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又称"永兴帖"。拓本。五行,四十字,行草。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八卷记有“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与此帖正合。此帖流传有绪,理应视为研究王氏书法的可靠资料。《宣和书谱》录有王羲之行书《永兴帖》 。《澄清堂帖》、《大观帖》收刻。第五行“不具”,有释为“不一一”者。“永兴”,即今浙江萧山县,非人名。 王羲之在帖申述及病痛之苦,忧悴之情。其病“沉滞”,乃血气积滞而不通畅,这一病疾是他的老毛病了。晋人对死亡的问题特别关注,他们害怕死亡,感到死亡的可哀,为了增加生命的长度,企仰服食。服食却是危及生命的事情,常常带来负面的效应,“沉滞”就是其中一症。在无法解脱的痛苦矛盾的状况下,只有“忧悴解日”了,王羲之的伤感多愁,于此帖见出一斑。

《近得书帖》整体书风坦然,笔势中和。字体近楷书,但圆转流变、欹侧变化丰富。例如首行“廿二日羲之报”与“得书即日又得”等字的重心基本保持在一条行轴线上,而“近”重心稍左倾,求得变化,不至沉闷;“即”作草书,更见变化。第二行轴线起初较垂直,但自“在”字开始向右下倾斜,直至“耳”字达到高潮,此行草体增多,计“慰、想、道”三字。第三行轴线变化不大,却通过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来调整节奏,“疾故”二字茂密,“尔沉”二字疏阔,“忧、悴、解”三字不仅字体变长,而且字距加大,与右部(第二行)形成左右疏密对比。第四行,由于许多字为信札常用语,则以草书为之,末字“报”仍保持行楷体,与全篇保持一致。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释文: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又得永興書,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爾,沈滯,憂悴解日。面近不具。羲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帖文大意是:最近得到您的来信,今天又收到您在永兴写的信,十分欣慰。我想您在路途上一切尚好。我的病痛还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王羲之《近得书帖》两种赏析,行草相间,圆转中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