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陪你到最後的人往往不是你最愛的人

《後來的我們》:陪你到最後的人往往不是你最愛的人

《後來的我們》說了好久卻一直沒看,本來想著去電影院看的,後來看到評論有好有壞,感覺沒有了去看大熒幕的興趣,恰好關注的某個公號有資源,於是通過電腦下載來看了。

說實話,並不是我想象中的小清新,而是略帶沉重的曲調,情節的安排、故事的穿插都略顯混亂,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小曉這個人物,在世俗看來應該不能算是“好姑娘”,因為她吸菸、喝酒,還交了很多個男朋友,並且每次交男朋友都是以北京戶口為條件。然而她的性格卻是討喜的,爽朗、敢愛敢恨,深得林見清的喜歡。

劉若英導演當年唱著:“如果當時我們能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那麼遺憾……”

小曉離開林見清並不是因為不能過苦日子,而是林見清的那段消沉期讓她看不到希望,於是她選擇離開,林見清沒挽留小曉不是因為他不愛她,而是怕自己給不了小曉想要的生活,於是就此錯過。

電影臨近尾聲的那段對白,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當時你有勇氣就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如果當時你沒有跟我分手。”

“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

“如果當時足夠有錢,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房子。”

“你可能已經找了不下十個小三了。”

“如果當時就是不管不顧,我們就是結婚了。”

“我們離婚好多年了。”

“如果你可以陪我堅持到最後。”

“那也許你就不會成功。”

“如果我們沒有離家去北京。”

“如果沒有如果。”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

“卻沒有了我們。”

“如果你可以陪我堅持到最後,那也許你就不會成功。”正是因為小曉離開了,才讓林見清化悲憤為力量,把伊恩和凱莉的故事做成了小遊戲,並大獲成功。所以,人生其實很殘酷,當你陪伴著一個人,你以為可以幸福到永遠,然而分手後,才明白有些事情,並非一定要自己在場。

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陪你到最後的人往往不是你最愛的人。如果愛,請深愛,即使深愛之後並沒有好的結局,小曉就是這種愛得瘋狂也分得徹底的人。

如果多年後,你與最愛的人重逢,而他卻已經有了家室,你會選擇跟他在一起嗎?之前我看到某些文章說這部電影的三觀不正,我看完之後覺得還好。

從青澀的初見,到心酸的末見。我們總要錯過一些人,才能遇到對的人。

會的,你會找到那個人的。那個願意為我們“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