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雅趣京城游

冬憶什剎海大雪紛飛,寒意襲人嚴冬的午後,我穿過菸袋斜街這座古巷不由自主的站在銀錠橋上。抬眼往西望去,時代已變遷。即看不到薊門煙樹的裊裊炊煙,更看不到遠處西山晴雪的閃閃銀光。運處好像恩師許老林邨與張伯駒老並肩向我走來。浮想聯翩時突然“勞駕了您吶”打斷了我的幻覺。側目一看,原來一位北京板爺拉著衚衕遊的客人向橋上奔來。我忙側身作了個請過的手勢,板爺舉手至頭道了句多謝,揚長而去。我收回了思緒,來到西岸一個相對安靜的酒吧,要了一杯紅酒。邊喝也讀海燕先生的《什剎海散板》,別有一翻情趣。眼前的什剎海與清末民國的什剎海已有了本質的區別。有了當初的什剎海,才有了張恨水的《啼笑姻緣》、《金粉世家》和大量散文;才有了徐志摩的詩情;才有了彭八百的雅意;才有了老舍先生的小說。有了當初的什剎海,才產生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才產生了馬譚楊奚四大老生,才產生了京派眾多大畫家…………。今天的什剎海除了什剎海的水面和殘留的建築,只有霓虹閃爍、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笙歌燕舞、無知迷茫、醉生夢死。“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些文化俘虜什麼時候才能覺醒呢?什麼原因造就了這些青年呢?又有什麼辦法讓他(她)們覺醒呢?又有誰能讓他(她)們醒悟呢?今天的什剎海早已不是原來的什剎海了,原來的什剎海還能再現嗎?原來的什剎海什麼時候才能再現呢?還能產生值得傳承久遠的佳作嗎?我痛心,我迷茫,我苦惱,我不知所措,我無可奈何。品讀海燕賢弟的佳作,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境。我產生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聯想,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情懷。歷史前進了,社會進步了。但比起民國我們有沒有倒退的地方?有沒有需要改弦更張的地方?比如教育問題,與論導向問題。比如國寫素養、禮儀,文化建設,文學創作,這正是我讀海燕散文而獲得的一點感悟。斯人己去,物是人非。我愁悵的走出了酒吧,沿西岸向南而去,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丙申冬月不染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