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一部定义喜剧片的电影,为何能让观众泪流满面

《我不是药神》一部定义喜剧片的电影,为何能让观众泪流满面

《我不是药神》上映两天票房破10亿。作为国产片鲜有的现实主义类型片,《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以一群挣扎在生命边缘的草根为代表,讲述他们如何在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卑微的求生欲望之间苦苦挣扎,最后成功逆袭的故事。结合故事背景,2003年,我国的医保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进口抗癌药还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众多癌症患者面对一个月四五万的高昂药价只能望洋兴叹,即使卖掉房产也支撑不起庞大的医疗费用,最后只能等死的悲催时代。低廉的印度仿制药的流入,无异于成为了癌症患者绝望中的一缕曙光,那些苦苦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们又看到了生机。但奈何这种仿制药并没有获得合法进口的途径,国家监察机关大力打击之下,一大批贩卖仿制药的药贩落网,国内的供药几乎全线瘫痪,失去了廉价药物的支撑,卑微的草根患者面临的只有死亡。在情理和法律面前,有时候很难找出一个平衡点。这部标注着喜剧的影片所阐述的题材却是沉重的,剧中五大泪点人物,引得观众纷纷垂泪。

《我不是药神》一部定义喜剧片的电影,为何能让观众泪流满面

第一大泪点人物——吕受益,这个看上去又高又怂,走路颤颤巍巍,一副驼着背的窝囊样子的年轻人,正是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癌症患者。他从最初知道自己患病,想要放弃生命,到因为儿子的出生又重新鼓起求生欲望,每一帧画面都流露出他对生命的渴望,他想要活下去,想要看到儿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看到他结婚生子,然而命运却给不了他那么多的机会,在残酷的现实里,为了不再拖累妻儿,他最终选择了结束生命,这个悲惨而无奈的结局。他留在这个人世间最后那一眼,看着熟睡中的妻儿欣慰而不舍的眼神,实在让人心酸。

《我不是药神》一部定义喜剧片的电影,为何能让观众泪流满面

第二大泪点人物——单身母亲刘思慧,这位出场方式及其性感炸裂的夜店艳舞女郎,实际上是一个白血病患儿的母亲,作为一位单亲妈妈,面对老公跑路,女儿患重疾这样的逆境,宁愿牺牲自己,在夜店跳舞来换取为女儿治病的诊金,也不愿意放弃女儿的生命。面对救命恩人程勇酒后提出的不理智要求,她仍然选择默默接受,在她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女儿的生命更重要。

《我不是药神》一部定义喜剧片的电影,为何能让观众泪流满面

第三大泪点人物——黄毛彭浩,一位来自农村的打工仔,因为患白血病无力支付高昂药费不想连累家人而默默等死的卑微屌丝。本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年纪,他的生命却要提前画上句号,为了不连累家人,他离家出走,默默在上海等死,为了照顾和自己一样患病的朋友,他不惜把冒险抢来的抗癌药分给朋友吃,就是这样一位社会地位底下的三流痞子青年,最后为了报答程勇,当公安机关追捕时,不惜替程勇顶包,在和警察飙车的过程中,出车祸死亡的悲惨结局。一切来得猝不及防。一直想回家的他,到最后还是没回去。看到他买好的回家车票,瞬间泪奔。

《我不是药神》一部定义喜剧片的电影,为何能让观众泪流满面

第四大泪点人物——患病老奶奶。面对警察的追问,她说“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短短的几句话,已经让观众眼泪直流。

《我不是药神》一部定义喜剧片的电影,为何能让观众泪流满面

第五大泪点人物——程勇。一个落魄的离婚男人,本剧的灵魂人物。凌乱的头发,粗糙的皮肤,穿着邋遢,对老婆家暴,疼爱儿子,孝顺老爸,好面子,典型的传统男人。他靠走私印度神油维持生计,经济拮据,当面对老爸巨额的医药费和儿子抚养权时,这个卑微 的男人最终决定铤而走险,成为药贩子。面对生死和自身的利益,他也曾挣扎过,但最后他还是完成了从卖性药的颓废老板到贴钱救人的药神转变。影片最后,程勇被抓,在囚车里,街道旁数以万计的群众为其送行的场面,令人动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