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個爲什麼:爲什麼「夏朝」的存在爭議多多?

第七個為什麼:為什麼“夏朝”的存在爭議多多?

答:夏朝的存在與否一直在史學界爭議不休,至今西方主流史學界一般不承認“夏”的存在,國內一些史學大家也對此避而不談。究其原因,有三:

一、命名方法導致證明難度加大。夏朝是周人所推崇備至的一個上古國家政權,周人自稱為“夏”的繼承者。這和古埃及、古希臘及古印度文明之類的命名方式不同。他們都是近代考古和歷史學家在考古的基礎上以地名對其命名,而“夏”是我們周人祖先已先命好名,並有明確記載的一個政權組織。所以要證明“夏”的存在,必須有明確帶有“夏” 這個王朝徽記的物證出現才行。現在國內主流歷史界認為“二里頭”是夏遺址,但想要明確無誤的證明“二里頭”就是夏朝故都,除非在二里頭遺址上發現夏文字並破譯,且需證明那裡的人把自己的政權稱為“夏”,才能徹底圓好我們周人祖先所強調的“華夏”理論,確立華夏正統。可是周人祖先在這方面交給我們好大一篇功課和許多傳說,卻沒留下像“九鼎”這樣的鐵證。

第七個為什麼:為什麼“夏朝”的存在爭議多多?

二、“孤證不立”導致存疑。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夏”,全部來是周人記敘,是周人所認知夏朝。到目前為止出土的商甲骨文中,沒有任何關於“夏”的確鑿記載,可見商人對“夏”是沒有認知的。周代以後對“夏”的記載,也全部來自周人。這樣一來,關於“夏”的言證就成了周人的一家之言,孤證不立是一個普遍的觀點,加之到目前尚沒有帶有“夏”這個王朝徽記的出土物證,所以許多歷史大家都用“存疑”的態度來看待“夏”的存在。

三、中國確有比商更早的文明,但不能肯定就是“夏”。“夏”政權雖然目前在物證和言證上無法完全確認,但二里頭文化、三星堆文化、良渚文化及盤龍城遺址等考古發現,表明我國在商以前也存在著非常成熟的文明,特別是“二里頭”和“盤龍城”,其中“二里頭”地理位置最符合周人對“夏”的描述,所以現在被主流歷史界認為就是夏遺址。而位於長江中游的“盤龍城”遺址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它所代表文明程度以及政權規模、文化傳統及國家化的程度,可能是當時所有中國古文明族群中最高、最輝煌的(當然“盤龍城”遺址代表的是商文明還是早商文明?史學界也爭議頗多)。

第七個為什麼:為什麼“夏朝”的存在爭議多多?

綜上,正如顧頡剛先生說“我們即不能知道夏商時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東周時的夏商史”。就目前來看,中華文明不完全就是黃河(中原)文明,他至少還包括長江文明、甘青文明、山東文明、燕遼文明和江浙文明,且這些文明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最後形成統一的中華文明並傳承至今。所以不管“夏”這個國家到底存不存在,中華文明都是當之無愧、淵源流長且唯一沒有斷絕的古文明

,而不是一些歷史學家所說只有3000多年的偽古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