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放大招」,京東實施「輪值」CEO制!其背後的原因是?

管理要做的,不是給弱者補短,而是讓優者更優。

7月16日上午,京東商城宣佈實施輪值CEO制度,由京東集團CMO徐雷兼任首任京東商城輪值CEO,向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彙報。

這也是京東成立至今,首次在內部實施輪值CEO制度。

自2016年,京東集團宣佈京東商城CEO沈皓瑜將移居美國,負責海外業務後,京東商城CEO職位便一直空缺了兩年。而現在,徐雷是首任的輪值CEO。

劉強東“放大招”,京東實施“輪值”CEO制!其背後的原因是?

【輪值CEO制度】起源於華為。在華為公司,CEO由3名高管輪值出任,任職期為6個月。

近年來,不少企業開始效仿華為採用輪值CEO制度。

據瞭解,德邦自2017年1月1日起啟動輪值CEO制度,每任CEO任期也是半年,通過輪值CEO機制實施集體決策。

今年初,阿里巴巴集團也宣佈阿里大文娛實行班委基礎上的輪值總裁制,第一任輪值總裁由楊偉東擔任。

同樣是輪崗,管理層和普通員工有哪些區別?

凡事皆有兩面性,關鍵在於如何運用。輪崗制也是如此。目前,輪崗制已經在一些企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像谷歌、聯想、華為、西門子、海爾、明基等。這些企業的探索,都可以借鑑一番。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崗位都適合搞輪崗制的,任何管理制度都有利有弊。要想讓輪崗制發揮更大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是管理層輪崗,那麼企業的這些輪崗員工最好是陪伴公司一路成長的人。

就像阿里輪崗的高管,至少都已經在原有崗位上1-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華為的輪值COO和輪值CEO,也都是一路跟隨華為成長起來。

要知道,管理層輪值,鍛鍊的絕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多是領導能力和戰略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一定要建立在對企業充分了解、對企業價值觀充分認同的基礎之上。

劉強東“放大招”,京東實施“輪值”CEO制!其背後的原因是?

▲ 阿里輪崗的原因和目的

2、如果是普通員工輪崗,一般有兩種員工可以考慮輪崗

一是安排工作滿5年的老員工輪崗。

有一種說法叫做“成長曲線”,是指員工在某一崗位的學習速度通常會呈現“前期學習快,後期學習速度遞減甚至趨於0”的特點,崗位越低端,成長曲線就越短,通常在2-8年不等。

當成長曲線到頭時,企業可以通過調崗輪崗的方式,為員工設計一條新的成長曲線。

你可以把這些人看做是欽差大臣,他們是有績效任務在身的,會從事具體的管理和業務工作,當然,也有相應的獎勵待遇。這樣做,一方面能培養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保證分公司和總部對接更順暢。

劉強東“放大招”,京東實施“輪值”CEO制!其背後的原因是?

除了老員工,對於關聯度比較高的崗位,也可以安排輪崗。

可嘗試把職能部門的人員派到業務部門去實習一段時間,通常為2-3個月,讓他們充分了解和熟悉基本的銷售流程,從而優化原本的工作內容和流程。

其實有不少公司都有類似的做法,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要方法得當,輪崗能發揮出它本來的作用,也就是——讓肯做事的有崗位,讓能做事的有舞臺。

谷歌:換出巧克力,留下葡萄乾

如果把“巧克力”比作團隊中的優秀人才,“葡萄乾”比作團隊中的一般人才,那麼“換出巧克力,留下葡萄乾”,就是說在崗位輪換中,要避免用人部門為了自己利益決定這兩種人的去留。

公司做的,不是給弱者補短,而是讓優者更優。

谷歌的助理產品經理項目(及其在市場營銷及人才管理方面的衍生項目)規定,項目人員每隔12個月必須輪換一次。這種要求對於初級員工參與的小型項目而言非常合適,但要想在一家企業大範圍推廣這種有組織的人員輪換,難度可想而知。

因此,谷歌的應對方法是:鼓勵崗位間的人員流動,儘可能減小流動難度。

並將有關事宜列為管理層的常規討論事項,比如:

▶ 你的團隊中有誰適合參與人員輪換?

▶ 你想讓這些人員調換到哪些崗位上?

▶ 你覺得調換後的職務真的適合他們嗎?

同時,要確保輪換的候選人是團隊中的佼佼者。管理者就像在萬聖節挨家挨戶要完糖果之後彼此互換“戰利品”的小孩——

如果你逼迫他們把自己團隊的成員輪換出來,他們便會想把巧克力留給自己,而把葡萄乾換給別人。

這也許助長了一己之利,卻有損公司整體利益。這樣一來,迫切希望接受挑戰和獲得啟發的最有價值的那批員工,就被禁錮在某支團隊中不得脫身了。

聯想:上輪下不輪,反之亦然

聯想輪崗的基本原則:上輪下不輪。如果上級輪崗,則下級不能輪崗,反之亦然。相隔時間至少半年。

輪崗根據不同目的,分為兩類:

▶ 晉升性輪崗

▶ 經驗拓展性輪崗

聯想主要使用的是經驗拓展性輪崗。在聯想,晉升不僅基於潛力,還必須考慮經驗。這樣能夠保證管理者用最短的時間適應新的崗位,縮短勝任時間。

輪崗人員需要滿足下列條件之一:高績效員工、高潛力員工、被列為後備培養對象。

他們的職責定位於新崗位,原崗位職責不再保留,目的在於使其承擔責任,保證輪崗效果的達成。輪崗前要為輪崗人員設定更高的、清晰的和可衡量的績效標準或要求。

為了讓輪崗更有針對性,聯想識別出基層管理者成長為高層管理者必需的9種經歷:

劉強東“放大招”,京東實施“輪值”CEO制!其背後的原因是?

▲ 聯想人才經驗地圖

這一崗位經驗分類的提出,大大提升了人才盤點後結果的可應用性。

例如,當華東區總經理崗位的繼任者,缺乏後端崗位的經驗,因此評估時只能為2-3年的繼任者。

也因為這個結果,在人才盤點結束後,組織會盡快安排他進行2年的職能崗位輪崗。當候選人彌補了缺乏的經驗,他在繼任名單上的位置也會得到提升。

華為:8名高管“輪流坐莊”CEO

輪值CEO是起源於華為的一種特殊企業文化,在這裡,CEO由8名高管輪值出任,任職期為2個月。

大約2004年,美國顧問公司幫華為設計組織結構時,認為華為沒有中樞機構,而且高層只是空任命、不運作,提出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經營管理團隊)。

任正非不願做EMT主席,就開始了輪值主席制度,由8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2011年的輪值CEO制度。

CEO作為企業最高行政首長,以高層管理團隊輪流坐莊的方式產生,對企業戰略策劃和制度建設短期負責;而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由高層管理團隊的成員分頭負責。

顯然,這是一種獨特的制度設計,最大的特徵就是最高行政首長並非生產經營決策者,而是戰略策劃和制度建設的主持者,且只是短期負責。他們將日常經營決策的權力進一步下放,以推動擴張的合理進行。

輪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的矛盾,使華為得以均衡成長。它的好處是,每個輪值者在一段時間裡,擔負了公司CEO的職責,不僅要處理日常事務,而且要為高層會議準備起草文件,大大地鍛鍊了他們。

同時,他也將他管轄的部門,帶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頭”無意中在這幾年的輪值中被削平了。

輪崗制度,如今已成為培養人才、保留高潛人才的一種有效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