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唐杏村”卖杏富全村

好产业改变老观念 脱贫树结出致富果

本报讯(记者赵志成 通讯员安玉坤 梁晨曦)7月4日,记者来到有“唐杏村”之称的天镇县东沙河村,刚进村口,似有千亩杏林夹道相迎,但枝头叶间却不见杏子,一问才知道,6月30日,天镇县首届唐杏节在该村开幕,经过5天的开园采摘,2000亩优质唐杏已所剩无几。

作为天镇县首个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产业,唐杏是该县的农业特色产业的“龙头”,也是东沙河村的脱贫产业。但它刚刚“落户”东沙河村时也不被村民认可。全村2820口人,耕地面积8100亩,过去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过1000元左右,唐杏只零星种植,是典型的贫困村。2005年,该村农民富志发种植2亩唐杏,3年后挂果,共产杏550公斤,每公斤售价28元,亩均收入7700余元,当时让全村人眼红,之后该村又有十多户村民跟着开始种植唐杏。

近年来,天镇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不断强化产业扶贫举措,围绕优质小杂粮、特色林果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东沙河村的唐杏基地就是该县重点扶持的项目。特别是2015年以后,当地党委、政府开始组织农民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大规模种植唐杏,在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的同时,为村民引进优质唐杏品种,先后发展唐杏种植2000余亩,全村有98%的村民都有杏树地。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8年,东沙河村人均收入从1000元提高到了8500元,成了全县闻名的富裕村。

王修品是该村的唐杏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他共种植唐杏树8亩左右,在今年唐杏节开幕当天上午就卖出唐杏600余箱(每箱4公斤左右),收入近5万元。“这可是我们村的摇钱树,吃饭穿衣供娃上学全指着它呢。”王修品对记者说。据该村村民初步统计,在唐杏节开幕式当天,东沙河村共销售唐杏24.8万公斤,收入突破490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