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郭沫若有才无德?

带着田七去旅行


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错的,郭沫若不仅有才,也有德。所谓无德,是部分知识分子和网络媒体刻意抹黑。

郭沫若在国家民族大义上是榜样。北伐时期,蒋介石拉拢他,说胜利后把江南几省给他管。但当他发现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劳动人民后,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其嘴脸。以至被通辑,被迫亡命日本。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毅然舍家,秘密回国参加抗战。郭沫若这种坚持原则,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郭沫若始终把普通百姓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和读者。他可以把诗文写得很深奥,但为了读者,他尽量写得浅显易懂。他写诗歌颂长江大桥,写诗让大家防治棉虫,驱逐麻雀,防四害。这样的诗是真正为老百姓写诗。那些自以为有文采,无病呻吟,写一己之悲欢的,都是小情小调,和郭沫若相比弱爆了。

郭沫若说话坦诚,直来直去,冒犯很多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在郭沫若死后想尽各种办法报复他,他们的徒子徒孙跟着起哄。郭沫若又不带学生,没人为他辩护。所以落得今天这种名声。

海外和国内很多人刻意抹黑郭沫若。有人伪造50多封书信,说郭沫若是表里不一两面派。谢冰莹伪造回忆录,说郭沫若在男女关系上混乱。有人伪造书法,借他人之口骂郭沫若书法不好。有人伪造诗歌,造谣说郭沫若写过某某是我亲爷爷。这些假材料广泛流传。应该得到澄清。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文化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同时代人对他评价都很高。他是大才,无人超越。他一心为国为民,应该为我辈楷模。抹黑郭沫若,实际上是想抹黑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别有用心的。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脑子去观察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王可期


首先郭沫若绝对是有才华的,甚至是大才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唐兰先生对四堂的评价是: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郭沫若是无耻文人的丰碑

1,早年活动,

“‘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里面,曾琦。。。等,都是四川人,曾与郭沫若同学。所以先前郭沫若嫖娼挟妓、搞同性恋、酗酒闹事、自暴自弃的不良行为,我也有所耳闻。 1920年郭沫若有意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但是许多会员表示:‘士人无行,自古已多,今世学者尤多反复无常之小人。’。郭沫若终竟没有能够得到批准入会。”(《忘年交--我与郭沫若、田汉的交往》,陈明远著,学林出版社),其后郭沫若赴日留学,并且跟鲁迅一样弃医从文。

2,攻讦鲁迅,

1928年郭沫若通过《文化批判》、《太阳月刊》攻击鲁迅“终究不是这个时代的表现者”,“阿Q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再不要专事骸骨的迷恋,而应该把阿Q的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掉”,说鲁迅“蒙蔽一切社会恶”、“麻醉青年”,是“反动的煽动家”,比“贪污豪绅还要卑劣”。还在署名“杜荃”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里写道:“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和)命人物”、“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谛”。批评鲁迅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那个年代无数人骂来骂去,鲁迅更是以骂人见长。但是后来鲁迅被尊称为“民族魂”,立即对外宣称是鲁迅的战友。鲁迅对他的评价是:“才子加流氓”还算可气了。

3,批蒋夸蒋,

早年赴日时,郭老曾义正言辞地批判蒋介石,揭露其反革命罪行,但是郭沫若1937年回国后,“恭恭敬敬地向蒋委员长忏悔过去的罪过,要求蒋委员长饶恕他,他要献身党国,将功折罪,回去马上写了《蒋委员长会见记》”,说蒋的“眼睛分外的亮”,“眼睛分外有神”,“眼神表示了抗战的决心”。

4,文人谄媚到无耻的地步,

郭沫若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在时代的浪潮下,为了自保写下了无数阿谀奉承的诗词,比如对毛主席,江青,华国锋,邓小平,斯大林等风云人物,无不歌功颂德,并且对大跃进,大炼钢铁,除四害,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也是极尽夸赞,尽管诗写的狗屁不通。其诗作有《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 辰所作》,《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钢,铁定的一0七0万吨!》《咒麻雀》《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最著名的当属《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对毛泽东的吹捧更是到了登峰造极之处:“天安门上红旗扬,毛主席画像挂墙上,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寿无疆!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

5,分裂外蒙时候的无耻言论,

人民日报1949年8月14日头版发表了郭沫若写于1949年8月12日的文章《中苏同盟四周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四周年纪念日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对全国的广播词》(节选):“这些歪曲中的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外蒙古的独立的。在这一点上我想多说几句。反动分子企图煽动某些中国人的大汉族主义的感情,反对外蒙古人民建立自主的人民国家。但是请问。外蒙古附属于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于外蒙古人民究竟给了些什么福利呢?难道不是某些中国的侵略主义者,派兵攻入外蒙古,在政治经济方面压迫外蒙古人民,这才激起外蒙古人民脱离中国而独立的要求吗?我们自己在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之下差不多不能自保,难道一定要强迫外蒙古人民跟着我们殉葬吗?我们在双重压迫之下,稍微有点觉悟的人便知道要求解放,难道外蒙古人民就不应该有点觉悟,不应该有解放的要求吗?”这种文章不仅是谄媚那么简单了,简直就是卖国注意思想行径。

6,好色无情,这也是郭老作为无耻文人的一大恶行,

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解放后由中国政府安置,副部长级待遇,七十年代末始任全国政协委员,直到病逝止。再就是于立群,(1916—1976)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1979年3月缢死于北京故居。另外,他还有婚外情人三五个: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和)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下落不明;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自杀;黄定慧(黄慕兰,1907——,郭的早年密友,大革(和)命时期的一代风流,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尚健在,定居山西省;妓女等等,姓名不详,只知太过多情,将性病传染给了无耻文人郭沫若,并殃及安娜。(《郭沫若传》北京文艺版,1988)。

名人评价

1,宋美龄在1982年写给廖承志的公开信中对郭沫若的逢场作戏进行过如此痛析,“今天有正义感之犹太人尚唾弃其同宗之马克斯,乃你党竟奉之为神明,并以马列主义为我中华民族之精神训练,此正如郭沫若宣称‘斯太林是我爸爸’,实无耻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呕。”。

2,林语堂:“郭沫若集天下肉麻之大成”。

3,鲁迅: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4,安娜与郭沫若的二儿子郭博曾在记者面前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豫见五羊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郭沫若有才无德?

 

郭沫若(1892年~1978年),作为当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其中最多的就是郭沫若才与德的关系。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人物,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不能脱离那个时期历史条件,看问题要看主流,而不是木末倒置,甚至是诬蔑谩骂违背历中原则。看一个人是非功过应该看他对国家民族做出多大贡献,而不是补风捉影,不顾当时历史形势,抓住个人生活小节不放进行身攻击。

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的郭沫若,早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造诣很高。郭沫若是新文化运动旗手,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流亡日本后从事中国史研究,发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甲骨文字研究》。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归国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领导文艺界抗战工作,1949年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郭沫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话剧剧本,如《屈原》、《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等。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不凡的人,也确实称得起一个大才子的美誉。

郭沫若和同时期大多数历史人物一样,个人生活的比较坎坷,拥有多次婚姻经历。1912年,在父母包办下同张琼华结婚。五天后,郭沫若离家出走,两个人没有离异,张琼华在郭家生活68年,没有子女,同时代革命家大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同佐藤富子同居生4子1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表示抗日决心,郭沫若抛妻弃子回到中国从事抗战工作。左藤富子来到中国,大部分时期生活在大连,取名郭安娜,而郭沫若至死也不与她相见。郭沫若第三任妻子是于立群,两个人生四男二女。

才华横溢的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1949年还担任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他的学术造诣颇深:历史考古学方面,撰有《甲骨文字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等十多部高屋建瓴的论著;诗文方面著有《女神》《长春集》《骆驼集》等十多引人入胜的诗集,还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剧,翻译书目有《浮士德》《战争与和平》等十多部;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凤凰涅槃》等。《凤凰涅槃》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又极其突显作者的叛逆心理。此外,郭沫若还编撰《中国史稿》、《甲骨文合集》和《文史论集》等多本文集,在书法和翻译上也颇有建树。尤其他的新诗集《女神》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本白话文诗集。历数这50多部作品,令人惊叹他的创作力,而且部部精品,还有许多作品收入高中中学小学教材,令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郭沫若具有诸多头衔,如中国革命家、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书法家,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集如此之多的桂冠于一身,绝不是浪得虚名,空穴来风。

所谓风流才子,郭沫若风流成性,在德行上是有瑕疵的。在感情上,他薄情寡恩的确算不上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从信念上看,他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意义的坚定信仰成员,在大革命中共处于低潮时期脱离去了日本。在文化方面,阿谀奉承的谄媚自保,对昔日的朋友鲁迅,他毫不留情肆意抨击。

不过,说郭沫若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竟然开始打起了帝王陵墓的主意,就这点来攻击他,倒是有失偏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公正的看待郭沫若,好好学习郭老学术上的知识,摒弃他德行上的瑕疵,这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3

 



怀疑探索者


才是真才,情是假情。

既然都说郭沫若是有才无德,那就要分别从才和德说起。

首先,才华。

有人称郭沫若为“奇才”。



奇在郭沫若不仅有才,还胜在再多个方面都有很大成就。

早期在诗歌方面,中期转战历史剧,后期活跃在政治舞台。此外郭沫若还编撰《中国史稿》、《甲骨文合集》和《文史论集》等多本文集,在书法和翻译上也颇有建树。

尤其他的新诗集《女神》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本白话文诗集。

由于郭沫若倡导抒情的直接性(简单来说就是灵感来了,不加修饰,随心而写),他的作品一眼看上去,便能感受到灵气逼人。

其中《凤凰涅槃》最为出彩,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又极其突显作者的叛逆心理。

郭沫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对文学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即使晚年多活跃在政治舞台,也绝不逊色,数次任中央多个部门的重要职位。


这样的人不得不说:真乃奇才。


再说,无德。

郭沫若最大的过错,便是负心。

从1921年开始与包办婚姻张琼华结婚开始,郭沫若开始了“万花丛中过”的一生。

因为张琼华与自己想象中的佳人相去甚远,婚后五天郭沫若便离家远走日本26年,剩下张琼华独守空闺直至终老,未有子嗣。

1916年,在日本就医时与护士佐藤富子相恋,二人同居后,生有四子一女。



郭沫若为其取名“安娜”,安娜为了与郭沫诺在一起,不顾父母反对,甚至为其与父母断绝关系。

好景不长,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郭沫若不辞而别,独留安娜和五个孩子,并与其断绝联系。从安娜后来接受的采访可以看出。

安娜涕泪交流,哽咽难语,她只能断断续续地泣诉:“鼎堂他不应该是这样。自从他走了之后,我们,我和孩子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他却音信全无,把这个家全忘了。如果说是战争阻隔,消息不通,这也是信口胡说。这里还是不断的有中国人的消息,我就读到过他回去后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在轰炸中来去》,说自己光荣的见到了蒋介石……”

回国后,郭沫若与在日本时的情人的妹妹于立群结婚。周恩来作为证婚人还戏称:“希望我这是最后一次来参加你的婚礼。”



于立群与郭沫若育有四男二女。


我的回答在51万阅读量之后突然审核不过了,所以我删除了一些内容。


十四的故事1999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本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话剧剧本,如《屈原》、《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等。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不凡的人。

但是,安逸的生活过久了,内心深处的理念早已不是当年,作为一个诗人如果完全为上层建筑服务,把诗歌作为谄媚邀功的工具,他已经不能称之为诗人,所以后期的郭沫若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而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俗人罢了。

而他的“无耻”不仅仅是在为上层服务的政治文学上,在情感上,他对不起的人亦不在少数。1912年,郭沫若与张琼华在父母包办下结婚,但是两人之间其实并没有感情,在新婚过后第五天,郭沫若就离家了,而此时之间的两人,并没有离婚,所以其实他们仍然是夫妻,可是,之后的68年里,郭沫若在没有回去过。而张琼华也一人孤独的病逝于自己的家乡,让人心寒。

在他所居日本的日子里,他与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并且生下了五个子女,而佐藤妹子也为他与父母断绝关系。可是在中日战争爆发后,他不辞而别,而后一生中,郭沫若至死也不与她相见,而且郭沫若因为屡屡嫖娼,追求于立忱致对方怀孕,始乱终弃后于立忱含恨自杀。

从这些可以看出,他真的是一个薄情寡恩之人,面对自己爱的,以及爱自己的,他的做法的确算不上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从信念上来看,他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意义的共产党员,在国共之间暧昧不清,在共产党需要援助的时候没有施以援手。面对昔日的朋友鲁迅,他也毫不留情,肆意抨击。

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竟然开始打起了帝王陵墓的主意,当初定陵的挖掘,果不其然使得大量的文物被氧化,造成了不得估计的损失。

可能当时他在文化上的谄媚是为了自保,但是,从他在其他事上的所作所为上来看,他,真的不是一个有德之人。


小小呆萝卜


未闻过此说。不过,郭沫若有才、无德,确实不假。郭沫若在文学、考古上有一定成就,而其品德行为却有点恶劣。

在我国文学史上,郭沫若在诗歌、文学上有一定的造诣。诗歌《天上的街市》、散文《甲申三百年祭》等曾一度入选中学语文范例。其考古学上,甲骨文的研究,明朝万历帝陵的挖掘考古,对帝陵的研究,有一定造诣。

郭沫若在品德操行上,有点顽固恶劣。鲁迅与梁实秋、胡适等论战中,他横插一脚,傍上热度。在考古上,万历帝陵挖掘考古,许多文物因保存条件不足而毁损惨重,他还想申请掘更多帝陵,后被阻止而愤愤不平。他对婚姻家庭相当“不忠”,三任妻子,都是遇见一个爱上一个,对原配根本谈不上忠诚。脑里总梦想“才子佳人,风流倜傥”,过着浪漫飘逸的生活,按现在的标准就是“高文化,劣品德”的人。


愤怒野虎


宁静致远来回答您的题目


鲁迅曾经十分中肯的评价郭沫若“才子加流氓!”这和题主的郭沫若有才无德不谋而合,那么为什么都说郭沫若有才无德呢?

一、郭沫若在学术上才华横溢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1949年还担任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郭沫若被誉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书法家、社会研究专家等。集如此之多的桂冠于一身,绝不是浪得虚名,空穴来风。

这些都能从他的作品上得到印证: 历史考古学方面成就:撰有《甲骨文字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等十多部高屋建瓴的论著;诗文方面的成就:著有《女神》《长春集》《骆驼集》等十多引人入胜的诗集,还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剧,翻译书目有《浮士德》《战争与和平》等十多部;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等……历数这50多部作品,令人惊叹他的创作力,而且部部精品,还有许多作品收入高中中学小学教材,令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郭沫若从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直至1978年去世前还在不断输出作品,是一位高产高质量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是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全才,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史学史上学术贡献有目共睹,在书法上,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不愧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一个天才式的文学巨人!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大寨人专门为他建了纪念碑,1980年2月25日,以郭沫若15万稿费为基金的“郭沫若奖学金”设立,1982年11月16日,为纪念郭沫若发行了《J87 郭沫若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邮票,1987年为纪念郭沫若设立“郭沫若文奖”奖励杰出艺术家。

这一切足以证明郭沫若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中国人民对他的高度评价,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郭沫若在德行上却让后世诟病。

二、郭沫若在德行上的瑕疵 都说风流才子,郭沫若是才子不假,更是风流成性,而且始乱终弃,1912年,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娶张琼华为妻,享受五天婚姻生活后,郭沫若离家出走,致使张琼华首活寡68年,孤独终老。不喜欢大可以不娶,或休妻,不要让人家独守空房六十多载,毁人一生。

1916年,郭沫若与日本女子左藤富子同居,致使左藤富子与原生家庭脱离关系,改名为郭安娜,与之生四男一女,可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为抗日救国,抛弃一家亲人,不告而别,从此不理不顾,让郭安娜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过日子,一家人的生活可想而知,后来郭安娜带着五个孩子寻找郭沫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郭沫若避而不见,后来还是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一个人连儿女亲情都不顾,实是罕见的绝情!难怪二儿子郭博这样评价其父:“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1927年,郭沫若又找了“革命伴侣”安琳,不久无疾而终。1933年在日本又因寻花问柳而得了性病,甚至传染给了郭安娜。

1934年又与驻日《大公报》美女记者于立忧不清不白,致使于立忧未婚有孕,却不愿承担责任,导致于立忧回国后自杀,一尸两命。1937年郭沫若回国后又结识了于立忧的妹妹于立群,不久便同居,1939年补办婚礼,当时主婚人周恩来就对郭沫若说:“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了!”生有四男二女。于立群在1979年2月25日自缢。官方称:“其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郭沫若的风流韵事让后世人对他有些微辞在所难免。

郭沫若让后世诟病的还有他的变色龙性质,就像风吹草两边倒,早期加入共产党的他写过文章痛骂蒋介石,37年回国拜见蒋介石又吹捧他,斯大林七十岁时写文歌功颂德,宋美龄表示:郭沫若毫无风骨,歌功颂德、投机钻营的本性尽显,此诗足以让人作呕三日。后来文化运动期间,郭沫若为求自保,又写过许多言不由衷的话,立场不坚定,有的文章露骨的阿谀奉承,毫无文人风骨。这种“软骨头”行径真的让人觉得他很无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公正的看待郭沫若,好好学习郭老学术上的知识,摒弃他德行上的瑕疵,这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宁静致远11804


每个名人都会留下很多生活轨迹,人们从中得以分析名人的品德操守,功过后人自会评说。才华郭沫若确实有,毋庸置疑,当时为数不多的懂甲骨文的专家中就有他一个,可以说对研究考古人家肯定属于高精尖人才,还爱作诗,虽然文采一般,但也有一部分是纳入教科书的。德行方面因为他所作所为实在有违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君子标准,甚至做了很多让后人诟病的事,说他无德也是情理之中。我们必须承认人性是多元的,不是一位满腹经纶的人就必须品德高尚,谁也不是圣人,都会存在一些不足。但不能因为其不足就抹煞人家所作出的贡献。


尼玛取个名字真TM难


郭沫苦(1892年-1977年)四川乐山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郭沫若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造诣很高的学者。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78年6月病世于北京享年86岁。郭沫若是新文化运动旗手,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流亡日本后从事中国史研究,发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甲骨文字研究》。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归国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领导文艺界抗战工作,1949年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郭沫若和同时期大多数历史人物一样各人生活比较坎坷,拥有多次婚姻经历。1912年,在父母包办下同张琼华(1890年一1980年)结婚。五天后,郭沫若离家出走,两个人没有离异,张琼华在郭家生活68年,没有子女,同时代革命家大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同佐藤富孓同居生5子1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表示抗日决心,抛妻弃子回到中国从事抗战工作。左藤富子来到中国,大部分时期生活在大连,取名郭安娜。郭沫若第三任妻孑是于立群(19丨6年一丨979年),两个人193,年举行婚礼生四男一女。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人物,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不能脱离那个时期历史条件,看问题要看主流,而不是木末倒置,甚至是诬蔑谩骂违背历中原则。看一个人是非功过应该看他对国家民族做出多大贡献,而不是补风捉影,不顾当时历史形势,抓住个人生活小节不放进行身攻击。




关东侠客


在对郭沫若的评价上,我们忽略了两个问题,第一,郭沫若的文字或者才能,你知道多少?恐怕骂郭沫若的都是人云亦云,没有章法,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专业的评论自有定位。第二,郭的为人,怎么去做客观的评价?郭沫若能让你揪住不放,好像你和郭氏有什么深仇大恨?原先我不理解,现在我想明白了,一帮没文化随大流被边缘化的群体,需要被关注,他得汪汪啊,缺奶了你不给他奶嘴他难受啊,他要存在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说你骨头硬,比郭沫若硬!我也能理解,因为你根本没有软骨头的机会!孤家寡人一个,你想跪下请安,谁有空搭理你呀!说白了,郭沫若和你有蛋的关系啊!都回家洗洗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