汽车以及各种坦克兵训练设施和整个建制的人员编队,都要从金沟屯火车站上车,经过长途铁路运输,来到朱日禾。

所有车辆全部装上平板车,每一辆坦克里有一人压车,一般都是坦克驾驶员或车长承担这项任务。

机关干部是最享福的,统一乘座一节火车客座车箱,而营、连部队全部座闷罐车,就是火车的全封闭货运车箱,一个车箱拉一个连队的人,几天几夜的长途铁路行军,座在火车运行的闷罐里,那种感受只有士兵才能承受得了。白天还好,可以把那个装卸货物的大铁门打开,士兵们盘腿座在这个铁门口看望外面的风景,沿途一路风景都是壮美的,山川、河流、水库、城市、农村,工厂的烟囱,田地里忙碌着的农民,等等,等等,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战士的眼中是神圣的。

最难忍受的是晚上,睡在闷罐车里,就像是钻进了一个被狂风卷起肆意乱转又被千百个大锤乱砸的铁筒里,睡一晚上被甩的肠子疼。

士兵蕴藏在蒙古包里的记忆

吴琼当时是坦克一营营长,在草原上过车场日的时候,我为他拍了这张照片

每年到草原训练之前,都必须要对士兵进行乘座闷罐车的安全知识教育,闷罐车里没有厕所,解大手要等火车到了有兵站的火车站才能下车去解决,如果不到这样的火车站就只能憋着,如果是解小手,那就简单了,站在大货车箱开着的门口向外洒尿就可以了。这是白天好办,因为白天大门一直都是开着的。但是到了晚上这个大门就关上了,只有一个门与车箱中间的一个缝隙,而且随着火车的运行,门的这个缝隙在高速运动和震荡中时开时合,这样对男人来说,从这个缝里往外洒尿就有危险了,弄不好这个门会把那个洒尿工具夹掉的。所以就单单的这一项,就需要在大部队出发前进行专门的反复教育,如果有谁不听话,就有可能断掉了你的人根,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当兵的洒尿也需要有技巧的。

士兵蕴藏在蒙古包里的记忆

坦克团去草原上野营训练,途经的铁路线上,一般在南口或是张家口设有兵站,到了兵站多数都是晚上12点左右,这个时候,部队需要吃饭,在坦克车里押车的驾驶员或车长要轮留换班,每次吃的都是红烧肉炖土豆,满好吃的。当然需要大小便的人都要利用这个时间,把体内的残渣余孽排除的干干净净的,免得火车运行开再添加麻烦。

在部队出发之前,有的人会悄悄带上两瓶酒,这东西到了几天几夜长途行军的闷罐车箱里可是好的不得了,当然还有会人带上两瓶罐头,也有人带着咸菜、香肠之类的美食,大家一一展示出来,在闷罐车箱里围成一圈,倒酒的家伙都是刷牙缸子,咸菜、香肠、肉片,基本都是手抓,在这样的闷罐车箱里,不可能有碗筷,那酒店喝得才叫个美哟,别是无限风味,任凭闷罐车箱无规则地摇摆颠簸狂甩,丝毫不会影响喝酒的雅兴。在这个时候,那些排长、连长甚至是营长,都收起了平时的威严,把官兵一致体现的淋漓尽致,座在一起频频举起刷牙缸子相碰共饮。尽管如此,但是军人必竟是军人,虽然这个时候的官兵一致是如此的和谐融洽,官兵们是如此的放松和开怀,可每个人都掌握着一个度,绝不会有喝酒过量的。军人的职责,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敌情永在,警钟长鸣,枕戈待旦,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打仗,是每一个军人恪守的信念和军纪。

士兵蕴藏在蒙古包里的记忆

到了训练基地朱日禾,如果是晚上,茫茫草原,无尽的视野,很难看到一点灯光,遥望天空,星光灿烂,明月当空,银光洒满大地,像是在为征程的官兵洗尘。由车长指挥,驾驶员开着坦克下平板车,轰鸣的坦克声打破了寂静的草原,草丛里栖息的各种鸟类和野兔等草原生物被惊起,蒙古包里的牧民听到坦克轰鸣声和车輌的灯光,就知道解放军又来训练了。

每年的野营训练都是在7月或8月进行,特别是7月份,草原上最美的时候,草原像是绿色的地毯,鲜花烂漫,蓝天、白云、牛羊、骆驼、奔跑的马群,百灵鸟飞翔,鸿雁高飞,蒙古包像洁白的莲花,牧民赶着羊群,蒙古族姑娘高亢入云的长调,牧羊犬守护着羊群,草原上一派无限的生机。

牧民都是好客的,特别是解放军来了,当最上等的亲人一样对待,机关干部有时抽空到蒙古包里探访牧民,牧民会端上飘香的奶茶,再用一只大碗倒满酒招待解放军。那时候的物质没有现在丰富,牧民抽的烟都是烟叶子,最好的是纸烟,就是不带过滤嘴的香烟,如果给他抽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牧民会高兴的合不拢嘴的,牧民把这种带过滤嘴的香烟叫带把子的烟。

士兵蕴藏在蒙古包里的记忆

那时候我们经常去蒙古包里照相,在我的记忆中,给不少的战友们在蒙古包里拍过照片,可不知道战友们还保存着多少,凡保存下来的,每一张都是弥足珍贵的。

哪位战友还有保存着当年我拍的照片,请发出来,让我们共同回忆我们风花雪夜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