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农民生存的根,留住农村的魂

目前,工商资本下乡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发挥作用有空间。但相关专家提醒,要警惕工商资本下乡中“热投资,冷农民”倾向。

随着资本流向农村,“空心村、留守村”的情形有了极大的改观,不仅青壮年回流,甚至还引来新产业。面对着一派繁荣景象,村、镇两级政府机构需保持充分的理性。

一方面,需考虑产业的可持续性。资本进来干什么,除了带动就业还会给村庄带来哪些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必须摸清底数。要把眼光放长远,切不可急于求成,为了几年、十几年的利益截断村庄未来的路。

另一方面,要严格把控土地的用途。资本流向农村的目的性是明确的,但方法的表现形式却多种多样。农民自身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政府就应担起责任。在一些地方,村委会负责人与工商企业负责人“暗箱操作”,违规侵占、买卖耕地的情形也是有的。上级政府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履责、细致审查,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尤其涉及耕地买卖、用途变更上,除了看手续是否合法以外,最应该重视的还是程序是否合法、是否顺应民意。且要做到向村民公开,守好“耕地”这个聚宝盆。

为了村庄能够有更好的未来,村民、村委会也要同企业多配合,做好村庄软硬件设施建设。用资源、低成本留住企业,也用好的生存环境留住村里人,更要用好的口碑引来更多的投资人、务工者,为企业在农村“生根”保养土壤。

用好农村资源,把资本引进来,让村庄活起来,是农村工作的生命线。而耕地不仅是农民的根,也是农村的灵魂,更是国家的根。那一望无垠的土地上,只有生长着禾苗,才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给广大农村乃至国家积聚下澎湃的力量。(盐都日报)

盐阜网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盐阜网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与盐阜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