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兒子邊防巡邏時犧牲,戰友對烈士母親說:我們永遠都是您兒子


她是烈士古怒的母親張興會。她幾乎每天都坐在窗前的木凳上,手工縫製鞋墊和毛拖鞋。想到在西藏邊防線上的那群“兵兒子”,張興會更不願停手——她要加緊製作鞋墊,爭取給每個娃兒都寄上一兩雙。在市面上至少要賣20元的花鞋墊和80元一雙的毛拖鞋,她做了幾百雙卻從不賣錢。 兒子古怒犧牲後,十幾年來,母親張興會將對兒子的濃濃思念,一針一線縫進鞋墊,寄往西藏,送給古怒的戰友們。

2005年7月16日,西藏某部副班長古怒在執行巡邏任務時,山體塌方,泥石流飛濺而下,在隊尾擔任安全員的他察覺到險情,為營救戰友被山石擊中,壯烈犧牲。19歲的古怒是家中獨子。犧牲的時候才19歲,入伍才19個月,入黨才16天。噩耗如同晴天霹靂,古媽媽不願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為見兒子最後一面,她心急如焚,一路輾轉,古媽媽被高原反應和顛簸的旅途折騰得幾乎虛脫。

路的一側是懸崖,一側是深溝。戰士們用砍刀開路,來到雪山深處,古怒的遺體已安葬於連隊旁的山坡上。古媽媽失聲痛哭,直至昏厥。指導員殷永飛流著淚說:“媽媽,您別難過,古怒雖然走了,但我們全連官兵永遠都是您的兒子。”


古媽媽默默觀望兒子站過的哨位,撫摸兒子睡過的床鋪,最後將兒子的軍裝、鞋襪、床單、水壺等收拾打包,說:“么兒,咱們回家吧!”古媽媽要回家了,戰士們含著淚說:“古媽媽,讓我們叫您一聲‘媽’吧!”這位不識字的母親,提著古怒的遺物行李,在隊列前說了一句讓二連官兵永生難忘的話:“娃兒們,你們要好好為國家站崗!”古怒,是大足區近10年來,唯一的革命烈士。圖為閒暇時,張興會翻看家中的相冊翻看兒子生前的照片

“烈士的母親,就是我們的娘。”古怒犧牲後,團隊戰友就主動擔負做兒子的義務。一茬又一茬官兵無不掛念著古媽媽,並以各種方式接力替烈士盡孝。戰友們給古媽媽寄來的東西臘肉、水果、補品、衣服……她也記不清了,自己沒什麼東西拿得出手,這些年,堅持做了一件事,就為兒子繡鞋墊了。

古媽媽繡著永遠繡不完的鞋墊,做著永遠做不完的毛拖鞋,左手帶著頂針、鞋墊,右手一針一線上下穿梭,一雙鞋墊往往需要花費三四天功夫,甚至更長時間。一雙毛拖鞋從鞋底、鞋幫再到鞋面製作,至少需要花費十來天。但她從不覺得累:“我老了,給娃兒們分不了什麼憂,只能做這些事啦!”圖為每一雙鞋墊都是64歲的張興會一針一線縫製的。


兒子犧牲以來,古媽媽5次進藏掃墓。從重慶大足到二連駐地,至少要轉乘4次車,翻越2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通過130多公里簡易邊防公路。儘管旅途艱辛危險,但她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地裝滿自己做的鞋墊、毛拖鞋,還有土特產帶給兵兒子們。圖為張興會將自己親手縫製的保暖鞋裝箱,準備送給邊防官兵

古媽媽說:古怒當兵的時候,鞋墊和鞋子都是我做的,現在他不在了,我還會繼續做。我雖然失去了一個兒子,但我得到了更多兒子。古媽媽刺下去的每一針,都會讓她傷感地想起古怒,但她要把對兒子的愛,縫合進這些鞋墊鞋子裡,傳遞給更多的兵兒子。圖為19歲的烈士古怒生前在邊防巡邏的留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