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莆田·木蘭溪系列報導二:憑欄睹溪 撫今追昔

建设美丽莆田·木兰溪系列报道二:凭栏睹溪 抚今追昔

莆田市長李建輝(前排中間)到木蘭溪相關項目負責單位調研。蔡明賓攝

東南網7月19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林劍冰 林國富)“要突出規劃引領,高水平編制保護規劃,更好地把莆田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下去。要突出特色內涵,深入研究整理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加強保護修繕,打造一批美譽度高、影響力大的歷史文化品牌。”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

莆田市長李建輝強調,要充分尊重歷史,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細而又細、實而又實地做好保護修繕工作;同時,要保護好文化遺產,探索出莆田歷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自唐代始,莆田先民篳路藍縷、圍海造田、攔溪築陂、挖塘蓄水,造就了豐腴的土地,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蹟,產生了多元的文化。保護和傳承好木蘭溪水利工程文物,對於推進建設美麗莆田具有重要意義。

建设美丽莆田·木兰溪系列报道二:凭栏睹溪 抚今追昔

木蘭溪沿岸風光 陳建仁 攝

溪畔數家珍

“木蘭陂是個系統工程,主要包括樞紐、渠系和沿海堤防等三部分,其中樞紐工程最為艱鉅複雜。”近日,南北洋海堤管理處主任吳俊偉說,這些工程流傳至今,都成了珍貴的文物實體和工藝遺產。

在築陂時,李宏和馮智日借鑑了泉州萬安橋首創的“筏型基礎”經驗,制定了一套嚴密的施工工序和技術規範,符合科學的水力學原理。

木蘭陂樞紐工程由攔河壩、衝沙閘、進水閘和導流堤構成。攔河壩全長219.13米,全部採用大塊體花崗岩條石砌築,屬於砌石堰閘型攔河壩。進水閘分南北兩座,南閘雙孔引流,北閘單孔引流,可灌溉農田13.7萬畝。

渠系工程包括南洋溝渠和北洋溝渠,南北洋沿渠水工建築物有排澇閘、通海涵洞、控制閘、進水涵洞等,其數量歷代記載不一。

木蘭陂工程沿海堤防是我省四大堤防之一,位於興化灣畔,以木蘭陂為界分為南北堤,全長87.48公里。據史料記載,南洋海堤由裴次元建於唐元和八年(813年),北洋海堤的興建時間略早,大約在唐建中年間(780至783年)。

1961年,木蘭陂被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錢四娘廟和木蘭陂紀念館都是附屬文物。

除了興修木蘭陂工程留下的文物之外,莆田市文物局工作人員還經過詳細踏勘,在木蘭溪沿岸篩選出一批與水利交通、農耕生產、信仰祭祀相關的文物,主要有8處,包括寧海橋、三真宮、金鳳橋、南門橋、石馬橋、陳大可祠、興賢廟和吉祥寺。其中,寧海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高僧越浦創建於元元統二年(1334年)。

“下一步要開展考古調查,做到與歷史記載相對應,或者填補史料空白,例如當時的築陂石頭從哪裡來、怎麼運、怎麼用等等問題,還要確定前兩次築陂失敗後的遺址具體位置所在。”莆田市文物局局長連金焰說。

建设美丽莆田·木兰溪系列报道二:凭栏睹溪 抚今追昔

錢四娘雕像 林劍波 攝

破立又千年

歷經千年,木蘭陂工程遭受無數次洪水、潮水和颱風災害,不同程度上受到損害,歷代均有修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木蘭陂也數次被洪災、潮災毀壞。1985年,當地政府發動群眾,加高培厚海堤16.32公里……

自木蘭陂樞紐工程建成至今,雖然多次整修,但均未改變其原有的總體結構組織關係,以及各組成部分的構築形態、建築結構構造和建築用材,基本完好保存了歷史原樣,有機完整,保障了原有“排、蓄、引、擋、灌”綜合水利功能的延續和發揮。

為了保護木蘭陂,莆田市劃定了範圍,嚴禁在保護區內佔用農田、河道、灘地等進行破壞地表地勢的建築行為,周邊新建或改建項目外觀不得破壞木蘭陂整體環境風貌,建築高度也有所限制。

“最近的一次木蘭陂大修前後持續了11年,由國家文物局和水利部聯合撥款,莆田市文管局和水利局具體實施。在動工之前做了相關方案,經過國家文物局專家論證審批,全部按方案要求,採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式樣進行施工,做到最小干預,保持文物原貌。

在歷次重修木蘭陂的過程中,留下了諸多記事石碑,從宋代一直到現代,其中以清代石碑居多。“這些石碑原來在木蘭陂紀念館中,後來集中到戶外,並修了一個碑廊,遮風擋雨,防止風吹雨淋對石碑造成破壞,又方便群眾遊覽,瞭解相關歷史文化。”陂頭水利管理站副站長林偉說。

“寧海橋保護規劃已委託資質單位運作,具體方案充分考慮水文、地質、氣候、海潮等各種因素,最大程度保留現狀。”連金焰說,寧海古橋從古至今都在發揮人員通行和交通運輸作用,目前正在興建新的寧海橋,建好之後,古橋只允許行人通過,不允許車輛行駛。

建设美丽莆田·木兰溪系列报道二:凭栏睹溪 抚今追昔

木蘭陂工程歷代重修記事碑廊 林劍波 攝

管護機制成

“木蘭陂是我國現存比較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受益面廣,影響力大。對木蘭陂水利工程進行有效管理和養護,顯得尤為重要。”吳俊偉說,自木蘭陂建成900多年後,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有了專門的管理機構。

1954年以前,木蘭陂水利工程沒有設立專職管理機構,只配備少數水閘啟閉人員,工程缺乏管理和技術人才,木蘭陂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大受影響。

同年10月,省水利局在仙遊縣楓亭鎮召開會議,確定成立木蘭陂水利管理委員會。1956年,為適應農業生產形勢發展需要,木蘭陂水利管理委員會改成木蘭灌區管理委員會,同時擴大管理隊伍,管養職工增至80人,業餘水利管理員發展到1000人,分社3個管理站。後來,又改成木蘭溪水利管理處和南北洋海堤管理處,沿用至今。

1982年,當地政府頒佈《莆田南北洋海堤管理暫行規定》,實行包堤責任制,採取相應的獎懲措施。1990年又制定《崗位責任制暫行規定》,明確每月逢1日、15日,管理站要組織集體巡堤,包堤人員每月巡堤不少於4次,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處理。

當前正值汛期,水量充沛,木蘭陂周邊水流湧動,風景宜人,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到此休閒觀光。在木蘭陂南岸建有一個小型的生態公園,群眾在此進出自由。但不少人喜歡到這裡避暑,甚至燒烤飲酒,對景區和文物造成不良影響。

“一旦發現情況,都會上前勸阻,有時選擇報警,但警察一走,他們又來了,防不勝防,除了呼籲群眾自覺遵守相關規定以外,還需要想方設法改進管理機制。”陂頭水利管理站工作人員李應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