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酸文人一路后门,被同僚检举多次,却在康熙心中位置独特

穷酸文人一路后门,被同僚检举多次,却在康熙心中位置独特

1693年,康熙给寄去一首诗:“故人已久别三年,寄语封书白日边。多病相邻应有意,呤诗每念白云篇。”

在康熙的视野里,能得到如此眷顾的臣下并不多见,而高士奇在康熙的眼里位置特殊。

有趣的是,在高士奇达到仕途巅峰之时,左都御史郭琇弹劾他存在严重经济问题时,顺路把他的出身和苦难也概括出来:“士奇出身微贱,其始徒步来京,觅馆为生,皇上因其字学颇工,不拘资格,擢补翰林”。

《清史稿》在给他身后写评价时,总结他是“以恩礼终”,就是靠着康熙格外恩典才到达到成功。

事实上,高士奇最初得到康熙的宠幸全凭走明珠的后门,把书法作品拿给康熙看,康熙高兴之余不仅赐给西安门内居住,还给了他书写密谕的权力。

在当时许多人对高士奇很是瞧不起,认为他除了会写点字,溜须拍马外别无长处,加之大部分官员都是科举出身,自然瞧不起这个又穷又没学历的大红人。

郭琇更是措辞激烈,认为他“贪赃坏法,国蠹民贼,欺君灭法”斥责他“豺狼其性,蛇蝎其心,鬼蜮其形”。

穷酸文人一路后门,被同僚检举多次,却在康熙心中位置独特

康熙在舆论之下无奈给高士奇“休致回籍”处分,而且没多久又被重新起用。此前康熙给他寄营养品,写诗,恰恰是高士奇刚被处分回家,可见高士奇对于康熙的重要性。

康熙把他当做身边最大的“软实力”看待,高士奇《蓬山密记》提到康熙对其诗文水平的认可情况:“后得高士奇,始引诗文正路。高士奇夙夜勤劳,应改即改。当时见高士奇为文为诗,心中羡慕却不知如何是好,他常向我言,诗文各有朝代,一看便知。”

一个文人能让皇帝羡慕的不知如何是好,这个“大粉丝”成了高士奇人生华丽转身的关键性原因。

早在十年前,高士奇“补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成为康熙贴身文人,一年后,高士奇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成为“帝师”。此后没多几年,高士奇因涉及一下贿赂案,在康熙的“微笑置之”后,对高士奇“原官解任,其修书副总裁等项,著照旧管理。”

高士奇被解职后,康熙在第二次南巡时仍指派高士奇跟从,

并且让高士奇带他去他老家看看。在高士奇的故里“西溪山庄”,康熙亲笔题写匾额“竹窗”赐给他,可见对高士奇的优容礼遇非同一般。

直到前文的最严重一次对高士奇的弹劾后,康熙再次对他庇护,并不断写信、送珍贵人参,没多久就安排他复职。高士奇得以奉旨赴京修书,仍入直南书房。

据说多种文献资料记载,高士奇在南书房工作期间,平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一旦有紧急要务,或是康熙要找他商量重大事项问题,深更半夜回家也是常事。有时高士奇回家太晚,康熙放心不下,就加派劲旅骑校将他护送回家,并定下一条规矩:“宫中禁门,待高士奇离去后方可落锁。”

早在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就多次公开表扬高士奇:“尔在内办事有年,凡密谕及朕所览讲章,纂缉书写甚多,特赐表里十匹,银五百两,以旌尔之勤劳。”由于长时间在一起工作,探讨学术,品评书画,“虽为君臣,无异于师友”。

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听说高士奇因天热中暑,专门下发谕旨说:“尔内直以来,勤慎尽诚,夙夜匪懈,近日偶得署病,特赐以养之资,尔当安慰自怡,辅以医药。”

在高士奇因病去世后,康熙看了他的遗疏后非常悲痛,下旨“高士奇简侍内廷,勤劳岁久。忽闻在籍病逝,朕心深为轸侧!下部议恤”。

穷酸文人一路后门,被同僚检举多次,却在康熙心中位置独特

当部议以“士奇未赴侍郎任,例予祭一次。”康熙觉得这样安排层次太低,于是“命加级全葬”并且对高士奇身后给予了独特荣耀。康熙对大学士下旨说:“原任礼部侍郎高士奇在内廷供奉有年,其品级不应予谥。朕轸念旧臣,士奇应予以谥,以示特恩。”

高士奇的成功处在于,康熙把他当作文人老师看待,这也解释了为了高士奇退休之前,康熙还能给他官升一级,而且在退休几年之后,还给他提升实职的罕见做法。

至于高士奇敢于向康熙身边人用金豆子买通消息,也只是局限于康熙读什么书之类的起居消息,以至于康熙遇到任何生僻艰涩的学习内容后,高士奇都能对答如流,使康熙不得不佩服这个老师“以廷臣中博雅可与道古,莫士奇若也。”

史料来源:《清史稿高士奇传》、《啸亭杂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