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最后的亲王,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还是不够其挥霍!

纵观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古代每个王朝没落都与体系的腐败有很大的关系,建国之初的勤俭和雄心壮志经过几百年的富贵荣华浸泡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灭亡也是如此。

在清朝统治中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满清贵族一直享受着特权,他们不用从事劳动生产,而且待遇优厚,即便是朝廷国库穷的揭不开锅甚至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照样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在满清灭亡后,那些曾是满清亲王的贵族们还依旧保持着他们奢华的生活作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只好坐吃老本。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聊聊满清最后的亲王,曾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但晚年还是不够其挥霍!

满清最后的亲王,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还是不够其挥霍!

网络配图

中国有句古语叫“坐吃山空”,这句话用在清朝遗老遗少身上最贴切不过。那些曾经只手遮天,呼风唤雨的皇亲国戚也随着大清王朝的落寞而穷困潦倒起来。曾经的高高在上与万人敬仰,到后来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者大有人在。可以说曾经不劳而获的习惯让他们突然失势后根本不能自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清最终以和平的方式让溥仪退位。在满清灭亡之后,民国政府会给他们固定的生活费,算是给他们的“遣散费”,并且大部分亲王的住宅大院依然归自己所有。可以说这些钱对于普通人生活是绰绰有余,但是对这些过惯了奢靡生活王爷们来说,根本不够用。

满清最后的亲王,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还是不够其挥霍!

载沣

基本生活来源没有了,怎么办呢?幸好祖上留下家财无数,典当祖物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比如末代克勤郡王宴森,穷困到变卖祖坟上的砖瓦石料,再如摄政王载沣,最后也是变卖了醇亲王府。但是最早卖王府的是末代豫亲王,准确的说应该是他的母亲卖的,因为这个时候这位亲王不到十岁,后来卖王府的钱花完了之后,甚至偷着卖祖坟里的东西,这件事被溥仪知道后,将其气个半死。

在这些坐吃山空的王爷中,其中还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满清亲王,祖上本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靠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晚年还是不够其挥霍!他就是末代郑亲王昭煦的故事,郑亲王即和硕郑亲王。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被皇太极封为郑亲王。其子济度改为简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

满清最后的亲王,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还是不够其挥霍!

郑亲王府

而末代郑亲王昭煦本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前的两个月,他的父亲郑亲王凯泰病逝于河北固安。当时恰逢“庚子之乱”,在八国联军进城之前,凯泰家族却南逃固安。没想到的是凯泰一到固安就病倒了,没耗多久就一命归西。之后,一道圣谕便让两岁的昭煦承袭了郑亲王爵位。待昭煦长大懂事时,清朝那时早就已经灭亡了。

没有经济来源后昭煦一家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想要让生活继续过下去就应该要开源节流,可对于昭煦来说这是很难的,从小养尊处优的他没有办法找到工作而且他也不愿意干,那么怎么办呢?昭煦想到了祖先留下的不动产,一没有钱他就开始卖掉祖先留下的土地和房产。

满清最后的亲王,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还是不够其挥霍!

网络配图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昭煦几乎将所有能卖的都卖了,而且卖出的价格都不低,昭煦先是以2500块大洋的价格将他家祠堂卖给张学良,这笔钱早就够普通人家用一辈子了,可仅仅过了两年昭煦就花光了,他又以十万块大洋的价格将郑亲王府卖给传教士当教堂。可十万块大洋这笔大额金钱依旧很快被他给败光了,最后一笔钱挥霍完后他生活穷困潦倒,可依旧四处借钱以来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每天过着被人讨债的日子。

到1947年的时候,一部名为《十三号凶宅》的电影上映,因为其中用了昭煦的王府,并且还提到了他,昭煦立即将这个电影公司告上法庭。当时闹得北京满城风雨,结果法庭连续四次开庭审理,结果也如其所愿,获赔了十三亿法币。事情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以为,他有这笔钱,可以幸福的过一生了,事实是,还没多久这笔钱又被他挥霍完了。

满清最后的亲王,状告电影公司获赔13亿,还是不够其挥霍!

法币

其实,昭煦只是个末代皇亲国戚们的典型而已,其他王爷们也过的不怎么样。有靠卖杂货维持生计的;也有靠唱戏为生的,还有的靠拉车生活的。总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他们的祖业也都败坏自己手中,或者他人算计下空空如也了。有时候他们活得还不如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