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有一种病,叫六月病。

恰如有一种天,叫五月天。

六月病,被五月天的演唱会治好。

现在很少能看见这么清新不做作的演唱会宣传了。

这些年,我经历了CD机、MP3再到手机各种APP;而五月天也一路从北京无名高地唱到鸟巢,从上海大舞台唱到八万人体育场。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成军21年的五月天,在不断打破自身纪录的同时,也用「时间」这个最具分量的词,划带着几亿人的回忆/青春/热血/梦境,证明这支乐团存在的本身,就是无法取代的奇迹。

MAYDAY,

MAYDAY,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我会是在哪里?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里,没有人没和五月天相遇过。

但五月天有多久没发新专辑了?

其实也没多久,2016年才发过——《自传》。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但你大概是没听过的。

换句话说,坦白讲,

你有多久没听五月天了?

我相信至少有50%的90后会把人生第一场演唱会留给五月天,我也是。

因为还是高中生所以票是求了爸妈两个月才求来的,一个人提心吊胆地去了,然后在一个不大的体育馆里激动到飙泪,身边每个人都充满了力量——仿佛一旦进入五月天的结界,就能自动加油充电。

那时候我没想到,他们接下来会有长达5年的时间不发专辑;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渐渐开始不听五月天。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一是,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听五月天似乎变得不合时宜了。

听《爆肝》吗?

爆肝的原因再也不是熬夜打游戏泡夜店,而是因为工作陪喝大酒。

听《噢买尬》吗?

这句“我随时OK就等你电话”变得好奢侈,连爱人都无法享受,只为公司客户特供。

虽说华语乐坛一滩烂泥,但这些年还是有大量有态度的、音乐性也更多样的音乐人和乐队出场。

雾霾虐待我的时候,听《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更配;

单身狗看别人过情人节的时候,听《祝天下所有的情侣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更显趣味。

安妮为,你们懂我的意思,社会流行什么样的情绪,就会流行什么样的音乐。

流行文化开始丧了,大家的个性签名变成“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躺下”,“努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肯定很舒服”……

丧代表有趣,时髦;励志代表无聊,老土。

阿信去年凭着《成名在望》拿到了金曲奖的「最佳作词人奖」,他的词好成那样,但等这个奖生生等了20年。

感言很“阿信”:

「如果我没有得这个奖,以后我的墓志铭上会写:这个家伙一辈子都没有拿过金曲奖作词奖,但是大家都觉得他应该拿这个奖。这样就不能这么写了。」

魏如萱宣布的时候全团比他还兴奋▼▼▼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成名在望》的歌词什么样?

我梦到当时我们翻过墙

曼陀罗花沿途绽放

我们光脚越过人间荒唐

We’re stupid but strong

放学的屋顶像万人广场 从不多想

只是信仰 少年回头望 笑我不快跟上

没有错,20年,可能你错过了好几个五月,但阿信写的词一点没变。

依旧是少年,翻墙,放学,信仰,成名在望——那些早就被社会情绪抛弃的所谓的“老土的励志”,他写了20年,唱了20年。

虽然团员大部分都结婚有了小孩,阿信也变成了阿信PLUS(不放图是我最后的温柔,但他们眼神里的光没有灭下分毫。

幼稚的,诚恳的,坦荡荡的。

20世纪末,阿信和玛莎,阴差阳错把《志明与春娇》DEMO送到了滚石总部,留下一句“就算要丢掉,拜托至少听过一遍在丢掉”。

李宗盛听完,打了那通怪兽经典回复“你李宗盛,我还罗大佑类”的电话,把五个小孩捡回滚石。

然后基本保持着两年一张正式专辑的节奏:

2000年 /《爱情万岁》

2001年 /《人生海海》

2003年 /《时光机》

2004年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2006年 /《为爱而生》

2008年 /《后青春期的诗》

2011年 /《第二人生》

2016年 /《自传》

中间穿插着九次大型世界巡回演唱会,一不小心,五月天已经成军21年。

这些年,五月天就像座灯塔,无论你我走多远,回头望,他们都在那个名叫「少年」的原地闪闪发光。

你把你的曾经储存在那里,旋律一出,一场暴雨就直接落进眼里。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少年是什么样的?

爱情、理想、生活、人生。

五月天歌里的爱情基调,永远明朗干净透明。

五月天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他们是生活在邻家的宅男。

所以,关于爱情,他们唱什么都好有说服力,通过耳机连接到你。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回忆和后悔也是少年常有思绪。

在他们还没满20岁的时候就写了生活不易的《疯狂世界》。

三三两两拨过《时光机》,背后全是故作轻松的悔恨。

那么《突然好想你》就是直白、脆弱又用力到一个不行的回忆杀。

而《如烟》是最具诗意的成长,反复问着这《疯狂世界》,有没有那么一个笑忘人间苦痛的明天。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当然,最具少年心性的,一定是顽劣的固执。

五月天的本事是,在课本和学校逼着我们千篇一律的时候,他们不给你喝鸡汤,他们给你打鸡血。

最最要提到的是《倔强》,整首歌没有废词——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

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这是一代人的「班歌」,是最自由的宣言。

五月天是我任性、疯狂背后的墙,他们灌我喝下18岁的第一口啤酒,他们拍着我的肩说不要be good要be yourself,然后给我勇气穿起一身盔甲去他妈的横冲直撞。

顺着这些歌,看到《成名在望》。

阿信说,词写完后,“我就给自己颁了一座奖。”

这是他们一以贯之的价值观,也是他们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大部分人被生活锤打,难免就从壮志少年变成油腻中年,但是幸运的是,五月天并没有。

坊间有句话,“听五月天的都是好青年”。

我们曾经是被五月天承包QQ空间、QQ签名的好青年,年岁一晃而过,年轮几圈印上,他们还在。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回到那个

相信一切美好的

愚蠢的 热血的

少年时代?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时隔7年,再次踏进五月天的演唱会。

我装出一副“社会人士”见惯大场面的样子,没有当年买票前后的激动,天天听歌预习的兴奋。

但,是我低估了五月天演唱会的魔力。

那个独属于他们的结界还在,不是矫情啊、追忆时光啊,就是单纯地有力量。随着一首首熟悉的歌响起,心情越来越开阔,现实被抛开,青春完全回来了,几万人瞬间变身那个明媚的少年少女。

这感觉很妙,硬要形容,就还是7年前那两个字:充电。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派对动物》《伤心的人别听慢歌》《OAOA》《入阵曲》,来不及羞涩,忘记了陌生。椅子,从前奏响起的那一刻起就彻底成了摆设,全场起立,大合唱开始。

团长兼吉他手怪兽,无论外面穿什么外套都迟早会被脱掉,取而代之的是那再熟悉不过的白背心▼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我一没想到贝斯手玛莎一头长发能留这么多年;

二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我还跟个老妈子一样担心“他热不热啊”、“挡不挡眼睛啊”、“这用的是什么牌子洗发水好飘逸啊”……▼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石头这些年倒是越来越MAN,说实话以前我没太注意过他,但狗过现场看过真人之后发现那个肩是真宽,长得是真帅。

你别弹吉他了弹我吧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在舞台正后方镇守的鼓手冠佑一如既往地闷骚。

阿信没什么好说的,十年如一日没动过的鬓角,以及在我眼里他就是不胖(狗头

主唱大人的嗓子保养得很好,他的声音和他们的歌一样干净,没有有过多的炫技,没有歇斯底里的狂吼,没有意义不明的重复。

所有的感情,都简单纯粹,直抒胸臆,一颗直球打过来▼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与之不搭的,是五月天的垃圾话。

作为一支相声天团,演唱会不修边幅且乱开火车的talking部分一直是五迷“这辈子一定要狗一场现场”的理由top3。

刚出道时,没有半点综艺细胞的五月天,在上万人面前也总能把天给聊死。

但随着年岁增长,友谊变深,中年男人插科打诨的劲就冒出来了。

基本两场演唱会的量就等于一集团综,非常值当。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其实,听演唱会和看电影一样,是一件主观且个人的事。

在那特定的几小时里,灯光暗下,舞台亮起,他人的人生在此刻上演。

而台下的我们,选择以最真实、放松、投入亦或干脆放空的状态,去感受每一个设计里最真切的情感。

站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人陪伴,怀揣着不同的心情,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这若干种不确定的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同一场演唱会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观感。

而在这一系列的变因里,有属于“五月天的结界”所特有的共情之处。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我属于受五月天影响最深的一代人,我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是他们作品最密集的时期。那时候喜欢的歌认可的词,总能轻易被唤起。

而到了现场,词曲带来的震撼,瞬间被放大了无数倍,那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幡然醒悟——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陪我走过了十几年,而中间我有出走,而他们,却像恒星般稳定不变。

我是指作品的调性、他们的心性、他们与歌迷互相陪伴的感觉。无认歌迷是什么状态,只要回到演唱会现场,就能马上找到当年真实的自我。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你遇见的是几十代的五月天,都是最好的五月天。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加入/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回到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