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医生多一些信任,她的孩子本可以不用死……

如果对医生多一些信任,她的孩子本可以不用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傍晚时分,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十个月大的宝宝急急忙忙赶到儿童医院看急诊。

孩子在家时突然出现哭闹不安,妈妈能分辨出来,这种哭闹和平时肚子饿了或拉大小便不舒服了不一样。宝宝尖锐的哭声像往往是在表达着身体上的疼痛,就像一名司机在频繁堵车时用连续的、尖锐的鸣笛在表达着烦躁的心情。

如果对医生多一些信任,她的孩子本可以不用死……

宝宝在哭闹不安的同时,还有呕吐的症状。这位妈妈不敢怠慢,好在自己家离儿童医院不远,于是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急诊科。

接诊的医生详细询问了病情,又迅速给孩子检查了身体,然后一边在一张空白申请单上落笔如飞,一边跟妈妈说:宝宝怀疑是肠套叠,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现在赶紧去做个腹部 B 超,如果确诊了需要马上进行空气灌肠或者手术治疗。

孩子妈妈平生没听说过“肠套叠”这个病,她本以为宝宝就是简单的闹肚子,来医院让医生喂点药或者打点滴就好。

她不明白为什么其他来医院的孩子吃药或打针就好,而自己的宝宝又要做B超又要灌肠甚至手术,有这么严重么?

这么小的孩子做 B 超会不会有辐射,这灌肠听起来都够吓人的了,更不要说给宝宝开刀做手术。

这位宝妈满腹狐疑,医生不断的催促仍使她犹豫不决,她在琢磨:是不是医生为了多挣钱乱开检查单?

她想起电视报纸上关于医生的热点新闻——有疑因不给红包产妇肛门被缝合的“缝肛门”事件,也有要求做手术而最终用 0.8 元石蜡油解决问题的“八毛门”事件。

如果对医生多一些信任,她的孩子本可以不用死……

前不久还在报道一名退休老医生,说他在门诊十几年从来没给病人输过液,开的药都是便宜药,网友们纷纷在网上点赞:这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这些回忆似乎更坚定了这位妈妈的想法:这个医生可能是为了多挣钱而乱开检查单、过度医疗罢了。

这时,孩子尖锐的哭声稍微缓了一些,于是,她跟医生说能不能开点药带回家,明天看看孩子的情况再说。

带着口罩额头在冒汗的医生正色道: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会有生命危险的!你如果执意回家观察,要签字表明接受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这时,原本还在排队的候诊家长们早就开始躁动,已经黑压压的把诊台围了起来,大家都在用埋怨眼光投向这位磨蹭的妈妈。她实在不忍心让孩子灌肠或开刀,也许医生在吓唬人吧,于是她咬咬牙心一横,按医生的要求签了名……

当天深夜,孩子的情况急剧恶化,等到再次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没了气息。

肠套叠并不是一种无可挽救的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这个孩子本来是可以救活的。病魔当前,医患双方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如果战友之间互相猜忌,那么本该打赢的仗最后打输了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一条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这样被扼杀,最可怕的是似乎找不到凶手。

能怪医生吗?看不到尽头的候诊队伍,分配给每位患者的诊治时间最多也就是三分钟左右,即使上天给足三十分钟,也不见得能够说服家长配合诊断和治疗。

能怪这位妈妈吗?长期熏陶于医患信任缺失的社会氛围,她因为心疼孩子而给医生投了不信任票,不能把责任全压着她的身上。

那么能怪谁呢?

长期以来,很多媒体为了流量为了吸引眼球,偏离客观事实,热衷于渲染报道各种黑化医生的新闻,网络上的看客们纷纷跟帖点赞叫好,甚至喊打喊杀。

每多一次这样的报道,医患之间所存无几的信任就被吞噬多一分。

正正是这样的作恶,夺走了这个孩子无辜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