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

孫悟空說


應該說很差。

很莫名其妙。

據說,該片的票房和口碑都在下滑。

豆瓣評分7多一點,票房已經4個億,估計很難到11個億。

按說,這個票房已經很不錯了。

要是按照我的看法,會更低。

姜文再次讓人失望了。

有人說這部電影看不懂。

從目前的情況看,能真正看懂的人應該不多。

一開始,還真覺得像是看到了一個大片。

短短的片頭,有陰謀,有神秘,有血腥,有仇殺,有意外。

然後,電影開始了。

國際背景,利索人物,動態而全景的攝影,寬闊的北京城場景,等等。

但是,越往後看,越覺得一頭霧水。

越往後看,越覺得亂七八糟。

越過往後看,越覺得可笑之至。

越往後看,越覺得姜文的電影能力在下降。

越往後看,越覺得姜文的電影能力在消失。

整部電影除了復仇主線還算符合邏輯外,其他的基本上都站不住腳。

不知道原著具體是怎麼寫的,反正電影裡顯現出來的,完全是了漏洞百出。

李天然一回京就住在了仇人朱潛龍經常出沒的院子裡,兩個人輕易就見了面。

姜文所飾演的一角,好像是在玩兒邏輯遊戲。

整個故事放在七七事變的大背景下,也似乎很牽強。

而且,我覺得越往後演得越是邏輯不同,越是可笑。

到了最後,李天然和朱潛龍之間開始打鬥時,根本一郎偶爾插嘴撂出一個包袱,

整個電影已經成了一個品位萬全無的低等鬧劇。

更不可思議的,是許晴和周韻扮演的兩位女性。

一個是哈佛畢業,一個是小腳女人。

兩個人都愛上了李天然,還都和他上了床,還都要為他獻身。

情感戲沒有什麼基礎,情感發展沒有什麼邏輯,

基本上呈現的都是一片人為編織的亂麻,硬生生被導演推著往前走。

更可笑的是,李天然這個人物,飛簷走壁,在一大片屋頂之上飛來飛去,

如入無人之境,倒很像是燕子李三的變種,

中間有一次,他還光著身子披著個女人的裙子,在屋頂上跑來跑去,

倒有幾分像是美國《超人》的中國版。

電影一開始,看上去有點像是昆汀塔倫提諾的風格,看著看著又跑調了。

電影的結構前後也不一致,不均衡,不對稱。

開始,美國的將軍派李天然來中國執行任務,到後來乾脆沒有美國軍方任何事兒了。

從最後與根本一郎打鬥時,李天然嗷嗷一叫,變成了李小龍的翻版。

與許晴的角色比起來,周韻這個角色更不可思議,沒有來由,神出鬼沒,

又產生了愛情,還身懷絕技,還能夠料事如神,完全不可琢磨。

電影的邏輯漏洞與情節、細節的失敗,可以說隨處可見。

幾乎人人都會雙語,姜文還會三國語言,且轉換自如,有時還一句中夾雜著雙語。

這麼多毛病,到底是如何導致的呢?

稍加思索,就能琢磨出這些敗筆的原因。

先從幾個方面來做分析。

一是姜文後來這幾部電影,明顯成了夫妻店兒。除了自己每次都披掛上陣,每次雷打不動的,都是周韻的女一號。非常奇怪的是,過去沒有發現,而在這部影片中,周韻的普通話很是差勁,很多地方舌前舌後音都念錯了,連“軍閥”的“閥”,都讀成了四聲。

二是姜文的電影成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大雜燴。電影裡周韻,許晴,超人,李小龍,昆汀,燕子李三,張自忠,包括許晴最後的墜城之死,等等,影子都有,有的牽強,有的沒有邏輯聯繫。

三是事後姜文還弄出了一個《邪不壓正》涉及到的很多梗,說了很多與之相關的內容,比如梁啟超的腎,張將軍是張學良的誤會。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姜文還在電影中精心設置了一個民國時期的著名影評人的角色,只會寫五個字的影評人,專門以此角色來諷刺當下的影評人。因為,這些“可惡”的影評人總是不叫姜文電影的“好”。一個藝術家,小肚雞腸到此等地步,還指望他能拍出好的電影嗎?

四、究其原因,是姜文的電影敘事與表現能力都在下降,而且是滑坡般的下降。如果說《太陽照常升起》還有些詩意追求的話,《讓子彈飛》還不錯的話,到了《一步之遙》和這部電影,姜文的電影水平是逐次下滑的,而且,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快,下滑的尺度越來越大。

五、還有一點需要說的是,前段時間,從上到下,大家一直都在批評抗日神劇中的“手撕鬼子”一類的鏡頭。但在《邪不壓正》,類似於這個意思的鏡頭不比比皆是嗎?李天然就那麼神奇,日本鬼子就那麼脆弱不堪嗎?

作為一個好導演,作為一個讓人高度期待過的導演,

姜文離電影越來越遠,離觀眾也就越來越遠了。

當然,像當下票房十分火爆的《我不是藥神》,也遠遠不是中國電影的主要方向,

但相比之下,《邪不壓正》也不是。

姜文,已經沒有能力來承擔中國電影的重要角色了。


手機攝影藝術


《邪不壓正》確實是一部“風格很姜文”的作品,導演姜文便是是整部影片的魂。影片成敗,皆與姜文一身相關。

姜文從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橫空出世,在威尼斯電影節大放異彩,驚豔了國際影壇後,他到目前為止導演的六部電影,其一貫風格,便是每句臺詞都極具深意,包含隱喻,可以讓不同立場和觀點的各類觀眾去做多重解讀,更夾雜了各種別具匠心向影史大師經典作品致敬的橋段,足以令讓喜歡他作品的影迷得以反覆回味,更自發為其去當免費水軍,四處推薦給親朋好友。

此外,姜文更是一個明星氣質極強、極具個人魅力的電影人。論其個人氣場和“明星範”,更是極少數可以和香港黃金時代巨星相抗衡的內地巨星。其他幾位同樣蜚聲國際的華語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賈樟柯,如果比死忠粉絲的數量,恐怕加起來也不到姜文的零頭。

然而,姜文骨子裡從來也是一個後現代主義的文藝中年,如他自己所說,“充滿了懷疑主義,悲觀主義和叛逆性”,“對那些人們確信的、篤定的、甚至群體性趨之若鶩的所有東西,都持懷疑態度”,因此,比起拍攝迎合市場和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盡情抒發自己的藝術情懷才是他一向的心之所願。

2010年那部口碑和票房雙雙大爆,創造當時華語票房記錄的《讓子彈飛》(豆瓣8.7分,票房6.6億),其劇情的完整流暢程度,在姜文的所有作品甚至算得上是一個特例,當年因為《讓子彈飛》而對姜文交口稱譽的無數影評人,對姜文都有著美好的誤會。其實,如此前的《太陽照常升起》這種讓大部分觀眾看來,完全不知所云的作品,或許才是姜文一心真正想拍給自己的影片。

《讓子彈飛》的巨大勝利,讓姜文的影壇地位和業內口碑就此騰飛萬里,也不免讓他從此飄飄然,變得愈發自信了。他當真以為從此無論他想拍什麼,廣大觀眾都能順著他的意,就讓他這麼舒服暢快地“站著掙錢”,可這世上哪有那麼美的事?

影迷們抱著過高的期望值,以《讓子彈飛》為標準去衡量姜文接下來的作品,期待他能百尺竿頭更上一層,又怎麼可能不大失所望?

經歷了2014年《一步之遙》的大熱倒灶,口碑和票房雙雙崩盤,(3億投資成本,只獲得5.1億票房,淨虧損1.3億,豆瓣評分也只有6.3分),姜文蟄伏數年後,終於推出了和“北洋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邪不壓正》,比起片中人物“完全不說人話”、劇情有若雲山霧罩的《一步之遙》,《邪不壓正》在商業上確實已經做了許多妥協,但比起能讓讓每個不同年齡段和知識層面的影迷觀眾,都能大呼過癮,津津樂道的《讓子彈飛》,依舊相差甚遠。

片中“李天然”這個男主角,行事完全不知所謂,偷刀、盜印、蓋章、想一出是一出,後半程更是和女裁縫莫名其妙談起了戀愛,這和一個揹負血海深仇、又被美國組織苦心栽培、受訓多年的精英青年形象全然不符。

而且,主演彭于晏的一口臺灣腔,實在令人在觀影嚴重出戲,其表情更是永遠在空洞面癱和浮誇猙獰之間來回切換,幾乎被同片所有對手戲的演員壓制,絕對是姜文電影有史以來角色完成度最差的主要演員,沒有之一,其表現甚至遠不如《太陽照常升起》中的房祖名。

影片中也時不時給彭于晏的一身健美肌肉做各種特寫,甚至讓他去裸奔跑酷,影片上映後,也一直以彭于晏和許晴這對男女主演的性感身體作為營銷和宣發手段,同樣落入流俗,只會讓觀影口味日益提高的廣大影迷不以為然,而絕不可能為此買單。

一個戲份佔絕對優勢、演技卻難以撐起整部戲的男主角的選擇失敗,整部電影也就因此毀了一半。當然,這麼一個完全不合格的主演,畢竟也是姜文自己選擇的。所以,最大責任,終究還是要由姜文自己來承擔。

姜文自己扮演的“藍青峰”,初看似一個深謀遠略的幕後黑手,然而後半段同樣莫名其妙就崩盤了,成了一個黔驢技窮的紙老虎“大棋黨”。

除了廖凡飾演的反一號“朱潛龍”,完成度極高地完成了角色,影片的其他主要角色皆是嚴重的臉譜化與違和,和人性常理“擰著來”,也讓角色的人設變得十分虛假,完全沒有邏輯性,難以打動人心。

整部影片同樣也因此顯得極為零散和碎片化。其中一些精彩的場面片段,和某些行雲流水的長鏡頭或可值得稱讚,畢竟是曾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有過輝煌履歷的大師級導演,功力猶存,鏡頭語言也保持了姜文的一貫風格和美感,但主線劇情的流暢度確實存在嚴重缺陷。

幾乎每個認真看過影片的觀眾,都能看出在拍攝和剪輯過程中,姜文拋棄了文本式線性敘事,而是將符合自己審美的鏡頭片段,隨心所欲地拼湊在一起,完全不在乎劇情和人物性格是否因此變得莫名其妙,也完全不管是否影響到整部影片的整體協調性,而且強行讓劇情隨著影片時間去艱難推進,充滿了違和和荒誕。足可證明姜文在拍攝還是一如既往的任性,根本不在乎廣大影迷觀眾的實際觀感。

而到影片的結尾部分,男主角“李天然”居然是以抗日神劇式的方式去完成了復仇大計。一個能在最短距離躲開子彈,一招秒殺一個鬼子,近乎毫髮無傷的超人型“民國隊長”,原本有無數次面對面機會可以除掉“根本一郎”和“朱潛龍”這兩個敵人,他究竟是有什麼必要,苦苦等待了長時間的所謂“時機”?直到篇末,才突然小宇宙爆發,武力值吊打全場,更把“藍青峰”“根本一郎”“朱潛龍”的彼此勾心鬥角,都變成了一場笑話。

實在難以想象,一個拍出過《鬼子來了》這樣華語電影史上top級抗戰題材作品的導演,居然會在十餘年後,把自己的新作變成了一部手撕鬼子式的抗日神片,這是極大的退步,是為了商業票房而潦草處理自己的作品,甚至不客氣點說,更是從電影藝術殿堂的墮落。

或許對那些姜文導演的忠實擁躉來說,姜文執導的任何一部作品,即使是《一步之遙》《邪不壓正》,也足以令他們愛不釋手,每個細節都回味無窮。

但對為數更廣的廣大影迷觀眾眾而言,他們確實看不懂、不理解、不接受姜文的自hi自樂,對《邪不壓正》,也如對《一步之遙》一般,嚴重缺乏同理心和共情感。

因此,這種導演自娛自樂地“裝逼”“玩梗”的作品,廣大觀眾不肯買賬,票房和口碑雙雙遭遇滑鐵盧,不是理所當然的麼?

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爆炸,觀眾結構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完全是以二、三、四線“小鎮青年”為主體撐起了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樣,現在已經是人人可為自媒體,每個人都是影評人,億萬小鎮青年才決定電影人飯碗、是電影人上帝的時代,少數文青影評家決定一部電影歷史地位的時代,早已經【一去不返】!

《邪不壓正》上映首日,單日票房便被提前一週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險勝後,迄今甚至一次單日票房冠軍也沒拿過,預期最終票房也就是六七億了。上映前大部分影評家對其10億票房的樂觀預期,如今已註定成為夢幻泡影。

無論那些一貫對姜文友善甚至膜頂崇拜的影評家們如何挽尊,也都難以改變《邪不壓正》是一部藝術性和商業性雙雙失敗、對姜文導演口碑損傷嚴重的作品的事實。

人們在《讓子彈飛》後觀看姜文的作品,原本期望能看到的是巧具匠心的劇情設計,人物角色暗含機鋒的唇槍舌戰、參演巨星你來我往的不斷飈戲,

然而最終見到的卻是一個倨傲的完全以自我創作為中心的導演,居高臨下地俯瞰觀眾,信馬由韁地拼接鏡頭,絲毫不注意劇情故事的流暢,自然會大失所望,一如陳凱歌導演自《霸王別姬》之後的每部作品,都飽受從影評人到觀眾的一致抨擊一樣。

對這部《邪不壓正》,正如最尖銳的影評所抨擊的那樣:「你可以站著掙錢,但你沒資格叫觀眾跪著。你可以覺得你高估了中國觀眾,但你首先不應該高估自己。


狐狸晨曦


1

今天,曾先森聊聊姜文的新電影《邪不壓正》。故事,其實講的是男人的成長史。結果姜文用復仇這個動機串聯起整部電影,曾先森先不說這個切口好不好。我們看看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經歷了什麼?故事伊始,李天然師父,燕子李三全家被師兄朱潛龍和日本人合謀殺死。他從美國歸來,潛入醫院,實際為了復仇。沒錯,李天然這個人物,動機就是家仇

但是,不得不說塑造這個主人公,姜文欠了太多火候。彭于晏雖然很努力,但是整個性格寫得非常不到位。彭于晏無數次用眼神努力在演繹角色的仇恨,這樣吃力不討好的鏡頭和這部電影一樣顯得累得慌。

怎麼辦呢?編劇姜文就讓他脫光身子在屋簷上跑啊。但這隻會增添趣味,對於人物沒實質幫助。

演員彭于晏就努力打拳啊,和姜文老婆周韻談個戀愛啊,露點刺激許晴啊。從這樣的設計可以看出,如今的姜文竟然只能靠小鮮肉的肉體和年近50的許晴的屁股,來增強自己電影的看點了,可惜。

結果是,人物性格沒有立起來。一心復仇的李天然與反派朱潛龍同樣只有咬牙切齒的表情秀,沒有完整立不住的人物形象,這也正是這部影片非常單薄的一個環節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姜文太過於想當然的留白,和對觀眾的不在乎

2

當49歲許晴飾演的唐鳳儀說自己70歲的時候,當她突然從城樓下跳下去自殺的時候,姜文也不想告訴我們為什麼?這是一大敗筆。這部電影裡,曾先森幾乎是看不到任何一個人物的真情實感,看不到幾個主要人物的行為動機,看不到女人對於男人的成長有多大幫助,儘管我知道姜文潛意識裡就想重點講這個。

姜文這部電影最讓曾先森不爽的是,他野心太大。本來講成長是可以講得好的,但是實際上他還是融進去了政治,道德,倫理,哲學太多東西。

在同是民國題材的《讓子彈飛》裡他就是這樣做的,他覺得成功了,所以繼續這樣搞。很顯然“亂中取勝”這樣的東西有時會用得好,有時會失手。所以曾先森認為這部電影,他就失手了。節奏亢奮就能讓觀眾達到高潮這個想法,再次毀了姜文。姜文如今最大的優點就是技術,但是這會讓他顯得不夠真誠。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愛情線。可能是他想安排老婆周韻和彭于晏談戀愛,卻發現深入不了,兩人怎麼開始,如何循序漸進完全空白,只能淺嘗即止又熱淚盈眶,這是另一大敗筆如果說裁縫關巧紅不斷刺激李天然去做男人應該做的事業,而唐鳳儀只是色誘他讓他在情慾中掙扎的話,姜文這樣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故事,實在太生硬了

3

從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開始,姜文對技術的講究,是能冬天在北京拍出夏日浪漫的男孩初戀那般美。那時至少是真誠的,那個時候他像一個對著這個世界想發出吶喊的創作者。

到了《讓子彈飛》,他用快速的剪輯,用大量的臺詞和隱喻來豐富自己的創作。實際上,《讓子彈飛》的嘗試仍舊是成功的。但是在《讓子彈飛》驚豔之後,在票房口碑雙雙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姜文用“站著把錢賺了”

的臺詞,來證明自己的清高和野心

不可否認,《邪不壓正》是一部技術至上的電影。所有的技術和設計精準到位,沒有紕漏,並且將這個技術環節貫徹到底。但是,沒有了驚喜,沒有了會心一笑,曾先森有點失望。

4

姜文對這部電影很重視。在宣傳期,甚少做採訪的姜文上了竇文濤的《圓桌派》

也上了高曉松的《曉說》,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宣傳電影嗎,可以理解。在這兩個節目裡,姜文兵來將擋,輕鬆化解很多問題。然後,強調一件事,可不可以不講一個故事?當然可以,但是曾先森覺得不講一個故事的電影至少要有趣,或者深刻。只是,《邪不壓正》沒能做到其中哪怕一點。彭于晏脫光了兩次,兩次幾乎都全裸。

許晴躺在床上,翹起了臀部,讓他打針。脫光了衣服的彭于晏,在屋頂亂跳亂竄,就是童心未泯嗎?把一個印蓋在許晴屁股上,就是幽默嗎?這一點,讓曾先森第一次感受到姜文低下了他的高傲,對著觀眾獻出諂媚的姿勢

5

這部電影,或許還真不能算一部爛片。但當姜文的才華如今剩下抖著機靈勁的臺詞,和設定好的幽默夾雜著功利看點讓曾先森為他覺得遺憾。

深剖姜文。我發現他是一個活在過去的導演。他每一部電影都沒拍現在,沒拍未來

雖然他有著剋制的把控,有著天馬行空的角度。但不得不說活在民國,活在過去的姜文真是一把年紀了。

狹隘的復仇,濫用的技術,慣性的小聰明,讓《邪不壓正》更像一場懷舊狂歡表演,而不是部好電影。


曾狄影畫


邪不壓正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但不會是票房殺手,該片的題材就不適合拿高票房,並且對於邪不壓正這部電影,有著太多對於錯的判別,是與非的懸念,以及各方勢力的爭鬥,每一個角色都不簡單,看一遍很難懂。

邪不壓正整體反應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對與錯,真與假。開篇時說到,有個房間是當年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故居,後來到了鐘樓,鐘樓頂上的暗閣又被稱為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故居。到底哪一個是真的呢,又或者都是真的,這顯然就與紅樓夢中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相呼應。

十惡不赦的大魔頭朱潛龍殺光師傅全家後,謊稱是李天然所為,並且為師傅立碑,將李天然做成狗的雕像,對著師傅長跪謝罪。劇末,李天然與朱潛龍對決是,各自認為對方殺了自己的師傅,朱潛龍的假好人做到最後,他自己都信以為真了,認為自己是正義的。



關巧紅對於李天然所說,並不十分相信,李天然回憶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朱潛龍對著李天然腦袋無論開多少槍,李天然都能躲開。這也是唯一能讓關巧紅證明李天然是否說謊的一點。於是關巧紅對李天然開了幾槍,全被李天然躲開。影末,關巧紅說子彈是假的,但是否真的是假的呢,這也無從而知。


整部劇除了對與錯,還設置了諸多懸念,藍先生的背景,朱潛龍女友的背景,關巧紅的仇人是誰,張將軍是誰以及醫院的那個腎是否就是梁啟超的都是值得探討的,但最終無論大是大非,邪不壓正是必然的!


錘科數碼


看了這部《邪不壓正》,真的很失望,這應該就是姜文拍的那麼多部電影當中最沒水準的一部了,特別沒深度。




配角搶了主角的風頭

姜文在《邪不壓正》中飾演的藍清風是個配角。但是他是從頭到尾貫穿了全場。

說實話,姜文真的不適合演配角,因為他完全搶了主角的風頭。



沒有烘托出老北京的味道

他的故事線就是李天然復仇。李天然復仇的同時呢,姜文又弱化這個復仇。從而添加了雜七雜八的東西。



他在劇中是體現了老北京的那種感覺,但是僅僅是從建築上體現而已,而在人群小巷,完全沒有烘托出這種味道。



無高潮

不可否認的是《邪不壓正》的開頭非常激進,很帶感。非常有感覺,一看就是一部好片的預感。但是到中間呢?李天然他從美國回來之後的那一段開始。電影中一路都是非常平淡的那種氣息,一直到結尾都是。平平淡淡無波瀾,甚至可以說最高潮的部分就是片頭了,中間沒有任何高潮部分。



從主角李天然的身上來看。李天然他從小天賦異稟。他會躲子彈,而且有堅硬的毅力,所以才沒被火燒死而獲救了。獲救了之後他在美國國學了很多東西成為神槍手。各種能力出眾的李天然。電影裡一點都沒有展現。



從藍青峰的出場來說。他應該也算是主演。但是他謀求了二十年他的目的是什麼呢,那他又是什麼身份呢,他答應朱潛龍要把李天然交給他的時候。



藍先生身份這段意義何在

他突然婦人之仁把李天然放了,放了之後朱潛龍去到藍先生的家裡找他。他的保姆很生氣的對朱潛龍說了一句:你知道藍先生是什麼身份嗎?話一完,心裡就想,哎呀,大有來頭。沒想到她卻被一槍斃命。那這一段的意義在哪裡呢,他究竟想體現一個什麼東西呢,觀眾是看不懂的。



或許姜文的《邪不壓正》中體現了很多以前歷史中的大人物。演出那種迫切無奈與鬼子抗爭的種種艱難,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這個電影中這些東西,他並沒有演出那種觀眾所需要的一個東西。



真的挺失望的,或許姜文真的沒有傳聞中那麼有才,希望他不是江郎才盡吧。

(歡迎關注娛樂磚家的後院,只生產獨到的娛樂觀點)


娛樂磚家的後院


姜文的電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是當代官場的生態,是人間眾生相的寫照,是靈魂與肉體的對峙,是利益與生命的衝突,是人與非人的鏖戰。看姜文的電影,如果對時局有深刻認知的人,則會發現他的憂心,他的擔當。他憂心民族命運,以電影之道義,在擔當著一份社會責任。


他對現實的映射與觀照,是對生命美好向往之中,一種無奈的宣示。畢竟,姜文民國三部曲的結局雖然不是悲劇,但勝似悲劇,因為,身邊人的生別,就是人生最大的杯具。這也是比死亡更讓人揪心的結局。

因之,姜文的電影寓意深刻,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姜文電影包涵的信息量之巨大,也是普通人難以認知到的。尤其《邪不壓正》中所透露的對蔣介石日記的諷刺,對殘酷暴虐官場生態的表述,對法律是屁的諷刺以及huoz等,都是現實生活的翻版。看似輕描淡寫,但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經常感嘆:姜文的電影是對懂的人看的,懂得人不用說只要看十分鐘,就會明白姜文所要表達的意圖。而不懂的人即使白讓他看十遍,他也不會明白其中的內蘊。就如在看完《邪不壓正》之後,我又回看了《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光從三個電影的序曲,你就會明白它們的一脈相承。

《讓子彈飛》開頭的馬拉火車,是否是姜文想通過馬拉車來寓意官府不切實際的烏托邦思想,或者說不幹實事,只圖花哨的大躍進思想。火車是現代文明的產物,而馬是原始的馱運工具,葛優飾演的馬邦德的心思只關注在色、金錢與權力之上,因之都是屁股決定大腦,沒心的體現。最後馬邦德死時屁股被掛在樹上,而人埋在銀子堆裡,就寓意出官員都是在用屁股思想並做決定的,一旦屁股被掛起,才會呈現出人的一面。也即所謂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而屁股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象徵。而心的貪,則是被銀子埋沒的表述。

《一步之遙》序曲的獨白,就是對官商勾結、挪用軍費、通過各種手段洗錢的諷刺。然而到了《邪不壓正》,該結束的必將結束,一切是命,是命就無法用常識解釋。所以,主人公李天然才會被師父安排與大五歲的師姐結婚,但不幸的是壽誕日,其師兄為了利益,殺害了師父一家,只有李槍打不死、火燒不死,奇蹟般活下來。這個槍打不死,火燒不死,就是寓意冥冥之中的正的天意,自是不容篡改的,是一切邪惡力量不能毀滅的。因之,李天然的名字也耐人尋味,有著天意的成份在裡面。所以,李天然奇蹟般的活了下來,活下來的他,便被捲入更大的陰謀。因為,他的活,就是一份使命的必然,必然會被使命代入一個大的時代,去接受大時代血與火的洗禮,然後重生。

但重生也沒有希望,因為他喜歡的小裁縫離他而去,他何去何從,就面臨著重新的洗牌與抉擇。畢竟,有使命的人都是寂寞的,唯大英雄更寂寞。但大英雄何嘗寂寞呢?大英雄表面風光,萬人敬仰,千人呵護,還是難免捲入各種利益衝突中,而犧牲了自我和個性,淪為別人轂中的犧牲品。大英雄有著無奈,有無奈,就不是大英雄所為?所以李天然最終寂寞,他想和心愛的女人隱歸田園,但亂世哪裡是淨土,哪裡有淨土,淨土只有在心中。所以,才有了李天然、小裁縫及小裁縫的底層朋友,飄在層層綿延不斷的屋頂上面,無法腳踏實地的無力感。而綿延不斷的屋子,是否是監獄的代名詞?

或者姜文是說:地下的屋子是牢獄,是禁錮人思想和生命的牢籠,只有衝破屋頂,行走屋頂之上,才是自由的象徵和生命自在的象徵。但終歸的問題是要報仇,報師父的血海深仇。而朱潛龍作為具有壟斷話語權的存在,他的話就是“真理”,權力的存在,就是為了掩飾真相而來的。權力就是真相。為此,民眾和輿論被操控,被愚弄,被當猴耍,所以姜文才把李天然當作棋子,而李天然為了報仇,也不得不做棋子。

但人們把朱潛龍視為大英雄,對他非常膜拜。這也就如《一步之遙》之中的葛優,在抓捕馬走日的過程中,官職一路飆升,成為警界英雄。但這個警界的黑暗與腐朽,淫濫與殘暴,豈是一個“心”尚存的馬走日能應付得了的。畢竟,他還有心在跳,一顆跳動的沒有泯滅良知的心。所以你看,在他去找武六為自己求情開脫,見到他的覃老師,覃老師問他是否想上廁所,說上下左右,前前後後都有廁所,條條大路通廁所,你就明白姜文的用心,明白了他的認知。明白他處在一個巨大的茅房中,即使你如何如何善良,你也無法逃出那個茅房。何況,茅房在武大帥這個最高官家夫人的口中多如牛毛,到處都有,你就明白廁所的巨大威力。所以,在姜文的心中,那個社會爛透了。但姜文沒有心沒有爛,他上茅坑,看到了相飛田,並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救下了他,而自己從此逃亡,不見天日。這是他靈魂深處那份沒有泯滅的良知所決定的。

而《邪不壓正》中,朱潛龍的一切一切,都是正義的化身。而清白的李天然,則是殺師兇手。在這裡,正邪角色互換,你便明白,正邪善惡,其實在不正常的社會,就是黑白顛倒,指鹿為馬的。你想要討得清白,不是你通過什麼法律能得到的,就像朱潛龍說他就是法律。

而在花都總統的選舉中,舒淇連續蟬聯總統寶座,是不是有著諷刺某人垂簾聽政不放權的寓意。而一切就在貪、嗔、痴中,使人無法饜足的慾望,不斷膨脹,直到毀滅。為此,你就明白,權利在專制社會對權力者的好處。

所以,姜文的電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就明白,在姜文的電影中,之所以會被通過,也說明爭鬥的雙方,都在以各種形式在下一盤大棋,作為棋子的導演和所有的吃瓜群眾,都在茫然無措中,一點點看著自己在《邪不壓正》的困惑中,看到那一絲綿延不斷屋頂上朗朗的青天白雲,你便明白,烏托邦思想,就是一劑告慰麻木心裡的安慰針,打向你的屁股,你便會在喊疼中,被無奈的宰殺。

所以,看姜文的電影,你不光要用心,而且要學會翻牆。你翻不了牆,上不了屋頂,你就看不懂姜文與他的電影。因為,他在下棋,他既是棋主更是棋子。





昊愚堂夜畫


姜文導演的強大氣場會讓觀眾在欣賞電影的時候,壓力感強於愉悅感,屏幕上的姜文無處不在,從畫面到語言,從 男主角到女主角,都成為了姜文能量場的一部分。

所以,當你坐在影院內,你就要進入姜文的絕對主場,你彷彿是一個 拘謹的客人,看著有點自戀但是確實有才華的主人給你展示的他所欣賞的一切事物--北平上的屋頂和屋頂上的李天然。電影裡的人物不能踩著地,自行車能蹬但不能走,因為那樣就太俗了。

儘管電影這門藝術與導演的獨特風格分不開,但是,那應該是指沉浸在故事中的思想性,而不是隻用一種姜文的語氣來講故事,或者電影裡的所有人物都在“演姜文”,這反而讓觀眾感覺到單一與貧乏。

《邪不壓正》講述了一個跨越15年的復仇故事,邏輯並不複雜,但是在姜文的主導下,這個尋仇的故事又加入了複雜的關係,變成了姜文飾演的藍老闆所掌握的一個多方博弈的棋局,故事的男主角李天然反而變成了籌碼,於是出現了邏輯上的做作。

所以,姜文有他的浪漫唯美與才氣沖天,但他的強勢卻成為了這部電影最為脆弱的一個環節,以至於我們在影院中如果笑了,那笑容屬於姜文,我們不笑,也如姜文一般清醒。這種被操控的感覺如此強烈,以至於我會在影院中叛逆起來--現實的枷鎖已經夠多了,為什麼會在影院裡成為這部電影的囚徒?


人間是劇場


三個爸爸和一個兒子的故事,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誰是親爸?

用四個字形容這部電影是:視覺享受;用一個字總結這部電影是:美!姜文把這部電影拍的太美了,單從畫面和構圖,我覺得必須滿分;

關巧紅和李天然第一次的碰面,關巧紅背對著鏡頭,拄著柺杖走在衚衕過道,兩邊是綠油油的爬牆虎,太美了;

李天然多次的在屋頂上飛簷走壁,整個北京城的屋頂錯落有致,最遠的就是高高的城牆,人穿梭在其中,太美了;

李天然火燒日本鴉片倉庫,他回到鐘樓和關巧紅一起看著火氣沖天的場景,整個北平城的夜景,太美了;

電影開場山上的雪景,以及李天然從美國回來之後,北平城的雪景,衚衕裡的雪景,天地白的一片祥和,不知道導演是不是有暗喻其實當時整個北平暗流湧動呢,太美了;

看完電影,久久散不去的感受就是美;畫面美的很精緻,感覺隨便截一張圖都能當作背景;人美的血脈賁張,不論是彭于晏/許晴/周韻的顏,還是她們的身材;構圖美的沒毛病,感覺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非常對稱,強迫症患者看也絕對不會抓狂;

說完畫面,再來說說人物吧;

李天然:單純,正直,聽話,唯一所想就是報仇,就像我在標題裡面說的,三個爸爸和一個兒子,李天然就是那個傻兒子,師父(第一個爸爸)在的時候聽師父的,師父不在了,聽亨德利的(第二個爸爸),亨德利死了,聽藍青峰(第三個爸爸)的,他其實沒有太多自己的主見和判斷力,基本上是別人說什麼他做什麼,但是唯一不變的是報仇;其實我還挺擔心的,關巧紅走了,藍青峰也跟他兩清了,接下來他會幹什麼?他需要一個人的帶領;

關巧紅:跟李天然一樣,是天生的有情有義之人,從她做手術,每天蹬自行車一個小時,你就知道這樣的人沒有做不成的事情,所有她能成北平第一裁縫,她能走到哪裡錢就灑到哪裡,如果沒有她,李天然的仇或許就沒有辦法這麼順利的報仇,其實她就像是李天然的心靈導師一樣,讓李天然擺脫內心的恐懼,一步一步的成長,最後她走了,她應該是報仇去了!

唐鳳儀:那個時候,其實很難想象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知女性,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託於男人身上,即便她自己家財萬貫,她依舊想依附於男人,她美,真的很美,她懂得怎麼利用自己的美去吸引男人,當時,當她心心念念想要依靠的男人死了之後,她可能心死了,所有最後選擇了跳城樓;

藍青峰:其實這個人很神秘,到最後也很神秘,我始終不太清楚他所謂的大業究竟是什麼,是反清復明?還是抗日?他是怎麼擁有那麼大的勢力的?他的這份大業謀劃了這麼多年,為了這份大業還損失了自己親兒子的命,到底是為了什麼?

反派就不多說了,反派就是反派,他們的壞一開始就被昇華了,後面印象很深刻的一點兒是當藍青峰和根本一郎交換情報的時候,根本一郎把僅有朱潛龍名字的漢奸名單給了藍青峰,不得不說,這真的把日本人的狡詐展現的淋漓盡致,藍青峰這個老狐狸都被戲弄了;

拋開這兩點,我覺得其實這就是一個很老套的復仇的故事,順便把時代背景詳細又美麗的展現出來;故事情節有些地方又有些許的說不通,但是我依舊覺得還挺好看的,畢竟畫面和人物塑造已經這麼完美了,一點點小瑕疵還是可以忽略的,單衝畫面我想二刷,真的是一種視覺享受;

另外還想說的一點是明明應該很緊張很刺激的李天然和朱潛龍的決鬥場面,卻成了電影裡面笑點最密集的幾分鐘,其實這部電影的除了剛開始的幾分鐘的緊張和刺激之外,餘下的應該都是比較緩,應該怎麼形容呢,不論是整部電影的畫面抑或是配樂,都是很一派祥和,並且欣欣向榮,不是傳統的復仇影片的血腥和野蠻,或許這就是屬於姜文自己的東西!


喵喵喵77


有句老話,名人做蠢事那叫軼事,老百姓做蠢事那就真的是蠢事了。。。。

以姜文的身份地位,以及他在圈中的影響力,還有這些年他頗為傳奇的經歷,讓一些簡單的視頻變得明顯不再簡單。

他演戲沒的說,我是非常喜歡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我也很喜歡,但像讓子彈飛這種我卻欣賞不來,之前也發表過類似的評論,被噴只適合回家看動畫片。。。。

作為我個人,其實是非常喜歡姜文的,很欣賞甚至是敬佩他的為人,覺得他非常有人格魅力,對他的作品也很期待,特別希望他能票房口碑雙豐收。

當然如果做不到也沒什麼關係,畢竟沒誰規定好演員就一定要是好導演,拍出一部兩部好片子就要每部都經典,好比陳凱歌,一部霸王別姬整個世界好似都是他的了,但事實上明顯想多了。

讓一切都簡單點,用口碑與票房說話就好,不要捧也不要黑,不要綁架也不要帶有色眼鏡,僅此而已。


風輕揚194917111


《邪不勝正》是姜文繼《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後拍攝的民國三部曲最終章,改變於《俠隱》,彭于晏、廖凡、周韻、許晴等眾星雲集,也是期待滿滿,7月13日上映後觀眾褒貶不一,很多網友表示“姜郎才盡”,這樣一部暑期檔鉅作,今日得空,終於“一飽眼福”。

這部電影,初看很迷茫,對,人物、背景介紹過於簡單,更有甚者直接留下懸念,一部簡單的復仇電影為何需要這麼複雜的人物設置,當看到“七七事變”,才恍然大悟——複雜的環境卻其實就是當時的時代背景的縮影,各種勢力紛亂交錯,與其說是復仇,更不如說是李天然的成長史,更代表了萬千個如李天然的抗日仁人志士的抗戰史。

李天然在電影中即使身懷絕技,即使經過在美國多年的訓練,完全可以直接找朱潛龍與根本報仇,但內心懼怕,所以才有了不同角色的指引——“醫生爸爸”、“鳳儀”、“巧紅”、“藍爺”,李天然的復仇是被動式的,如尚未長大的孩童。

他尚未客服內心的邪——懦弱,影片中巧紅說過一句話,說李天然完全有能力找朱潛孔跟根本一個個去報仇,直到醫生爸爸的意外身故,巧紅朝他開槍幫他客服兒時陰影,藍爺的指引幫助,終大仇得報,藍爺說“你可以去找自己的兒子了”,這是一個大俠的人生洗禮,洗盡鉛華,方可為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個永遠詢問爸爸的大俠,如何能壓邪?如何能抗日?

正如那個時期的老百姓,李天然身上的仇恨,何嘗不代表著萬千百姓的萬千仇恨。正如鳳儀一般,國將不國,何不以身殉道,我們在災難中堅強,在恐懼中浴火重生,也代表著一個受人欺壓多年的國家的重生。

人有小惡,國有積邪,當我們客服自己內心的怯弱、慾望,方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